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镇彭

作品数:15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东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直肠
  • 7篇直肠癌
  • 7篇肠癌
  • 6篇切除
  • 5篇手术
  • 4篇结直肠
  • 4篇腹腔
  • 4篇腹腔镜
  • 3篇直肠肿瘤
  • 3篇肿瘤
  • 3篇结直肠癌
  • 3篇化疗
  • 3篇肠肿瘤
  • 2篇低位直肠
  • 2篇低位直肠癌
  • 2篇低位直肠癌保...
  • 2篇氧合酶
  • 2篇支撑吻合管
  • 2篇直肠癌保肛
  • 2篇直肠癌保肛术

机构

  • 15篇东莞市人民医...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15篇叶镇彭
  • 8篇卢焕全
  • 8篇王东霞
  • 8篇李月春
  • 7篇吴志明
  • 6篇黄兆伦
  • 4篇胡夏荣
  • 4篇王在国
  • 3篇卢星照
  • 3篇王彤
  • 3篇陈建华
  • 2篇陈桂林
  • 2篇王立勇
  • 2篇李菜诗
  • 1篇卢春丽
  • 1篇尹永硕
  • 1篇韩晓光
  • 1篇何锡华
  • 1篇韩方海
  • 1篇邓润枢

传媒

  • 2篇岭南现代临床...
  • 2篇结直肠肛门外...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华西医学
  • 1篇济宁医学院学...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肿瘤外科...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辅助化疗后开腹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近期、远期疗效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比较新辅助化疗后开腹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近期、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186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完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93例。两组术前均采用新辅助化疗干预,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术,观察组则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治疗效果,两组均为期3年随访调查,评估其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04.39±38.46)m L、(1.28±0.81)d、(11.94±3.21)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5.52±4.98)枚,与观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23%、0,均低于对照组,其尿路感染、吻合口漏、出血及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观察组生存率为80.65%,低于对照组的92.4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局部复发率为9.68%,高于对照组的2.1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可改善直肠癌患者近期疗效,整体效果与开腹手术相当,但开腹手术淋巴结清扫更彻底,患者远期生存率更高。
邓润枢莫林耀何锡华陈建华吴志明郭裕良卢焕全叶镇彭黄兆伦卢星照
关键词:直肠癌新辅助化疗腹腔镜开腹手术
结直肠癌组织5-脂氧合酶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5-脂氧合酶(5-LOX)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5-LOX的表达,分析5-LOX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52例结直肠癌标本中,5-LOX表达阳性者38例(73.1%).5-LOX阳性表达率淋巴结转移组[87.8%(36/41)]高于无转移组 [18.2%(2/11),P<0.05],浸润较深组[T3~T4,81.1%(30/37)]高于浸润较浅组[T1~T2,53.3%(8 /15),P<0.05];Ⅲ、Ⅳ期组[79.5%(31/39)]高于Ⅰ、Ⅱ期组[53.8%(7/13),P<0.05];低分化和未分化组 [100%(24/24)]高于高、中分化组[50.0%(14/28),P<0.05];而肿瘤大小、脉管侵犯、腹膜转移与5-LOX阳性表达率无关. 结论 5-LOX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肿瘤淋巴转移、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有关.
李月春王东霞李菜诗叶镇彭吴志明陈建华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5-脂氧合酶免疫组织化学
不同手术方式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创伤及预后的作用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研究分析对老年胃癌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式给术后创伤及预后带来的作用。方法:选取施行病灶切除手术的97例老年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4例患者采用根治性切除手术,作为根治组;33例患者采取姑息性切除,作为姑息组。临床观察评价患者术后创伤,并调访、评析两组患者术后健康状况。结果:与姑息组相比,根治组患者术中输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时长、住院均时、并发症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治术输血量、手术时长、住院均时、并发症等指标随胃切除范围的扩大而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治组患者术后1、2、3年生存率比姑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胃癌患者采取根治性手术,相对姑息性治疗而言,术后创伤未见增加,且患者预后状况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卢焕全黄兆伦叶镇彭吴志明
关键词:姑息性切除胃癌创伤预后
贝伐单抗联合卡培他滨对直肠癌的有效性分析
2018年
目的:分析贝伐单抗联合卡培他滨对直肠癌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卡培他滨联合放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贝伐单抗、卡培他滨联合放疗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QOL)治疗前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QO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直肠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贝伐单抗、卡培他滨联合放疗治疗,临床治疗效果相对来说较为满意。
王东霞李月春李少兰黄兆伦叶镇彭
关键词:直肠癌术前放化疗贝伐单抗卡培他滨
