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利民

作品数:15 被引量:242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杂种
  • 12篇杂种优势
  • 9篇小麦
  • 8篇基因
  • 6篇杂交
  • 5篇杂交种
  • 5篇普通小麦
  • 5篇子机
  • 5篇分子
  • 5篇分子机理
  • 4篇MRNA差异...
  • 3篇杂种优势关系
  • 3篇斯卑尔脱小麦
  • 3篇亲本
  • 3篇种间
  • 3篇种间杂种
  • 3篇种间杂种优势
  • 3篇基因表达
  • 3篇基因差异
  • 3篇间杂种

机构

  • 13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13篇吴利民
  • 12篇倪中福
  • 12篇孙其信
  • 6篇王章奎
  • 6篇孟凡荣
  • 3篇谢晓东
  • 3篇林展
  • 2篇崔国惠
  • 1篇姚颖垠
  • 1篇刘保申
  • 1篇陈荣敏
  • 1篇解超杰
  • 1篇窦秉德

传媒

  • 2篇Journa...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Acta B...
  • 1篇作物学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年份

  • 2篇2005
  • 2篇2003
  • 5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普通小麦不同优势杂交种及其亲本苗期根系基因的差异表达(英文)被引量:11
2002年
为探讨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 ,选用普通小麦品种 (系 ) 3338、6 5 5 4和 2 410TD及其强优势杂种A(3338× 6 6 5 4)和无优势杂种B(2 410TD× 6 5 5 4) ,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 ,对生长至三叶一心的根系 (初生根 )基因表达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 ,小麦杂种一代苗期根系基因表达较亲本明显不同 ,表现为数量水平和质量水平上的差异 ,且差异表达基因的数目远高于我们以苗期叶片为材料的研究结果 ,表明小麦杂交种与其亲本间的基因差异表达与所研究的组织和器官有关。比较分析发现 ,在强优势杂种组合A中 ,超亲表达和偏高亲表达基因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无优势杂种组合B。以家族特异基因替代随机引物进行的差异显示结果表明 ,MADS_box家族基因在小麦杂交种和亲本苗期根系中存在着显著的表达差异 ,且差异表达类型以杂种特异表达和亲本基因在杂种一代沉默为主 ,说明MADS_box家族基因可能与小麦的杂种优势形成具有重要关系。
倪中福孙其信吴利民解超杰
关键词:MRNA差异显示杂种优势小麦初生根苗期根系
小麦杂交种及其亲本拔节期根系基因差异表达与杂种优势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9
2003年
以一套小麦 4× 5双列杂交组合的根系为材料 ,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结合重复PCR扩增 ,分析了拔节期杂种与其亲本根系间基因表达的差异 ,并与杂种的 10个农艺性状表现和杂种优势进行相关分析。cDNA 2次PCR重复扩增中可稳定出现的带 (992 .4条 )占总带数 (12 4 1条 )的 79.97%。统计结果显示 ,杂种和其亲本间存在显著的基因表达差异 ,可概括为双亲共沉默型 (W 1)、单亲表达沉默型 (W2 )、杂种特异表达型 (W3)和单亲表达一致型 (W 4 )这 4种差异表达类型 ,其所占比例分别为 6 .74 %、5 .93%、4 .38%和 10 .4 8%。相关分析发现 ,各种差异表达模式与杂种性状表现的相关中有 3个呈显著相关 ,与性状杂种优势的相关中则有 7个呈显著相关 ,其中双亲共沉默型 (W 1)和单亲表达沉默型 (W 2 )与主穗长和单株生物产量杂种优势均呈显著正相关 ,单亲表达一致型 (W4 )与千粒重杂种优势呈显著正相关。双亲共沉默型 (W 1)和杂种特异表达型 (W 3)与根冠比杂种优势呈显著正相关。以上研究结果表明 ,基因的差异表达与作物杂种优势的形成可能有密切关系。
王章奎倪中福孟凡荣吴利民谢晓东孙其信
关键词:杂交种亲本拔节期基因差异杂种优势
