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瑞正

作品数:20 被引量:233H指数:9
供职机构:贵港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贵港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手术
  • 6篇乳腺
  • 6篇切除
  • 6篇腹腔
  • 6篇腹腔镜
  • 5篇胆总管
  • 5篇乳腺癌
  • 5篇切除术
  • 5篇腺癌
  • 5篇结石
  • 4篇胆总管结石
  • 3篇术后
  • 2篇胆总管切开
  • 2篇胆总管切开取...
  • 2篇手术后并发症
  • 2篇术后并发
  • 2篇术后并发症
  • 2篇前哨
  • 2篇前哨淋巴结
  • 2篇前哨淋巴结活...

机构

  • 14篇贵港市人民医...
  • 9篇广西医科大学
  • 5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20篇吴瑞正
  • 12篇罗汉传
  • 10篇覃俊仕
  • 8篇陈小勋
  • 8篇滕奔宇
  • 7篇林源
  • 6篇陈培升
  • 5篇吴志懂
  • 5篇黄顺荣
  • 3篇贺新新
  • 3篇李世新
  • 2篇吴东波
  • 2篇肖顺崇
  • 1篇刘绍平
  • 1篇张兆明
  • 1篇周永醇
  • 1篇张帆
  • 1篇陆文奇
  • 1篇陆声榆
  • 1篇齐晓伟

