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海龙

作品数:26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文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刘知几
  • 8篇史通
  • 6篇《史通》
  • 3篇许浑
  • 3篇史观
  • 3篇小说
  • 2篇诗学
  • 2篇诗学观
  • 2篇述论
  • 2篇作者考
  • 2篇嬗变
  • 2篇文学
  • 2篇考辨
  • 2篇古文
  • 2篇古文家
  • 2篇《唐书》
  • 1篇代文
  • 1篇东汉
  • 1篇虚构
  • 1篇叙事

机构

  • 17篇盐城师范学院
  • 4篇南通大学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上海大学

作者

  • 23篇吕海龙

传媒

  • 3篇文艺评论
  • 3篇齐鲁学刊
  • 2篇盐城师范学院...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上海大学学报...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江苏教育学院...
  • 1篇江南大学学报...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邯郸学院学报
  • 1篇现代语文(上...
  • 1篇济宁学院学报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常州大学学报...
  • 1篇淮北师范大学...
  • 1篇临沂大学学报
  • 1篇福建江夏学院...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 1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刘知几“弱冠及第,射策登朝”考辨
2013年
《史通》中,刘知几自言"弱冠及第,射策登朝",两《唐书》对此的理解有很大分歧。当代刘知几年谱相关研究结论有三:一是认为刘知几于永隆二年(680)进士及第;二是认为其后在京师任职数年后到获嘉任主簿;三是进士及第后又在长安和洛阳游学读书。实际上,知几及第在开耀二年(682),及第后即赴获嘉任职,任职后又去洛阳游学。
吕海龙
关键词:刘知几史通
论许浑七律对两宋诗人的影响
2013年
许浑是晚唐著名诗人,在后世有较大影响。其中,对两宋诗人影响尤大。具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字法句法。二是章法结构。三是审美情趣。研究表明,北宋的林逋、王安石、寇准,南宋的陆游以及周弼、曾极、陈允平等江湖诗人,成就和影响都不容小视,他们的若干作品从不同方面体现了对许浑诗歌的学习与模仿。许浑对两宋诗人的影响是值得关注的。
吕海龙
关键词:许浑七律
论“文史两分”认识的三阶段——兼论《史通》在此过程中的理论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汉之前,文史一体。《史记》以后,至魏晋迄唐,文史两分。与之相对应,人们对文史异辙过程的认识,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文论家将重藻饰、押韵、抒情的诗赋类为主的文学作品和其他文史作品区分开来。第二阶段,史学家将史著为主的叙事性作品和文学作品分离。第三阶段,人们对以史著为主的叙事性作品自身即史著和小说的分离,有了较为准确的认识并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在对文史两分认识逐步深入、细化的过程中,刘知几的《史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吕海龙
关键词:《史通》
刘知几对梁肃等古文家的影响
2013年
刘知几是唐初著名史学家。梁肃是唐代古文运动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现有研究多关注梁肃所受萧颖士、李华、独孤及等古文家的影响。实际上,刘知几的一些观点也深深影响了梁肃。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主张对子史百家的广泛学习;重视文章的修辞;载道兼重反映现实的观点。刘知几在上述三方面影响了梁肃等古文家,推动着古文运动走向高潮。
吕海龙
关键词:刘知几梁肃古文运动
论刘知几的“史著不朽说”
2013年
刘知几,江苏徐州人,初唐著名史家。首倡"史著不朽说",将史著和史官的地位和作用抬高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史著不朽说"的内涵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对个人而言,只有入史才可以不朽。二、史著可以树立不朽典型,树立的典型囊括政治、文化、教育、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等多个领域。三、史官、史家是著史的人才,他们凭借优秀的史著而流芳万世,同样可以不朽。其观点体现出了清醒的史学独立意识。
吕海龙
关键词:刘知几史著
论《史通》的“史书纯洁化”观念
2017年
出于修史之目的,刘知几《史通》论及史著叙事时,提出"史书纯洁化"之观念。首先是思想的纯洁化,即史书的思想要纯正典实,方能取信于后世;其次为内容的纯洁化,即不能有庸俗,更不能有荒诞污秽的记载;最后是语言的纯洁化,即史书的语言既不能过于文学化,又不能过于粗俗鄙陋,要实现其本色化。
吕海龙
关键词:《史通》史书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阅读课程教学研究要点举隅——以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中心被引量:2
2013年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阅读课程的独立性和存在的必要性,长期以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对当下的大学生而言,课程的吸引力不大。本文围绕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该课程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及其产生的原因与相应的对策三方面,对中国古代文学阅读课程研究要点举隅。
吕海龙
关键词:课程教学
论刘知几的圆融文史观———兼论其对韩愈、柳宗元等古文家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刘知几,字子玄,唐朝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县)人。因避玄宗李隆基讳,故以字子玄行世。唐初著名史家,中唐古文运动的先驱。《旧唐书》卷一百二、《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二皆有传。生于高宗龙朔元年(661年),卒于玄宗开元九年(721年),死后追赠工部尚书,谥日“文”。其《史通》自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始进入文学批评史及文学史研究者的视野,聚焦之一即是刘知几的文史观。
吕海龙
关键词:刘知几史观圆融《旧唐书》文学批评史
东汉迄北宋官修目录“小说家”文体观念之转变——兼论《史通·杂述》对《新唐书·艺文志》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东汉迄北宋,官修目录"小说家"所收作品完成了由"稍错以事"到"叙事为宗"的转变。这一文体观念的转变,由刘知几首倡,至欧阳修基本实现。他们的观点主要见于《史通·杂述》及《新唐志》。前者对后者,在如何评价小说地位、阐释小说属性以及增删"小说家"目录所收作品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
吕海龙
关键词:官修目录小说家文体观念
论“文”、“笔”优劣说的兴起与消歇——兼论刘知几的理论贡献
2013年
南北朝迄唐,"文""笔"分别指代两类不同的文体。前者指有韵之文,后者指无韵之文。时人将二者对举,于是便也有了孰优孰劣的比较。主要结论有三:一是"文"优"笔"劣;二是"笔"优"文"劣;三是"文""笔"并重,取其两长各去所短。"文"、"笔"优劣说起于"文"、"笔"之分;终又因两者的日益融合而演化为圆融"文"、"笔"的文学观。这种文学观念对唐代古文运动有着深远的影响。
吕海龙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