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金芝

作品数:75 被引量:805H指数:15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2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1篇小麦
  • 25篇冬小麦
  • 24篇耕作
  • 20篇籽粒
  • 20篇耕作方式
  • 19篇旱地
  • 13篇土壤
  • 12篇旗叶
  • 12篇不同耕作
  • 11篇氮素
  • 11篇利用效率
  • 11篇不同耕作方式
  • 10篇籽粒产量
  • 9篇水分
  • 9篇胁迫
  • 8篇蛋白质
  • 7篇性状
  • 7篇水分利用
  • 7篇硝态氮
  • 7篇小麦旗叶

机构

  • 71篇河南科技大学
  • 9篇中国农业大学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河南农业大学
  • 6篇洛阳农林科学...
  • 4篇学研究院
  • 3篇商洛学院
  • 2篇平顶山天安煤...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河南城建学院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作者

  • 74篇吴金芝
  • 67篇李友军
  • 60篇黄明
  • 26篇付国占
  • 18篇陈明灿
  • 11篇王贺正
  • 7篇王志敏
  • 5篇李俊红
  • 4篇姚宇卿
  • 4篇李芳
  • 4篇张洁
  • 3篇蔡典雄
  • 3篇张均
  • 3篇孙敬克
  • 3篇张英华
  • 3篇黄海霞
  • 3篇金轲
  • 3篇刘英杰
  • 3篇徐国伟
  • 2篇王春平