传媒

  • 3篇中国普通外科...
  • 3篇广西医学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华夏医学
  • 1篇陕西中医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微创医学
  • 1篇中华乳腺病杂...
  • 1篇中国癌症防治...
  • 1篇肿瘤药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4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腔静脉滤器保护下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被引量:11
2016年
血栓类疾病,尤其是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病率比较高[1-2],主要由血管内膜损伤、静脉内部血流受阻和血管内高凝状态所致,目前DVT的治疗方法仍存在争议[3]。抗凝、溶栓治疗有助于抑制血管内膜的炎症反应,降低血管内膜通透性,使血栓机化延缓,保护血管壁正常功能,最终达到静脉再通[4]。传统的系统性溶栓治疗药物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必须加大剂量并延长治疗周期,同时常伴有术后肺栓塞等并发症。
陈培升罗汉传周瑞吴瑞正覃俊仕滕奔宇
关键词:腔静脉滤器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
微创外科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策略探讨被引量:32
2009年
目的探讨微创外科治疗胆总管结石(CBDS)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07年1月304例CBD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三组: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加LC组(EPBD组)、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加LC组(EST组)、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加LC组(LCBDE组)。结果304例中EPBD组35例,EST组138例,LCBDE组131例。三组的手术成功率、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残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93、0.038和0.427,P〉0.05);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941,P=0.000),LCBDE组优于另两组(EPBD—EST:P=0.122,EST—LCBDE:P=0.000,EPBD—LCBDE:P=0.020);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016,P=0.000),其中EPBD组最短(EPBD—EST:P=0.000,EST—LCBDE:P=0.198,EPBD—LCBDE:P=0.000)。远期并发症:EPBD组结石复发2例(6.7%),胆管炎1例(3.3%),无乳头狭窄;LCBDE组结石复发7例(6.0%),胆管炎3例(2.6%),无乳头狭窄;EST组结石复发18例(15.8%)、乳头狭窄9例(7.9%)、胆管炎14例(12.3%);比较三组结石复发、胆管炎、乳头狭窄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482、9.160和12.02,P〈0.05),EST组高于EPBD组和LCBDE组。结论有适应证的胆总管结石可首选EPBD治疗,失败或无适应证者则选择LCBDE,EST仅适用于有严格适应证者。
陈小勋黄顺荣林源吴东波罗汉传吴瑞正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腹腔镜手术后并发症
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与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的临床比较被引量:34
2008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3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125例,LCBDE113例,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术后住院日、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及结石残留率、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远期并发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T组结石复发14例(11.2%),乳头狭窄9例(7.2%),胆管炎13例(10.4%);LCBDE组结石复发4例(3.5%),胆管炎2例(1.8%),无乳头狭窄。结论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远期疗效优于EST,是一种合理的手术方法。
陈小勋黄顺荣林源吴东波吴瑞正
关键词:括约肌切开术内窥镜手术后并发症
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6-2009年在108例Ⅰ、Ⅱ、Ⅲa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中施行保留肋间臂神经,其中保留肋间臂神经82例,切除肋间臂神经26例。术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和随访。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82例中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78例(95.1%),感觉异常4例(4.9%);而切除肋间臂神经的26例感觉正常3例(11.5%),感觉异常23例(88.5%)。随访2~5年,108例均未发现局部复发。结论对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的发生率,有利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覃俊仕罗汉传吴瑞正滕奔宇陈陪升
关键词:乳腺癌肋间臂神经
保留中、下胸肌神经的Patey手术41例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保留中、下胸肌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Ⅱ式(Patey术)的可行性,并观察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乳腺外科行保留中、下胸肌神经Patey术治疗的41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该手术。手术时间为72~107 min之间,平均时间为87 min;术中出血量在15~120 ml之间,平均出血量为75 ml;腋窝淋巴结清扫数量在15~42枚之间,平均清扫23枚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数目在2~32枚之间,平均转移数为7.7枚。全组无皮瓣坏死、切口感染、术后出血等并发症,3例拔除引流管后出现皮下积液,再次置管行负压引流后痊愈。术后3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同侧胸大肌外形良好、患侧上肢活动自如。结论保留中、下胸肌神经的Patey术对于术后胸大肌功能的恢复和胸廓形态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具有应用价值的手术方式。
吴瑞正齐晓伟张帆
关键词:乳腺肿瘤胸肌神经支配
乳腺癌患者CD4^+CD 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简称Foxp3+Treg)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40例乳腺癌患者和32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Foxp3+Treg、CD8+CD28+T细胞、NK细胞水平;用Western blot和RT-PCR病变乳腺组织Foxp3蛋白与m RNA表达。结果: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Foxp3+Treg比例较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明显升高,而CD8+CD28+T细胞、NK细胞比例明显降低(均P<0.05),且乳腺癌患者外周血Foxp3+Treg水平与CD8+CD28+T细胞和NK细胞水平呈负相关(r=-0.631,r=-0.578,均P<0.05);乳腺癌患者术后外周血Foxp3+Treg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乳腺癌组织中Foxp3蛋白与m RNA的表达均较乳腺良性肿瘤组织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Foxp3+Treg和其标记分子Foxp3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增加,且可能通过抑制CD8+CD28+T细胞和NK细胞而产生肿瘤免疫抑制。
吴志懂覃俊仕罗汉传吴瑞正滕奔宇
关键词:叉头转录因子类
亚甲蓝示踪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亚甲蓝(MB)示踪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T1-2N0-1M0乳腺癌患者96例,用MB示踪法进行SLNB,而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前哨淋巴结(SLN)行冰冻切片病理,术后SLN及非前哨淋巴结(nSLN)均行HE染色进行病理观察。结果 SLN检出率96.9%(93/96)。93例SLN冰冻切片阳性54例,阴性39例。HE染色SLN阳性56例,阴性37例,nSLN阳性22例,其中20例SLN同时阳性,2例阴性,即SLN假阴性2例。SLN冰冻切片与HE染色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7.9%(91/93)。按照HE染色病理检查计算,SLN预测腋窝淋巴结(ALN)状态的假阴性率3.5%(2/58),敏感度96.6%(56/58),准确性97.9%(91/93),阳性预测值100%(56/56),阴性预测值94.6%(35/37)。结论单用MB示踪法行乳腺癌SLNB的检出率及敏感性较高,且经济实用,适宜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覃俊仕罗汉传吴瑞正滕奔宇吴志懂
关键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亚甲蓝
血流阻断的缺血预处理技术在肝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流阻断的缺血预处理技术在肝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96名原发性肝癌并采用肝脏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在肝脏部分切除术阻断肝门血流前先分别给予1个5 min缺血和再灌注的处理。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术前、术后1天、3天、7天时分别进行生化检查,并于术前及术后1h对Fas-mRNA表达、Caspasc-3活性及AI进行测定,观察记录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术后1天、3天、7天时两组间的AST、ALT、TBIL等生化指标的含量情况相比,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l d,两组患者ALB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对照组低于观察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为13.28±3.85天,对照组为19.48±4.92天,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h,两组患者的Fas-mRNA表达、Caspasc-3活性相比于阻断前均显著提高,但观察组提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阻断前均未见肝细胞凋亡,术后l h时,两组组均可见肝细胞凋亡,且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组(P<0.05)。结论:血流阻断的缺血预处理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的重要特点,应用于肝癌切除术中在保护肝功能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陈培升罗汉传覃俊仕吴瑞正贺新新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脏部分切除术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肝癌的临床对比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在治疗肝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86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LH组、开腹肝切除术(open hepatectomy,OH)组.结果 86例中LH组36例、OH组50例.两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止痛药使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37.608、-2.396、-13.073、-4.283、x2=35.765,均P<0.05),LH组优于OH组 术后第1、3天两组血清ALT、AST、ALP、r-GT、LDH及术后第5天凝血酶原时间、白蛋白改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值分别为-3.465、-3.236、-3.470、-6.812、-4.837和-3.998、-2.894、-4.286、-7.887、-5.388、6.131、7.292,均P<0.05) 术后第5天ALT、AST、ALP、r-GT及术后第1、5天TBIL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4.795、-2.155、-3.442、-4.194、-2.712、-1.600,均P<0.05),OH组高于LH组.手术时间、切除方式、总并发症及1年和3年生存率、无瘤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3,分别x2=0.066,0.026,0.468,0.156,0.106,2.732,均P>0.05),LH组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50.0%,OH组为25%(x2=2.732,P=0.098).结论 LH治疗肝癌是安全的且近期疗效优于OH,远期疗效无差异.
陈小勋黄顺荣林源吴瑞正周永醇
关键词:肝细胞肝切除术腹腔镜
腔镜联合内镜序贯性治疗胆石病266例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序贯性治疗胆石病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采用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序贯性治疗胆石病26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193例,行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囊状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elation,EPBD)20例,行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Spincterotomy,EST)31例,十二指肠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10例,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lap-aroscopic Choledocholihotomy and T-tube Drainage,LCTD)29例。结果LC成功率98.97%(191/193),EPBD成功率80%(16/20),EST成功率90.33%(28/31),ENBD成功率100%(6/6),LCTD成功率93.10%(27/29)。全组中转开腹率1.50%(4/266),并发症4.13%(11/266),术后残石4例,经EST或胆道镜成功取石。结论腔镜联合内镜序贯性治疗胆石病,微创治疗成功率高,术后残石率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陈小勋林源罗汉传李世新覃俊仕林月双吴瑞正黄克伟张兆明莫显伟陈培升陆声榆
关键词: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胆石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