结直肠癌组织5-LOX的表达及其与微淋巴管密度的关系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5-脂氧合酶(5-LOX)的表达与微淋巴管密度及与结直肠癌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2例结直肠癌5-LOX表达,以VEGFR-3单克隆抗体行微淋巴管内皮细胞染色标记淋巴管,计数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LMVD)。结果 52例结直肠癌标本中5-LOX阳性表达率73.08%(38/52)。5-LOX在Ⅲ、Ⅳ期的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P<0.01);浸润较深(T1+T2)组阳性表达率高于浸润较浅(T3+T4)组(P<0.05);未分化、低分化组阳性表达率高于中、高分化组(P<0.01);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转移组(P<0.01)。并且5-LOX阳性组的LMVD(26.61±6.93)高于阴性组(13.86±4.83,P<0.05)。结论 5-LOX在结直肠癌组织中有阳性表达,其表达与肿瘤淋巴转移、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TNM分期及癌组织LMVD有关。
李月春王东霞卢焕全叶镇彭吴志明陈建华
关键词:结直肠癌5-脂氧合酶微淋巴管密度
小肝癌的临床诊断与个体化治疗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小肝癌的临床诊断与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53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小肝癌患者个体化诊治的经验。结果 53例中手术切除35例,其中肿瘤位置较深而术中无法扪及18例,15例联合B超定位,3例术中体内标志联合CT/MRI定位。2例手术切除者因上消化道大出血及肝功能衰竭于术后2个月内死亡。微创治疗18例,其中射频消融术(RFA)13例,无水酒精注射术(PEI)3例,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2例。手术切除组和微创治疗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75.2%和71.3%;1、2、3年复发率分别为13.3%、24.5%、37.1%和17.4%、31.8%、41.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小肝癌的早期诊断应注意乙肝病史,同时结合多种检查及密切随访综合判断。术中B超和体内标志联合CT/MRI能准确定位微小病灶。小肝癌的治疗应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胡夏荣俞武生卢春丽吴志明卢焕全尹永硕黄兆伦叶镇彭王在国
关键词:小肝癌肝切除射频消融个体化治疗
腹腔镜下根部缝扎法在梅克尔憩室切除中的应用研究
2022年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根部缝扎法行梅克尔憩室(MD)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取42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的梅克尔憩室患儿,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20例)与对照组(22例)。研究组行腹腔镜下根部缝扎法切除,对照组行传统腹腔镜辅助下经脐部切口提出行憩室切除的肠吻合术。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包括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并发症(腹部并发症、腹外并发症、切口感染)及远期治疗效果(再出血)。结果 42例患儿均成功实施手术。两组性别、年龄、憩室长度、憩室基底/相邻肠管直径比、憩室位置、距回盲部距离、异位组织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切口总长度为2.70(2.40,3.53)cm、下床活动时间为0.75(0.51,1.65)d,均优于对照组的5.00(4.00,6.00)cm、2.00(1.50,2.6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腹部并发症、腹外并发症、切口感染及再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随访,42例患儿均无再出血发生,无腹痛、粘连性肠梗阻等情况。结论 与传统腹腔镜辅助下经脐部切口提出行憩室切除的肠吻合术相比,腹腔镜下根部缝扎法的切口短,且安全、有效,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临床效果佳、易于推广等优势。
李钰坤叶镇彭黄荏安王立勇黄立平李泽民邓志权
关键词:梅克尔憩室肠吻合术
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对术后辅助化疗耐受性及完成率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对术后辅助化疗耐受性及完成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近端胃切除术的胃上部癌患者50例设为甲组,选择同期接受全胃切除术的胃上部癌患者50例设为乙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的不良反应以及6次化疗完成情况。结果两组血液学毒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8.0%)明显高于乙组(18.0%)(P<0.05)。甲组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血液学毒性发生率(P<0.05)。甲组完成率明显低于乙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上部癌患者行近端胃切除术会降低患者的辅助化疗耐受性和6次化疗完成率,该术式是否合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卢焕全黄兆伦叶镇彭吴志明卢星照
关键词:近端胃切除全胃切除化疗耐受性完成率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2例综合治疗的临床分析
2008年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2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综合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手术取栓配合超声消融及区域性溶栓的综合治疗方法。22例中除1例股浅静脉小段狭窄,1例遗留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外,其余均获满意疗效。结论:手术取栓配合超声消融等微创技术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佳选择。
李月春王东霞胡夏荣叶镇彭陈桂林王彤王在国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外科手术超声消融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结直肠肿瘤围术期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在结直肠肿瘤围术期应用的可行性,并评价其效果。方法结直肠肿瘤病人5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FTS流程组,n=28)和对照组(CPM组,n=28),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首次经口进食时间等指标。结果①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TS流程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首次经口进食时间均比对照组缩短(P<0.050)。②胃肠道症状:两组术后恶心、呕吐、肠鸣音恢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腹胀天数、总腹痛天数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IS理念应用于结直肠肿瘤病人围手术期中是安全、有效的,有利于加速病人的术后恢复。
李月春王东霞李菜诗卢焕全叶镇彭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结直肠肿瘤围手术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