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向琳

作品数:15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5篇病理
  • 3篇肿瘤
  • 3篇自噬
  • 3篇临床病理
  • 3篇临床病理分析
  • 3篇结肠
  • 3篇结肠癌
  • 3篇病理分析
  • 3篇病理特征
  • 3篇肠癌
  • 2篇免疫
  • 2篇雷帕霉素
  • 2篇活性
  • 2篇活性氧
  • 2篇标本
  • 2篇表皮
  • 1篇单抗
  • 1篇胆道
  • 1篇胆道损伤

机构

  • 9篇兰州大学第二...
  • 7篇兰州大学
  • 3篇甘肃省新药临...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兰州军区兰州...
  • 1篇甘肃省肿瘤医...
  • 1篇兰州军区总医...

作者

  • 15篇向琳
  • 4篇晏红
  • 3篇杨爱军
  • 3篇李敏
  • 3篇牛茜
  • 3篇朱薇
  • 2篇刘燕菲
  • 2篇李双明
  • 2篇杨丽
  • 2篇陈昊
  • 1篇宋丽娟
  • 1篇宋飞雪
  • 1篇刘建莉
  • 1篇张春雨
  • 1篇李海元
  • 1篇王晨昱
  • 1篇程晓荣
  • 1篇常宏
  • 1篇张骞文
  • 1篇董家鸿