传媒

  • 11篇麦类作物学报
  • 6篇水土保持学报
  • 6篇华北农学报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河南农业科学
  • 4篇干旱地区农业...
  • 3篇植物营养与肥...
  • 3篇核农学报
  • 3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草业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25
  • 7篇2024
  • 10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性冬小麦灌浆期下午旗叶光合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1
2022年
为了明确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性冬小麦灌浆期下午旗叶光合荧光特性和产量的影响,2018—2019年度和2019—2020年度,在防雨棚池栽条件下,以强抗旱性冬小麦品种晋麦47(JM47)和弱抗旱性冬小麦品种偃展4110(YZ4110)为材料,采取测墒补灌的方法,设置重度干旱(W1:播前65%MFC(最大田间持水量)+拔节后45%~55%MFC)、中度干旱(W2:播前75%MFC+拔节后55%~65%MFC)、轻度干旱(W3:播前75%MFC+拔节后65%~75%MFC)、适宜供水(W4:播前75%MFC+拔节后75%~85%MFC)4个处理,测定了灌浆前期、中期和中后期14:00—16:00的旗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蒸腾速率(Tr)、瞬时水分利用效率(IWUE)、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以及成熟期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水分和品种对小麦灌浆期下午的旗叶光合、荧光特性和成熟期的产量均有显著影响。从2 a均值来看,与W4相比,干旱胁迫处理(W1、W2和W3)灌浆期下午的旗叶Pn、Gs和ΦPSⅡ,JM47分别降低2.07%~68.92%,-3.23%~50.00%和-1.89%~30.19%;YZ4110分别降低7.71%~80.19%,11.11%~59.26%和0~73.47%;JM47和YZ4110灌浆中期下午的旗叶Tr分别降低6.30%~32.87%和6.49%~41.74%,灌浆中后期下午旗叶Fv/Fm分别降低1.20%~18.52%和2.50%~30.00%,且上述指标的降幅基本表现为JM47
张振旺吴金芝黄明李友军赵凯男侯园泉赵志明杨中帅
关键词:冬小麦干旱胁迫
豆麦轮作模式下保护性耕作对冬小麦田杂草群落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为了揭示保护性耕作措施下农田杂草群落的变化规律,采用田间定位试验,运用群落生态学方法研究了豆麦轮作模式下传统耕作、传统耕作+秸秆覆盖、旋耕+秸秆覆盖、免耕+秸秆覆盖和深松+秸秆覆盖5种耕作方式对冬小麦田杂草种类、密度、群落结构及其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的杂草种类和总密度显著增加,泽漆密度显著降低,猪殃殃为不同耕作处理区的偶见杂草,荠菜和婆婆纳仅在免耕+秸秆覆盖和深松+秸秆覆盖处理出现。保护性耕作显著降低了播娘蒿的综合优势度比,传统耕作+秸秆覆盖处理显著提高了泽漆的综合优势度比,旋耕+秸秆覆盖处理的夏至草综合优势度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保护性耕作显著提高了杂草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免耕+秸秆覆盖处理的物种多样性最大,保护性耕作的群落优势度有明显降低的趋势,传统耕作+秸秆覆盖处理的群落优势度最低,均匀度最高。
孙华尊李友军黄明吴金芝吕瑞珍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冬小麦杂草群落物种多样性
钾肥施用量对2种筋型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钾肥施用量对强筋小麦郑麦9023和弱筋小麦豫麦50号籽粒品质、粉质仪参数和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钾肥施用量可明显改善郑麦9023和豫麦50号的品质和淀粉糊化特性,增施钾肥能够提高强筋小麦籽粒干、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评价值和稀懈值,降低强筋小麦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降落值和弱化度。钾肥施用量对弱筋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与强筋小麦呈相反趋势。在豫西地区,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最适宜的钾肥施用量(K2O)均为112.5 kg/hm2。
吴金芝吕淑芳黄明李友军付国占陈明灿
关键词:强筋小麦弱筋小麦
秸秆还田和有机肥配合替代1/3化肥对旱地玉-麦产量、蛋白质含量和化肥利用效率影响被引量:4
2023年
为研究长期秸秆还田和有机肥配合替代部分化肥对玉-麦一年两熟种植下产量、品质和化肥效率的影响,2015-2020年,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洛阳旱农试验基地始于2007年的长期定位试验,设置不施肥对照(CK)、玉米小麦季均常规施用氮磷钾化肥(NPK)、秸秆还田和有机肥配合替代小麦季1/3氮磷钾化肥(SORF)3个处理,研究2015—2020年玉-麦一年两熟种植下作物产量、化肥利用效率,2019—2020年玉米和小麦籽粒氮磷钾养分含量、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以及2020年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结果表明:(1)SORF处理玉米增产增效作用优于NPK处理,5年平均产量提高10.0%,但二者间小麦和周年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2)施肥显著提高玉米和小麦籽粒氮磷钾含量,其中SORF较NPK处理又显著增加籽粒氮含量,从而使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较NPK分别显著提高6.7%和17.8%,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分别显著提高8.0%和6.3%,周年蛋白质产量显著增加10.8%。(3)SORF和NPK处理较CK均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中各蛋白质组分含量及谷醇比,协同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籽粒品质。SORF较NPK处理还可提高除球蛋白外的其他蛋白组分含量,但谷醇比的增幅不显著。(4)与NPK相比,SORF处理下玉米、小麦和周年的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显著提高54.8%,31.2%和37.3%,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显著提高10.0%,45.6%和20.7%,小麦、周年的磷(钾)肥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分别提高31.2%,77.3%和45.6%,55.7%。综合来看,秸秆还田和有机肥配合替代1/3化肥(SORF)不仅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玉米、小麦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以及化肥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而且可提高小麦籽粒蛋白组分含量,是旱地玉-麦一年两熟区兼顾产量品质效率的施肥模式。
