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飞
- 作品数:13 被引量:5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更多>>
- 煤的内热流化床干燥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在内热式流化床干燥器实验装置上完成了湿煤的干燥实验,验证了工艺可行性.通过调节干燥实验装置的干燥处理量,考察了流化床平均温度分别为83℃,89℃,102℃时的干燥强度、换热强度及耗热项等工艺特性.在较低的流化速度(0.37 m/s^0.41 m/s)和83℃~102℃的流化床平均温度范围内,实验装置可以稳定运行;以设计的最大干燥处理量114 kg/h运行时,流化床平均温度为83℃,干燥强度为76.5 kg/(m^2·h),蒸汽盘管的换热强度为4 172 W/m^2,干燥器平均传热系数为200W/(m^2·K),干燥煤中水分耗热比率为52%,加热流化风耗热比率和干燥器散热比率均为20%,加热物料耗热比率为8%.
- 韩树晓向飞王月那永洁
- 关键词:流化床
- 固体含碳物料热解用热交换装置和热解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体含碳物料热解用热交换装置,包括:固体热载体通道,固体热载体利用从所述固体热载体通道下部通入的流化气体以流态化状态在所述固体热载体通道内流动;热解通道,颗粒状的含挥发分的固体含碳物料从上部加入,利用重力自...
- 吕清刚朱治平于旷世高鸣向飞那永洁刘秀如孟广军
- 文献传递
- 固体物料干燥装置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体物料干燥装置。该固体物料干燥装置包括:余热换热器;气流干燥器,其热载体进口与余热换热器的热载体出口相连接;以及热泵,其载气进口与气流干燥器的载气出口相连接,其载气出口与气流干燥器的载气进口相连接,其热...
- 向飞那永洁吕清刚高鸣
- 文献传递
- 外热式固体含碳物料热解方法以及热解系统
-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体含碳物料热解系统,包括:循环流化床炉膛,固体热载体以流态化在炉膛内流动;热解通道,颗粒状的含挥发分的固体含碳物料从上部加入,利用重力自上而下以流态化状态通过所述热解通道,并发生热解反应,其中:所述热解通...
- 朱治平吕清刚高鸣于旷世向飞孟广军刘秀如那永洁
- 文献传递
- 外热式固体含碳物料热解方法以及热解系统
-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体含碳物料热解系统,包括:循环流化床炉膛,固体热载体以流态化在炉膛内流动;热解通道,颗粒状的含挥发分的固体含碳物料从上部加入,利用重力自上而下以流态化状态通过所述热解通道,并发生热解反应,其中:所述热解通...
- 朱治平吕清刚高鸣于旷世向飞孟广军刘秀如那永洁
- 文献传递
- 温度和相对湿度对褐煤干燥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9
- 2011年
- 为确定褐煤干燥最佳工艺参数,在恒温恒湿热风干燥实验台上进行了温度为50~90℃,相对湿度为10%~30%条件下的褐煤颗粒热风干燥实验。将实验数据与9种经验、半经验模型进行拟合,利用相关系数、方差、均方根误差3种统计学参数对不同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Page模型相比其他模型更适合用于描述干燥过程中褐煤颗粒水分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对实验数据进行动力学分析,获得了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并对传统Arrhenius公式进行修正,获得了温度和相对湿度对褐煤干燥特性影响的半经验公式。
- 熊程程向飞吕清刚
- 关键词:褐煤相对湿度
- 用于固体含碳物料的热解系统以及热解方法
- 本发明涉及用于固体含碳物料的热解系统,包括:循环流化床炉膛;与循环流化床的烟气出口相连的第一分离器;固体热载体通道,固体热载体以流态化状态在固体热载体通道内流动;热解通道,颗粒状含挥发分的固体含碳物料从上部加入,利用重力...
- 吕清刚朱治平高鸣于旷世向飞那永洁孟广军刘秀如
- 文献传递
- 固体颗粒物料复合分级干燥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体颗粒物料的复合分级干燥装置,包括:流化床段,具有上部稀相区段和下部密相区段,密相区段中设置有第二加热器;移动床段,位于流化床段的下方;布风管,置于密相区段的底部以向所述流化床段提供流化气体,其中:所述移...
- 吕清刚向飞朱治平刘周恩高鸣孟广军那永洁
- 文献传递
- 固体含碳物料热解用热交换装置和热解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体含碳物料热解用热交换装置,包括:固体热载体通道,固体热载体利用从所述固体热载体通道下部通入的流化气体以流态化状态在所述固体热载体通道内流动;热解通道,颗粒状的含挥发分的固体含碳物料从上部加入,利用重力自...
- 吕清刚朱治平于旷世高鸣向飞那永洁刘秀如孟广军
- 文献传递
- 褐煤干燥特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4
- 2011年
- 为获得褐煤颗粒干燥器设计的基础数据,对宁夏褐煤进行了工业分析、热重分析,得到了褐煤水分、挥发分的质量分数,确定了宁夏褐煤干燥的温度范围。褐煤的热重分析表明:褐煤干燥温度应不高于250℃。在热重分析确定的温度范围内,采用薄层干燥方式进行了褐煤颗粒的等温干燥实验,获得了褐煤颗粒干燥速率随水分的变化关系,颗粒的干燥主要处于降速干燥阶段,干燥过程中未出现恒速干燥阶段,说明褐煤颗粒的干燥主要受扩散机理控制;对实验结果进行动力学分析,整理出在80—120℃下干燥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变化范围为5.91×10-8—1.815×10-7m2/s。根据Arrhenius经验公式建立了温度与扩散系数的关系,得到干燥时水分扩散活化能为32.44 kJ/mol。
- 熊程程向飞吕清刚
- 关键词:褐煤热重分析活化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