史文奇
- 作品数:50 被引量:76H指数:5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 辽东湾中部西岸浅水海域冬季实测海流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2015年12月在辽东湾中部西岸浅水海域进行了8个站、连续半个月的坐底ADCP海流剖面观测,通过对分层潮流和余流分析,得到该海域的海流特征如下:1)实测海流以潮流特征占主导,潮流特征为规则半日潮流,优势分潮为M2;M2椭圆长轴大小为25~50 cm/s、方向多为NE-SW向,具有显著的往复流特征。2)观测期间的平均余流为1~10 cm/s,方向多为SW向,平均余流在水平和垂向上的空间差异明显,日均余流波动剧烈;表层余流方向与局地风向具有很好的同步一致性,且距岸较近站位的表层余流受风影响更大;中、底层余流与风的相关性较差。本文得到的余流方向不支持冬季辽东湾北部的边界顺时针环流的存在。
- 史文奇邢传玺马玉贤陈元胡展铭侯放
- 关键词:ADCP
- 基于突发海洋生态灾害防范的海洋工程海冰灾害风险监测——以渤海石油平台为例被引量:4
- 2018年
- 基于突发海洋生态灾害防范的需求,文章以渤海石油平台为例,研究海洋工程海冰灾害风险监测系统及其应用。研究表明,围绕风险监测的目标和内容确定系统构架,渤海石油平台海冰灾害风险监测系统主要包括结构运行状态监测和海冰环境要素监测2个子系统,可综合结构振动监测和冰情监测直接判别和动态监控风险等级。
- 许宁刘雪琴刘雪琴张大勇袁帅岳前进史文奇陈伟斌
- 关键词:海洋工程海冰灾害
- 一种冰区剖面式温深同步监测物联网系统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属于监测物联网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冰区剖面式温深同步监测物联网系统,其包括:中央控制模块、传感器设备、输出终端、电源模块、远程服务器和远程终端,所述中央控制模块电性双向连接存储模块和无线接收模块,所述...
- 许宁陈元杨永俊袁帅刘雪琴史文奇宋丽娜马玉贤刘永青
- 一种海冰厚度测量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冰厚度测量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壁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箱体下壁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凸块,所述箱体内设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箱体内底部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
- 史文奇袁帅宋丽娜
- 面向海洋调查与风险评估的冰情数据应用需求分析
- 2018年
- 本文对冰情监测数据在海冰条件调查、海冰监测、风险评估与预警中的工作需求进行了论述,并从标准规范、技术要求等角度对具体海冰监测要素的内容进行了汇总。面向海洋调查的传统海冰监测主要目的是获取冰情及环境要素数据,开展不同时空尺度的冰情演变规律分析及预测,为用海规划和工程海冰条件确定提供依据。通过2部海洋调查国家标准,以及涉及风电、港口、核电、船舶、石油、桥梁等涉及6个行业6类工程的9部国内外典型标准对比分析,归纳了海冰调查对于冰情监测的要素性需求。对于近年逐渐兴起的海冰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的新需求,结合行业内的试行规范和海冰灾害机理,分别分析了区域综合体和产业经济体两类目标的冰情监测需求。面向冰情监测的不同需求可为海冰监测体系发展提供新的需求。
- 许宁陈伟斌陈伟斌陈伟斌刘雪琴袁帅
- 关键词:风险评估监测预警
- 基于光学视频的冰区核电海面浮冰监测与分析系统设计被引量:5
- 2017年
-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扩大,大型核电工程已逐渐向有冰海域分布。海冰是有冰海域海洋活动的首要灾害性环境要素,冰区核电站正常运行的首要问题是如何保障冷源取水不受海冰灾害影响而失效。本文根据冰区海水直接利用工程的监测需求,分析了光学视频在特定小区域海面浮冰监测中的优势,并基于海冰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框架和信息处理流程,初步设计了冰区核电海面浮冰监测与分析系统。系统建成后,结合实时监测数据和风险评估数据库,可以快速提供冷源取水堵塞风险和预警信息,为企业和有关部门及时有效的采取防灾措施提供依据。
- 刘雪琴袁帅史文奇王旭许宁陈元陈伟斌
- 关键词:海冰灾害系统设计
- 北冰洋水体在格陵兰海形成有效混合增密对流的研究
- 格陵兰海内发生的等密度混合引起的增密对流是重要的对流现象之一。目前还没有对格陵兰海以及附近海域混合增密对流强度的整体估计。本文利用多年月平均HydroBase三维格点温盐数据中八月份的数据分四层分别计算了GIN海域的混合...
- 史文奇
- 关键词:格陵兰海
- 金普湾春季海床基实测海流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通过2010年春季金普湾内7个海床基连续半个月的海流资料,对金普湾春季海流进行潮流和余流分析。结果表明:(1)湾内潮流性质主要为不正规半日潮流,优势分潮流为M2。水平方向潮流能比的差异变化有由湾口向湾内逐渐减小的趋势;垂直方向上表层潮流能量比仅为中、底层潮流能量比的一半左右。M2分潮在近岸多为往复流、流向基本与岸线平行,湾内中部多为逆时针旋转流。(2)通过欧拉余流可知湾内中部海域以落潮流为主,而湾内靠陆一侧海域以涨潮流为主。斯托克斯余流明显小于欧拉余流,其方向与该站位的优势分潮潮流椭圆方向较为一致。拉格朗日余流的方向、大小基本与欧拉余流一致。湾内北侧水域水体净输移方向有较明显的顺时针旋转的特征,湾内南侧水域水体净输移方向有较弱的逆时针旋转的特征。
- 胡展铭史文奇张淑芳江伟伟陈伟斌王阳
- 用于模拟热力动力驱动冰下水变化过程在线测量试验装置
- 本发明公开的属于海洋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为用于模拟热力动力驱动冰下水变化过程在线测量试验装置,包括低温水池和控制盒,所述低温水池的内腔中间设置有高污染冰层,所述低温水池内腔顶部右侧设置有造风机,所述低温水池的内腔底部右...
- 许宁袁帅陈元史文奇马玉贤刘永青宋丽娜刘雪琴徐广鹏
- 海冰温度对单轴压缩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应变速率与单轴压缩强度极值的关系在抗冰结构设计与优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2009年冬季普兰店海域海冰在不同海冰温度(-5°C、-10°C、-15°C)下的压缩强度试验数据,给出各自应变速率—压缩强度散点图。结果表明,海冰在不同加载速率下表现为三种破坏模式,即韧性区、过渡区与脆性区;海冰温度对过渡区对应应变速率范围影响较小,均在6.3×10^(-4)~2×10^(-3)区域附近。结合三段式函数形式,给出不同温度下应变速率—压缩强度极值的曲线拟合结果。依据上述结论,在庄河海域选择应变速率10^(-2)、10^(-3)与10^(-4)进行不同海冰温度(-16°C^-4°C)下单轴压缩强度试验。结果显示:在韧性区,海冰温度与压缩强度极值呈弱负相关;在过渡区,海冰温度与压缩强度极值呈明显线性减小;在脆性区,强度极值相对海冰温度敏感度较低。基于此,在应变速率—压缩强度曲线中提出温度影响系数,这一试验分析方法可推广至其它海域。
- 马玉贤袁帅史文奇张大勇许宁刘雪琴
- 关键词:温度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