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国定

作品数:243 被引量:1,326H指数:22
供职机构:上海电力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0篇期刊文章
  • 33篇会议论文
  • 16篇专利
  • 1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7篇金属学及工艺
  • 59篇电气工程
  • 24篇动力工程及工...
  • 20篇理学
  • 11篇一般工业技术
  • 9篇化学工程
  • 5篇经济管理
  • 2篇电子电信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5篇缓蚀
  • 61篇缓蚀剂
  • 60篇电化学
  • 40篇阻抗
  • 38篇交流阻抗
  • 36篇缓蚀作用
  • 35篇凝汽器
  • 33篇不锈
  • 32篇电极
  • 29篇
  • 27篇电池
  • 25篇光电化学
  • 22篇电厂
  • 21篇不锈钢
  • 20篇铜管
  • 19篇铜电极
  • 18篇聚天冬氨酸
  • 17篇阻抗谱
  • 16篇钨酸
  • 15篇铜缓蚀剂

机构

  • 239篇上海电力学院
  • 23篇上海大学
  • 19篇华东理工大学
  • 11篇厦门大学
  • 10篇北京大学
  • 8篇上海理工大学
  • 7篇浙江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同济大学
  • 5篇河北师范大学
  • 5篇国家电网公司
  • 4篇东北电力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上...
  • 3篇北海道大学
  • 3篇中国航天科工...
  • 3篇中国科学院金...
  • 3篇安徽铜陵发电...
  • 3篇国网上海市电...
  • 2篇东北电力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作者

  • 243篇周国定
  • 66篇葛红花
  • 50篇徐群杰
  • 48篇吴一平
  • 42篇廖强强
  • 39篇张大全
  • 29篇高立新
  • 19篇陆柱
  • 18篇梁磊
  • 16篇张俊喜
  • 12篇钟庆东
  • 11篇林昌健
  • 10篇蔡生民
  • 9篇吴文权
  • 9篇印仁和
  • 9篇朱律均
  • 7篇曹为民
  • 7篇安仲勋
  • 7篇乔亦男
  • 7篇解群

传媒

  • 35篇腐蚀与防护
  • 16篇物理化学学报
  • 12篇中国电力
  • 10篇材料保护
  • 10篇中国腐蚀与防...
  • 10篇上海电力学院...
  • 9篇华东电力
  • 7篇腐蚀科学与防...
  • 7篇电池
  • 6篇电力建设
  • 5篇电化学
  • 5篇化学学报
  • 5篇华东理工大学...
  • 4篇国际电力
  • 4篇太阳能学报
  • 3篇华北电力技术
  • 2篇化学通报
  • 2篇金属学报
  • 2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应用化学