吴金芝肖慧淑郭锦花黄明赵凯男侯园泉李俊红李俊红张洁李芳张洁李友军
关键词:秸秆覆盖蛋白质含量肥料利用效率
小麦品种间不同穗粒位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积累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0
2004年
利用强、中、弱三种筋型小麦品种 ,研究了不同穗位和粒位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的积累规律。结果表明 ,各部位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遵循相同的积累规律 ,体现了籽粒充实过程中氮代谢总趋势的一致性。不同粒位籽粒蛋白质积累相对含量 ,从开花后 12天开始 ,所有处理均表现为 :强势粒 >弱势粒 ;不同穗位籽粒蛋白质积累的相对含量 ,不同品种不同施肥处理表现并非完全一致。表明籽粒着生部位和发育时间的早晚及生理机制的差异影响蛋白质的积累过程及最终合成 ,且这种差异受施肥调控 ,并具有一定的基因型差异。
吴金芝李友军郭天财
关键词:小麦穗粒粒位蛋白质蛋白质组分
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生育期根际土及非根际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2
2007年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深松覆盖(ST)、少耕(RT)、免耕覆盖(NT)、传统耕作(CT)对冬小麦根际土及非根际土不同生育时期土壤过氧化氢酶(CAT)、脲酶(URE)、转化酶(SS)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ST,RT,NT)提高了小麦生育后期土壤酶活性,能促进秸秆分解,提高土壤养分含量。覆盖处理(ST,NT)与传统耕作(CT)酶活性间差异达显著水平,RT与CT差异性不显著。与非根际土相比,根际土更能体现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
孙敬克李友军黄明吴金芝
关键词:冬小麦保护性耕作根际土
旱地不同产量水平小麦的产量构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被引量:17
2019年
为明确不同产量水平旱地小麦的氮素吸收利用特征,于2015-2016年和2016-2017年,在位于河南西部雨养旱地小麦主产区且种植洛旱6号的36个农户田块取样调查,按照籽粒产量分成低产、中产、高产3组,比较其产量构成、氮素积累转运特性以及氮素利用效率。结果表明,高产组的籽粒产量分别较低产、中产组高75%~93%和17%~37%,高产组的穗粒重和生物量均显著高于中产、低产组,千粒重显著高于中产组,穗数、穗粒数均显著高于低产组。高产组小麦主要生育时期以及各生育阶段的氮素积累量、花后茎叶氮素转运量和花后氮素积累贡献率均较高,但出苗至拔节期的氮素积累比例较低。2个调查年度,高产组小麦成熟期氮素积累量分别较低产、中产组高57%和17%,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分别高17%和12%,生产百公斤籽粒需氮量则分别低15%和6%;高产组的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较低产组高9%和20%。由此可见,拔节期、拔节至开花期与开花至成熟期较高的氮素积累量、茎叶氮素转运量、花后氮素积累贡献率是旱地小麦高产的重要氮素特征,提高旱地中产、低产田的小麦产量,应在增加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和生物量的同时提高氮素利用效率。
黄明吴金芝李友军王贺正陈明灿付国占
关键词:旱地小麦氮素利用效率
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影响
2004~2006年研究了长期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条件下深耕、免耕覆盖、深松覆盖和传统耕作4种耕作方式对冬小麦籽粒主要基础品质性状、粉质特性、拉伸特性、淀粉糊化特性和淀粉产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黄明吴金芝李友军
文献传递
地方综合性大学新农科建设初探——以河南科技大学农学专业人才培养为例被引量:1
2022年
新农科建设对高校农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标准和新要求。文章以河南科技大学农学专业为例,阐述了该校新农科建设基础,明确了新农科建设思路。从明确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和推进实践教学项目化改革等方面阐述了新农科建设的具体举措,并介绍了新农科建设在培养基础、专业建设、教学研究、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王贺正黄明吴金芝侯小改李友军
关键词:农学专业
拔节后水分调控对矮抗58氮素吸收利用特性和蛋白质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为探讨拔节后不同水分调控下冬小麦氮素利用特性和蛋白质产量的变化规律,2013-2015年,防雨棚下以矮抗58为材料,在保证足墒播种、安全越冬的基础上,研究了拔节至成熟期持续干旱(W1)、拔节至孕穗期供水适宜+开花至成熟期干旱(W2)和拔节至成熟期供水适宜(W3)3个水分处理下冬小麦氮素积累转运特性、利用效率、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拔节后水分调控显著影响矮抗58氮素积累、转运、利用特性和籽粒氮素的累积,且2个生长季规律相似。在平均值方面,拔节至孕穗期供水适宜能显著提高矮抗58成熟期地上部氮素积累量、花后氮素积累量及其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W2花前贮藏氮素转运量及其转运率较W1和W3分别提高12.0%和21.9%、2.6%和21.6%,且提高了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和氮素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W2氮素吸收效率、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分别比W1提高了19.2%、21.9%和16.9%;W2蛋白质产量较W3提高了3.1%。综合考虑蛋白质含量、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拔节至孕穗期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开花期至成熟期为45%~55%,是矮抗58兼顾节水、高产、高效、优质的最优水分管理模式。本研究结果为以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产量为目标的水分管理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一杰吴金芝李友军黄明段武林
关键词:水分调控冬小麦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