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电图
  • 5篇神经传导
  • 5篇手足
  • 5篇手足口
  • 5篇手足口病
  • 5篇脑电
  • 5篇脑电图
  • 4篇下肢
  • 4篇脑电图分析
  • 4篇急性下肢
  • 3篇癫痫
  • 2篇动态脑电
  • 2篇动态脑电图
  • 2篇肌电
  • 2篇肌电图
  • 2篇儿童
  • 2篇儿童抽动障碍
  • 2篇弛缓
  • 2篇弛缓性
  • 2篇弛缓性麻痹

机构

  • 1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

作者

  • 13篇周敏杰
  • 13篇沈瑛
  • 12篇卢娜
  • 12篇周玲
  • 2篇黄佳晶
  • 2篇徐晓欣
  • 1篇张静敏
  • 1篇吴洁
  • 1篇葛欣
  • 1篇刘晓青
  • 1篇李西华

传媒

  • 3篇第十二届华东...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癫痫与神经电...

年份

  • 4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舌部麻木为表现的癫痫1例临床与脑电图分析
本文介绍了该例患者平素体健,舌部麻木呈反复、刻板、短时限发作,发作时不伴意识障碍,发作后如常,体检无阳性体征,多次动态脑电图检查均见右中颖、中央区痫样波,因此癫痫诊断明确。根据国际抗癫痫联盟的分类,本例为单纯躯体感觉性部...
卢娜周敏杰沈瑛周玲
关键词:癫痫脑电图
文献传递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4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MD)的临床特点及血清肌酸激酶、肌电图、肌肉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临床诊断为PMD的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肌酸激酶、肌电图、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2例患儿均为男性。39例有较典型的临床症状,3例为因其他疾病进行检查时偶然发现。所有患儿血清肌酸激酶均显著增高,≤4岁和>4岁且≤8岁组的血清肌酸激酶显著高于>8岁组(P值均<0.01)。34例肌电图检查呈肌源性损害,≤4岁组肌电图检查异常的构成比显著低于>4岁且≤8岁和>8岁组(P值分别为0.019 5、0.013 5)。10例患儿行左侧肱二头肌活组织检查,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dystrophin染色均显示为Duchenne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结论PMD患儿中年幼儿的血清肌酸激酶升高更明显,年长儿的肌电图异常更明显,应重视婴幼儿运动发育迟缓,及早进行血清肌酸激酶筛查。
沈瑛吴洁刘彦龙李西华周敏杰葛欣刘晓青
关键词: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肌酸激酶肌电图免疫组织化学
13例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临床及电生理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临床、电生理特点及基因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3例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检测患儿血清肌酸磷酸激酶;进行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和腓神经运动传导检查,分析参数包括远端潜伏期、运动传导速度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进行至少4块肢体肌肉的肌电图检查,观察插入电位、自发电位和运动单位电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检测SMN1基因7号外显子纯合缺失。结果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主要临床特征为出生后进行性加重的四肢弛缓性瘫痪。所有患儿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显著下降,伴有远端潜伏期和运动传导速度轻度改变。肌电图显示神经源性损伤。基因检查显示13例患儿SMN1基因第7号外显子全部纯合缺失。结论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有较典型的临床及电生理特征,肌电图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方法,产前基因检查可避免该类患儿的出生。
沈瑛张静敏周敏杰卢娜周玲
关键词:脊髓性肌萎缩症婴儿肌电图基因
手足口病合并急性下肢弛缓性麻痹神经传导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总结手足口病(HFMD)患儿合并急性下肢弛缓性麻痹(AFP)的临床及神经传导检查结果,分析其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作用。方法 2012-06/2014-06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定期随访5例合并AFP的HFMD患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神经传导结果。结果本组神经损害表现提示损害以轴索或前角细胞为主。起病早期运动传导动作电位波幅下降严重程度与肢体活动障碍程度呈正相关;运动传导动作电位波幅的恢复好转,在第1次复检时最明显,股神经最易受累,神经损害表现为运动传导动作电位波幅下降。起病早期运动传导动作电位波幅降低至正常1/3及以下者,在6~12个月后仍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结论手足口病合并急性下肢弛缓性麻痹患儿应尽早发现,及时积极治疗,以期降低致残率或减轻残疾程度。
卢娜沈瑛周敏杰周玲
关键词:神经传导
儿童抽动障碍46例临床动态脑电图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总结儿童抽动障碍临床与动态脑电图表现,探讨其脑电图特征。方法选取动态脑电图检查的抽动症患儿46例,进行20h以上动态脑电描记,分析临床与脑电图特征。结果 46例中脑电图正常35例,异常11例,异常率23.9%。11例异常者中慢波异常6例,痫样波5例。5例痫样波中3例痫样波仅出现于睡眠期,2例清醒和睡眠状态下均可见,以睡眠期为主。结论抽动障碍患儿存在脑电图异常,且病情越严重,脑电图异常越多见。
周敏杰沈瑛卢娜周玲
关键词:抽动障碍动态脑电图癫痫儿童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继发癫痫1例探讨
周敏杰卢娜沈瑛周玲
小儿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45例脑电图分析
2011年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检查对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诊断、治疗及随访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儿的EEG改变及演变。结果:45例患儿中,男31例,女14例,5岁以下43例。病程4d内初检,42例患儿EEG异常,异常率为93%,EEG异常呈弥漫性改变。复查EEG显示,随着临床好转,EEG趋于好转,但与临床不完全平行。结论:EEG检查是反映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敏感指标,在本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评估及随访中均有较高价值。
卢娜沈瑛周敏杰周玲徐晓欣黄佳晶
关键词:手足口病中枢神经系统
贝尔麻痹患者早期面神经运动传导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分析贝尔麻痹(Bell′s麻痹)患者早期面神经运动传导检测指标,探讨其在贝尔麻痹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2例贝尔麻痹患者在起病1周内进行双侧面神经运动传导对比检测,比较患、健侧面神经运动传导动作电位潜伏期、波幅,分析其与早期诊断的关系。结果 22例患者双侧面神经各支均引出运动传导动作电位,患侧面神经各支动作电位波幅较健侧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面神经各支动作电位潜伏期与健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神经颞支和颊支的运动传导波幅检测可作为面神经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颧支受累较颞支和颊支相对少,它是否能作为损伤程度及预后判定的指标尚需进一步观察。
周敏杰卢娜周玲沈瑛
关键词:神经传导动作电位
手足口病合并急性下肢弛缓性麻痹九例神经传导检查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合并急性下肢弛缓性麻痹(AFP)患儿临床及神经传导检查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肌电图室行神经传导检查的HFMD合并AFP患儿9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和神经传导检查结果。结果 9例患儿均发热起病,热程5~7 d,伴指趾、手足心皮疹,7例口腔溃疡,6例精神差。起病3~7 d出现下肢弛缓性麻痹,均为单下肢瘫,表现为患肢活动减少,肌力下降至Ⅰ~Ⅲ级。患肢股神经和/或胫神经和/或腓神经运动传导动作电位波幅均有明显下降,1例运动传导速度轻度减慢,运动传导远端潜伏期均无明显异常。结论 HFMD合并AFP多发生在疾病早期,股神经最易累及;神经损害的表现以运动传导动作电位波幅下降最显著。对于HFMD患儿,要重视肢体功能的检查,周围神经传导检查可早期评估病变,以便及时治疗,减少瘫痪的发生。
卢娜周敏杰沈瑛周玲
关键词:手足口病四肢麻痹神经传导
手足口病合并急性下肢驰缓性麻痹9例神经传导分析
卢娜周敏杰沈瑛周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