年份

  • 2篇2016
  • 4篇2015
  • 8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9篇2009
  • 9篇2008
  • 15篇2007
  • 14篇2006
  • 19篇2005
  • 14篇2004
  • 18篇2003
  • 25篇2002
  • 24篇2001
  • 14篇2000
  • 9篇1999
  • 12篇1998
  • 3篇1996
2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十八烷基胺膜的耐腐蚀性评定被引量:4
2001年
在实验室高压釜条件下进行了十八烷基胺缓蚀剂的成膜实验,采用交流阻抗和恒电位阶跃等电化学方法评价了 20 号碳钢表面的十八烷基胺膜的耐腐蚀性能,十八烷基胺成膜有一最佳浓度范围。采用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所得结论与电化学方法一致。
廖强强葛红花周国定
关键词:电厂热力设计耐腐蚀性缓蚀剂
锂/亚硫酰氯电池的研究现状被引量:26
2005年
锂/亚硫酰氯(Li/SOCl2)电池具有比能量高、工作电压高、贮存寿命长、工作温度范围宽、成本低等优点。对近几十年Li/SOCl2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安全及电压滞后等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
刘景葛红花周国定吴一平包伯荣
聚天冬氨酸与钨酸钠复配对黄铜缓蚀作用的光电化学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应用光电化学的方法研究了两种环境友好型缓蚀剂聚天冬氨酸(PASP)和钨酸钠(Na2WO4)的单一配方及其复配对黄铜在含硼砂硼酸缓冲溶液的模拟水中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在光电流循环伏安测试中,单一的PASP与Na2WO4均能够使黄铜表面Cu2O膜引起的p-型光电流响应增大,这说明缓蚀剂增大了Cu2O膜的厚度,使黄铜的腐蚀速率减小.单一的PASP与Na2WO4的最佳添加浓度分别为20与25mg·L-1.若以总浓度为20mg·L-1时对两者进行复配,当PASP与Na2WO4的质量比为1∶1时,两者复配比单一使用时的p-型电流光响应都更大,黄铜的腐蚀更小,即缓蚀剂的效果更好.
徐群杰单贞华朱律均曹为民周国定
关键词:黄铜钨酸钠聚天冬氨酸光电化学
在役凝汽器铜管的评价和处理被引量:4
2002年
对电厂使用的水质稳定剂、在役铜管的耐蚀性及经FeSO4处理的效果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运行状态下,水稳剂阻垢效果较好,但缓蚀作用不够;FeSO4处理效果不佳;少量添加缓蚀剂可大大增加对铜管的保护作用。
吴一平周国定廖强强康魏华徐卫东李亚军张军元
关键词:电化学测量凝汽器铜管水稳剂汽轮机
用交流阻抗法研究BCX电池的性能被引量:3
2007年
研究Li/SOCl2电池和BCX电池贮存过程正极和负极的交流阻抗谱变化.结果表明,两种电池正、负电极的阻抗都随贮存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加而后大致稳定趋势,但如于电解液中添加BrCl,则可使该电极阻抗大大降低,Li电极的阻抗值比添加前降低了近一半,而玻碳电极的则从添加前的-100kΩ降低到添加后的2kΩ左右;玻碳电极的阻抗值远大于Li电极,是电池的控制电极.
葛红花王军刘景周国定吴一平吴刚
关键词:BCX电池LI/SOCL2电池交流阻抗谱玻碳电极
电池储能系统在风力发电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3年
储能系统作为能量蓄水池,可以很好地解决间歇性的风电并网问题。本文介绍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全钒液流电池等新型储能电池在风电场的应用案例,并提出了以下观点:储能系统应当成为风电等新能源建设的标准配置,可以通过储能补贴政策或将其成本计入新能源发电成本来摊平较高的储能成本。
刘晓林廖强强周国定吴梦婕葛红花陆宇东陈飞杰
关键词:储能电站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全钒液流电池风力发电
HCl溶液中巯基杂环化合物对铜的缓蚀作用被引量:34
2002年
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考察了 0 .5 mol/ L HCl溶液中苯并三唑 (BTA)、2 -巯基苯并唑 (MBO)和 2 -巯基苯并咪唑 (MBI)对铜的缓蚀作用 .挂片实验表明 ,0 .1 mmol/ L的 MBI对铜的缓蚀效率可达 91 .6% .电化学测量表明 ,MBI的加入使铜的自腐蚀电位正移至 -3 3 3 .9m V,增强了对铜电极的阳极极化过程的抑制作用 ,提高了铜电极表面的电荷转移电阻 ,从而具有较好的缓蚀效果 .采用 PPP-SCF量子化学计算法计算了缓蚀剂分子结构参数 ,MBI具有较高的最高占有轨道能量和最低空轨道能量 。
张大全高立新周国定龚琼陆柱
关键词:HCL溶液缓蚀作用铜缓蚀剂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
储能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前景分析
2013年
储能技术对于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以及优化能源结构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虽然目前储能技术的市场规模还很小,但随着智能电网及可再生能源能源的兴起,政府的支持和资本的追逐,未来储能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市场前景巨大。社区储能系统作为电网线路末端的微型储能电站,不仅可以保证供电和用电安全,还将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在国家大力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同时,应积极推进配置储能系统的屋顶光伏电站的研究与示范运行,探索分布式光储电站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实现储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廖强强方陈吴梦婕周国定葛红花张宇
关键词:储能技术可再生能源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自组装膜对铜的缓蚀作用被引量:22
2009年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TC)是一种环境友好型金属缓蚀剂,以其在铜表面制备了自组装单分子膜(SAMs),用电化学方法研究在0.5mol·L-1HCl介质中APDTCSAMs对铜的缓蚀作用及其吸附行为.结果表明,APDTC分子易在铜表面形成稳定的APDTCSAMs,改变了电极表面的双电层结构,SAMs同时抑制了铜的阳极氧化过程和阴极还原过程,铜电极的电荷转移电阻明显提高,双电层电容明显降低.电化学阻抗和极化曲线测试结果显示,在0.5mol·L-1HCl介质中,铜表面APDTCSAMs表现出良好的缓蚀效果.研究结果还表明,APDTC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机理是介于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之间的一种吸附.
廖强强岳忠文朱忠伟王毅张羽周国定周琪
关键词:自组装单分子膜缓蚀
纯铜、纯钴电极和铜钴合金电极在碱性介质中的光电化学研究被引量:2
2001年
用动电位伏安法对纯铜电极、纯钴电极以及含钴量 5 1%、9 7%、15 %、2 5 %和 40 %的铜钴合金电极在硼砂—硼酸缓冲溶液 (pH8 5 )中的光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纯铜电极、纯钴电极和铜钴合金电极均显示P 型光响应 ,纯铜电极的光响应来自Cu2 O ,纯钴电极的光响应主要来自Co3O4 ,铜钴合金电极的光响应来自Cu2 O和Co3O4 的共同作用。纯铜电极在阳极氧化过程中存在着Cu的阳极溶解和电极表面生成Cu2 O膜的反应 ,温度升高有利于Cu2 O膜的生成 ,除氧与否影响纯铜电极的成膜反应。纯钴电极电位正向扫描时不显示光响应 ,负向扫描时显示阴极光电流。铜钴合金电极的光响应随含钴量而变化。
周国定A Kamkin廖强强
关键词:纯铜光电化学电极碱性介质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