小麦杂交种和亲本间基因差异表达模式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为了探讨小麦杂种优势的分子机理,该研究首先应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以两个时期叶片(拔节期叶片和抽穗期旗叶)为材料,分析了一套双列杂交组合的20个杂交种及其亲本之间的基因差异表达模式,并与9个农艺性状杂种表现和杂种优势进...
吴利民
关键词:小麦杂种优势MRNA差异显示分子机理
文献传递
基因差异表达与小麦杂种优势分子机理
由于杂交种的所有基因均来自2个亲本,杂交种的基因组中并没有产生出新的基因,但从表型上看,杂交种与亲本相比,在各种性状表现上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杂交种的一些重要经济性状甚至超过了最好的亲本,即表现出杂种优势.这说明亲...
孙其信倪中福吴利民孟凡荣王章奎林展
小麦杂种及其亲本苗期叶片家族基因差异表达及其与杂种优势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5
2001年
为探讨小麦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以一套双列杂交组合的苗期叶片为材料,利用 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析了杂种及其亲本间 MADS—box、 G-box、 Ser/ Thr蛋白激酶、 EIF-4A、 ARF1基因家族共5类家族基因在杂交种和亲本之间的表达差异,并与杂种性状表现和杂种 优势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发现,除ARF1家族基因外,其余家族基因在杂种和亲本间存在显 著的表达差异,差异表达类型可概括为4种:(1)双亲共沉默;(2)单亲表达沉默;(3)杂种特异 表达;(4)单亲表达一致。分析发现,MADS-box、G-box和EIF-4A家族基因在杂种和亲本间的 差异表达模式相似,均以单亲特异表达和杂种特异表达类型所占比例最高。相关分析结果表 明,以上所有家族基因的总体差异表达程度与所有性状的杂种表现均不相关,而MADS—box 家族基因中杂种特异表达类型与小穗数、单株产量和单穗产量杂种优势呈显著正相关,双亲 共沉默类型与小穗数、千粒重和单穗产量杂种优势呈显著负相关。另外,EIF-4A家族基因中 单亲表达一致型与单穗产量杂种优势呈显著正相关,但双亲共沉默类型与小穗数和单穗产量 杂种优势呈显著负相关。对于G-box基因家族而言,仅?
吴利民倪中福王章奎林展孙其信
关键词:小麦杂种优势分子机理基因家族
杂交种与亲本间基因差异表达与小麦杂种优势分子机理
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为20世纪全球粮食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对杂种优势的分子机理目前认识很少。我们利用DDRT-PCR技术对小麦不同杂种优势杂交种及其亲本之间基因表达差异进行了研究,发现:①杂交种与亲本相比,基因表达模式发...
孙其信倪中福吴利民孟凡荣王章奎林展
关键词:小麦杂种优势分子机理基因家族
普通小麦不同优势杂交种及其亲本之间基因表达差异比较研究被引量:76
2000年
为探讨小麦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 ,本研究选用普通小麦品种 (系 ) 3338,6554和 2 4 10 TD及其强优势杂种 (3338× 6655)和弱优势杂种 (2 4 10 TD× 6555) ,采用 m RNA差异显示技术 ,对生长至三叶一心(即分蘖初期 )和产生二级分蘖时 (即分蘖盛期 )的幼苗叶片基因表达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小麦杂种一代苗期基因表达较亲本明显不同 ,表现为数量水平和质量水平上的差异 ,但与分蘖初期相比 ,小麦杂交种与亲本之间在分蘖盛期的基因表达差异更明显 ,并且在分蘖初期主要为量的表达差异 ,而生长至分蘖盛期时 ,质的表达差异比例显著增高 ,这表明小麦杂交种与亲本间的基因表达差异与发育时期有关。分析发现 ,强优势杂种 与其亲本间的差异表达基因比例明显高于弱优势杂种 。另外 ,无论分蘖初期或盛期 ,在强优势杂种组合 中 ,增强型和沉默型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弱优势杂种组合 ,而单亲表达减弱型比例则较杂种组合 低。本文还对 m
倪中福孙其信吴利民
