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梅
- 作品数:18 被引量:90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 直译与意译之争背后的理论问题——从本质主义哲学转向介入主义哲学对译学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本文通过分析直译与意译之争背后所蕴涵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考察了本质主义哲学转向介入主义哲学对翻译研究的深刻影响,发现传统上重视原文内容而轻视形式的译学观念是本质主义哲学的思想产物,而在介入主义哲学转向之后,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上出现了向形式方面的回转,因此,关注形式的直译法应当成为主要的方法。
- 周晓梅
- 关键词:本质主义直译意译
- 试论中国文学译介的价值问题被引量:7
- 2015年
- 引言
译者在译介中国文学时,更倾向于选择什么样的作品?在翻译的过程中,又希望能实现文学作品的哪些价值?在探讨这些问题之前,让我们先廓清一下"价值"这一概念。按照价值哲学的观点,价值就是指"客体与主体需要的关系,即客体满足人的需要的关系。"a可见,人是价值评价中至关重要的因素,缺少了对人的需要的关注,译作的形式再特别,表达再清晰,叙述再生动,都很难吸引读者群体的关注,也难以实现经由译介展现民族特色、传播本国文化的目的。
- 周晓梅
- 关键词:小说界革命中国小说中国作家文化特质吴趼人
- 翻译批评的叙事学视角被引量:12
- 2009年
- 翻译批评作为一种批评者主体意识对于文本客体的认知和判断,难以避免由于主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所导致的意图谬见和感受谬见。本文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将叙事学理论引入翻译批评,在进行文本分析的过程中构建出相对稳定的隐合作者和隐含读者,以确立相对客观的文本规范与价值标准。
- 周晓梅吕俊
- 关键词:翻译批评叙事学隐合作者
- 我国的译学研究真的发生过文化转向吗?被引量:3
- 2009年
- 本文讨论了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问题,文章首先界定了文化转向的不同含义,并认为解构主义译学范式并没有为我们的译学研究带来文化转向,作者指出真正的文化转向必须是让译学研究回归生活世界,以现实的态度来对待翻译问题,并以实践哲学为基础、用交往理性来指导以建立起文化间合理的交往模式为指归。
- 周晓梅吕俊
- 关键词:译学研究文化转向
- 实践哲学视域下的译学研究
- 之所以要将译学研究置于实践哲学的视域之下,主要是因为以往译学范式的哲学基础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它们导致了研究者在对于作者生平、目的和意图的考证中忽略了译者的存在,在对文本结构和语言规律进行深入分析时忘记了翻译活动中还...
- 周晓梅
- 关键词:翻译研究实践哲学译学范式理论哲学
- 文献传递
- 颠覆与重建:翻译批评中的理性反思
- 2010年
- 本文指出,在解构主义思潮冲击和洗礼之后,译学研究出现了理性缺位和标准迷失,这是不利于其深入发展的。本文肯定了解构主义对认知理性的批判,同时也指出它自身的非理性中存在着难以克服的悖论,要克服这些悖论仍然需要理性。翻译活动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必须有相应的标准,但是新的标准不应建立在认知理性基础之上,而是应当建立在交往理性,即一种行为规范基础上。
- 周晓梅吕俊
- 关键词:翻译标准交往理性
- 翻译研究中的意向性问题被引量:15
- 2007年
- 本文从意向性的角度出发,对翻译活动中的主体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对几种译学研究范式在关注意向性问题方面的得失进行思考,从而指出应如何合理地借鉴意向性理论,以促进译学研究全面而深入地发展。
- 周晓梅
- 关键词:翻译研究意向性范式
- 知识论观念的演进与译学范式的嬗替被引量:2
- 2011年
- 本文讨论了译学范式的变化与人类知识论观念发展的关系,指出翻译研究从结构主义语言学范式到解构主义范式、再走向建构主义范式,实际上与知识论从基础主义到整体主义再到相对主义有着对应性的关系,这说明知识论观念的发展与变化会直接影响人文社会科学众多领域的范式变化,是值得认真研究的。
- 周晓梅
- 关键词:译学研究范式演变知识论
- 作者的死而复生——翻译活动的意向性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作者之死”剥夺了作者在翻译活动中的话语权,消解了其权威性,赋予了译者和读者更大的理解和阐释自由,但它也同样导致了意义的无限衍异和系统的散乱无序。拟从意向性的角度让作者死而复生,以促使翻译研究有序地发展。
- 周晓梅
- 关键词:翻译研究意向性结构主义解构主义
- 翻译研究中的意向性问题
- 意向性即为指向性,是主体的心理状态借以指向或涉及其自身之外的客体和事态的那种特征。而翻译是一种以语言为中介的信息转换与交流过程,其完成离不开主体的目的、意图和信念,因此必然涉及意向性问题。本文在简单介绍了意向性及其研究现...
- 周晓梅
- 关键词:意向性翻译范式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