传媒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国际泌尿系统...
  • 1篇国际妇产科学...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中华肝脏外科...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3
  • 2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胃泌素、胃泌素、膜联蛋白2对胃癌CD44^+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检测前胃泌素、胃泌素、膜联蛋白2在CD44+细胞的表达情况,研究三者对CD44+细胞生长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使用CD44免疫磁珠分选技术从胃癌BGC-823细胞中分选出CD44+细胞,流式细胞仪(FCM)和免疫荧光检测CD44+细胞中CD44的表达,以鉴定分选是否成功。FCM细胞周期分析和无血清培养,检测CD44+细胞的干细胞特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前胃泌素、胃泌素、膜联蛋白2在CD44+细胞、BGC-823细胞和CD44-细胞表达的差异。MTT法和Boyden小室实验研究3者对CD44+细胞生长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流式细胞仪和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提示:CD44+细胞中CD44阳性率为(90.20±2.24)%,显著高于BGC-823细胞[(9.57±2.35)%,P<0.01];CD44+细胞组处于G0/G1期的细胞为(71.1±5.6)%,显著高于BGC-823细胞组[(47.7±3.5)%,P<0.05];在无血清培养7 d后,CD44+细胞能够形成圆形克隆球,而CD44-细胞不能形成圆形克隆球;流式细胞仪显示前胃泌素、胃泌素、膜联蛋白2在CD44+细胞中高表达,明显高于在BGC-823细胞和CD44-细胞的表达水平(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三者的表达率呈正相关关系(P<0.01)。高浓度的前胃泌素mAb和膜联蛋白2mAb能够抑制CD44+细胞的生长和侵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胃泌素mAb不能抑制CD44+细胞的生长和侵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CD44+细胞中高表达前胃泌素、胃泌素、膜联蛋白2,并且前胃泌素mAb和膜联蛋白2mAb能够抑制CD44+细胞的生长和侵袭能力,提示前胃泌素与膜联蛋白2能够促进CD44+细胞的生长和侵袭。
程晓荣杨爱军刘燕菲李双明向琳杨丽李敏
关键词:胃癌BGC-823细胞CD44胃泌素
雷帕霉素诱导自噬对结肠癌细胞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目的 观察雷帕霉素诱导结肠癌SW480细胞自噬后对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 1.MDC染色免疫荧光观察自噬泡。 2.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自噬水平和细胞内活性氧水平。 ...
向琳
关键词:自噬雷帕霉素活性氧凋亡
文献传递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前后BAG-1、MCM2的表达及其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基因2结合致癌基因1(BAG-1)及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MCM2)作为宫颈癌新辅助化疗(NACT)有效性预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6月甘肃省肿瘤医院收治的90例术前以铂类为基础NACT方案化疗并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并选择60例同期因子宫肌瘤手术切除的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宫颈组织以及同一宫颈癌患者NACT前宫颈活检组织及NACT后手术切除标本中BAG-1及MCM2蛋白的表达,比较正常宫颈与宫颈癌组织及NACT前、后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差异及其与NACT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NACT前宫颈癌组织中BAG-1及MCM2高表达率分别为67.8%(61/90)和81.1%(73/90),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的11.7%(7/60)和6.7%(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5.736和76.909,均P=0.000)。NACT后宫颈癌组织中BAG-1及MCM2高表达率分别为70.0%(63/90)和78.9%(71/90),NACT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104和0.139,均P>0.05)。NACT后,90例宫颈癌患者中有效59例(65.6%),无效31例(34.4%),NACT疗效与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线及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均无关(均P>0.05)。化疗有效组的BAG-1高表达率低于化疗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2%vs.93.5%,χ^2=12.636,P=0.000),而化疗有效组和化疗无效组的MCM2高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9.7%vs.83.9%,χ^2=0.235,P=0.628)。结论:BAG-1表达水平有可能成为预测宫颈癌以铂类为基础NACT方案疗效的参考指标。
宋丽娟向琳金荣康雅琼李晓琴魏春燕戴银桥张骞文狄晓鸿
关键词:宫颈肿瘤BAG-1MCM2新辅助化疗
肾脏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2017年
目的探讨原发于肾脏的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2例原发于肾脏的PNET的临床资料,观察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织染色,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镜下肿瘤组织由呈弥漫状或实性片状分布的小圆细胞组成,部分区域瘤细胞围绕血管排列形成假菊形团样结构。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表达CD99、波形蛋白(Vim)、白血病融合转录因子-1(FLI-1)、S-100、CD5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Syn)等。结论原发于肾脏的PNET是一种极少见的小圆细胞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确诊主要依据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标记,需与原发于肾脏的其他小细胞肿瘤鉴别。
晏红朱薇向琳牛茜
关键词: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中枢性外周性EWING肉瘤病理特征
雷帕霉素诱导自噬对结肠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诱导结肠癌SW480细胞自噬后对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荧光观察自噬泡,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免疫印记法检测LC3水平,Boyden小室观察细胞的侵袭,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结果 RAPA处理后结肠癌细胞发生自噬,且自噬水平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RAPA诱导自噬组侵袭能力增强(P<0.01),且迁移能力增加(P<0.05);RAPA处理组细胞内ROS水平增高。结论 RAPA可诱导结肠癌细胞发生自噬,使细胞侵袭力增强、迁移力增加,且涉及胞内ROS水平的改变。
向琳杨爱军刘伟王晨昱张春雨田莉李敏
关键词:结肠肿瘤雷帕霉素自噬活性氧
肺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2018年
目的探讨肺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8例原发于肺的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资料,观察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镜下肿瘤组织主要由表皮样细胞、黏液细胞和中间型细胞3种细胞组成,以不同比例混合存在。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示CKp、CK8/18、CEA和EMA(+),TTF-1、Napsin A和P63(-)。结论原发性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是一种少见的肺部肿瘤,确诊主要依据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标记,需与肺的其他肿瘤鉴别。
晏红向琳
关键词:黏液表皮样癌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石蜡标本切片处理装置
本发明涉及病理石蜡标本切片处理装置,有效的解决了蜡块切片过程中相邻蜡片首尾互相粘连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通过转动毛刷辊使切好的蜡片及时从楔形块上滑下,避免粘在刀刃上并与接下来的蜡片首尾粘连,滑下的蜡片进入到水池中并...
晏红牛茜向琳
文献传递
小肠淤血损伤小鼠模型的建立
2023年
目的通过建立小鼠肠淤血模型,观察不同淤血时间肠道的病理改变,探讨不同肠淤血长度对小鼠肠管损伤及生存的影响,以寻找最佳的建模肠道淤血时间和长度。方法将66只18~22 g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肠管淤血10 cm(Congestion 10 cm,C10组)、肠管淤血15 cm组(C15组)及肠管淤血20 cm组(C20组)。距回盲部5 cm开始向近端选取相应长度肠管,结扎其系膜缘侧静脉血管,完成手术后每组观察10只小鼠48 h,记录小鼠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每组12只小鼠分别留取淤血0.5、1.0、1.5、2.0 h各3只的肠管标本,石蜡包埋,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学改变,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相关性。结果观察48 h后,各组48 h生存率分别为C20组0%,C15组50%,C10组80%;肠管淤血长度越长,小鼠存活率越低。各组的半数致死时间分别为C10组15.15 h、C15组4.931 h、C20组1.341 h。大体及镜下观察显示随着时间延长、淤血长度的延长,肠道损伤不断加重,且1 h时肠道损伤已十分显著,C10组、C15组、C20组在不同时间与回肠黏膜Chiu’s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18、0.806、0.602,P均<0.01;在0.5、1.0、1.5、2.0 h时不同长度与肠黏膜Chiu’s评分也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81、0.802、0.679、0.650,P均<0.01。结论通过建立小肠淤血损伤的小鼠模型,发现肠管淤血长度15 cm,淤血1 h是血管结扎回肠淤血损伤模型建立的最佳方式。
陈亚惊张凡俞阳王丹向琳谷保红赵成基陈昊
关键词:生存率组织病理
头面部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二例误诊原因及病理分析
2018年
目的探讨头面部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点,以减少临床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头面部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误诊病例资料。结果 1例以左侧颞部肿物伴左耳听力下降2年余就诊,1例以耳鸣、听力下降1年余就诊,查体及影像学检查见颞下颌关节区的关节外肿物,侵犯乳突、颞骨等。1例在外院和我院术前分别误诊为脑膜瘤和软骨母细胞瘤。另1例外院未明确诊断,我院术前考虑软骨来源肿瘤。两例术后病理组织学特点为弥漫排列的滑膜样细胞背景中散在多核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D68、Vim(+),S-100(-),Ki-67阳性率2%。均确诊为头面部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术后行放射治疗,随访1~2年均无复发。结论头面部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是临床少见的良性肿瘤,可以颞部肿物、听力障碍为主要表现,由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及早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可避免误诊误治。
晏红朱薇向琳刘建莉
关键词:巨细胞瘤腱鞘误诊软骨母细胞瘤
标本袋转运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标本袋转运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标本袋转运过程中出现相互挤压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矩形块,矩形块上有开口向上的矩形孔,矩形孔左侧壁上有开口向右的第一滑动槽,第一滑动槽内有能沿第一滑动槽滑动的第...
晏红牛茜向琳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