关键词:MRNA差异显示基因表达杂种优势小麦
小麦杂种优势群研究 Ⅴ.微卫星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普通小麦和斯卑尔脱小麦种间杂种优势的关系被引量:23
2002年
通过对普通小麦与斯卑尔脱小麦和普通小麦品种间两组亲本微卫星分子标记遗传距离及 30个普通小麦与斯卑尔脱小麦种间双列杂交杂种和 2 0个普通小麦品种间双列杂交杂种优势及亲本配合力的测定 ,研究了微卫星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F1性状值及组合特殊配合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普通小麦与斯卑尔脱小麦种间的杂种优势明显高于普通小麦品种间的杂种优势。普通小麦与斯卑尔脱小麦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 0 .6 5 2 ,普通小麦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为 0 .4 0 4 ,普通小麦与斯卑尔脱小麦种间杂种单株产量平均优势为 111.39% ,普通小麦品种间杂种的产量优势平均为 11.14 %。研究发现 ,在所采用的两组亲本内 ,遗传距离与所考察的各性状杂种优势没有必然的联系 ,但当遗传差异从品种间扩大到种间时 ,遗传距离与各性状杂种优势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利用种间杂交既可以明显扩大亲本间的遗传差异 ,又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杂种优势潜力。
崔国惠倪中福吴利民李元清孙其信
关键词:普通小麦斯卑尔脱小麦微卫星分子标记杂种优势小麦杂种优势群
小麦(Triticum asetivum L.)杂交种下调表达的GTP结合蛋白基因TaRab的克隆与鉴定
2005年
杂种优势的形成与杂种一代中亲本基因的表达方式改变有关.为深入研究小麦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利用通过抑制性差减杂交(SSH)方法获得的小麦Rab类GTP结合蛋白基因片段为探针,筛选普通小麦品系3338三叶期叶片cDNA文库,获得了一个小麦Rab家族基因TsRab. 同源性比较和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与拟南芥Rab类GTP结合蛋白基因具有90%氨基酸序列相似性.结构分析表明,它具有GTP结合蛋白4个典型结构以及Rab家族成员特有的YYRGA结构域.半定量RT-PCR表达检测结果显示,TaRab基因在叶片的表达水平要高于其他组织器官.研究还发现,该基因在三叶期、分蘖盛期的根系和叶片中为杂种下调表达.采用电子定位方法,将TaRab基因初步定位在7B染色体的着丝粒区域和C-7DS5-0.36两个区域.在此基础上,对Rab 蛋白基因差异表达与杂种优势表现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姚颖垠倪中福陈荣敏吴利民孙其信
关键词:蛋白基因GTP结合蛋白杂交种抑制性差减杂交同源性比较RAB蛋白
小麦种间杂种优势研究: Ⅰ.普通小麦与斯卑尔脱小麦及密穗小麦种间杂种产量和品质优势被引量:14
2002年
以6个普通小麦为母本,5个斯卑尔脱小麦和5个密穗小麦为父本配制6×10种间NCⅡ双列杂交组合,对其杂种F1的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小麦种间杂种在产量上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其中斯卑尔脱小麦与普通小麦所配的30个种间杂交组合产量杂种优势平均为109.24%(43.14%~187.96%),单株穗数及千粒重平均优势较大且与产量优势的相关分别达极显著水平和显著水平;密穗小麦与普通小麦所配的30个种间杂种的杂种优势为77.19%(-2.18%~143.42%),单株穗数和主穗粒数优势较大且与产量优势的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种间杂种的品质指标中籽粒硬度大多降低,但农大3226所配组合均具正向优势,密穗小麦所配种间杂种籽粒蛋白质含量及湿面筋含量低于普通小麦.但是种间杂种沉淀值的杂种优势比较普遍.认为,种间杂种的品质性状在一些组合中比普通小麦有所提高.
窦秉德孙其信倪中福吴利民孟凡荣刘保申
关键词:小麦种间杂种优势普通小麦斯卑尔脱小麦密穗小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