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逸群

作品数:84 被引量:593H指数:15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2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1篇中药
  • 26篇分子
  • 23篇超分子
  • 8篇药理
  • 8篇中医
  • 8篇中医药
  • 6篇印迹
  • 6篇正交
  • 6篇正交设计
  • 6篇指纹
  • 6篇指纹图
  • 6篇指纹图谱
  • 6篇色谱
  • 6篇不同炮制方法
  • 6篇柴胡
  • 5篇药学
  • 5篇药学专业
  • 5篇医药现代化
  • 5篇银花
  • 5篇皂苷

机构

  • 79篇湖南中医药大...
  • 25篇湖南中医药大...
  • 9篇常德市第一人...
  • 6篇湖南省中医药...
  • 2篇岳阳职业技术...
  • 2篇湖南省中医药...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江西中医药大...
  • 1篇常德职业技术...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 1篇湖南泽迈生物...

作者

  • 79篇周逸群
  • 45篇贺福元
  • 38篇石继连
  • 26篇刘文龙
  • 26篇杨岩涛
  • 16篇肖美凤
  • 15篇邓凯文
  • 12篇罗怀浩
  • 11篇潘雪
  • 11篇周晋
  • 11篇庞雪
  • 10篇唐宇
  • 9篇吴萍
  • 7篇唐昱
  • 7篇张志国
  • 6篇邱云
  • 6篇杨磊
  • 5篇刘金玲
  • 5篇贺红
  • 3篇张喜利

传媒

  • 1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0篇时珍国医国药
  • 10篇中草药
  • 5篇中国药师
  • 5篇湖南中医药大...
  • 3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中国中医药信...
  • 2篇中成药
  • 2篇广东化工
  • 2篇中国中医药现...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Digita...
  • 2篇第四届中医药...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中南药学
  • 1篇中国现代中药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4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1
  • 10篇2020
  • 10篇2019
  • 7篇2018
  • 9篇2017
  • 14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药注射剂(类)致敏反应的超分子作用分析与研究方法探讨
:分析中药注射剂研究的现状,探讨超分子结构形式对免疫毒性作用及研究方法. 方法:总结中药注射研究,特别是安全性研究现状,分析中药注射剂中可能存在的超分子形式,阐述中药注射剂免疫毒性研究中的超分子结构作用及研究方法....
贺福元邓凯文周逸群刘志刚石继连刘文龙杨岩涛唐宇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致敏反应免疫毒性超分子作用
中药注射剂(类)致敏反应的超分子作用分析与研究方法探讨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研究的现状,探讨超分子结构形式对免疫毒性作用及研究方法。方法总结中药注射研究,特别是安全性研究现状,分析中药注射剂可能存在的超分子形式,阐述中药注射剂免疫毒性研究中的超分子结构作用及研究方法。结果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以致敏与类致敏反应为主,致敏原可能为注射剂中单分子成分及其代谢产物,更可能是由单分子成分组合而成的超分子形式。中药注射剂中的单分子成分可以自身或相互络合、复合、螯合、包合、中和、自组装及化学反应形成超分子物质,其表观分子量、免疫原性会显者性地增加。中药注射给药时这种形式得以最大保留,而在口服给药时,因肠胃道的吸收作用而拆散了这种形式,因此中药给药注射易而口服难产生免疫毒性。结论中药的物质基础是基于包括单分子在内的超分子群混合物,中药注射给药能最大保留这种形式,而口服给药能显著性地改变这一形式。在进行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时,应特别重视超分子的作用规律与研究方法,这是中药注射剂区别于单分子注射剂所产生免疫毒性最为本质的地方。
贺福元邓凯文周逸群刘志刚石继连刘文龙杨岩涛唐宇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免疫毒性口服给药注射给药
当归补血汤煎煮过程发生美拉德反应的物质基础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中药的"黑"长期为人诟病,能影响产品色泽和气味的美拉德反应广泛存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与食同源"的中药加工过程中亦存在有其发生的合适条件,该反应的发生对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具有重大影响,应展开中药加工过程中美拉德反应及其产物的研究。以当归补血汤为例,利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所创的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查阅方中药材所含化学成分,并进行归类,分析加工过程中美拉德反应发生的可能性,探讨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的新思路。
杨岩涛唐闻汉陶叶琴刘金玲刘文龙周逸群石继连贺福元
关键词:当归补血汤美拉德反应中药复方超分子化学当归
基于免疫指纹图谱法筛查双黄连注射剂的致敏成分被引量:16
2019年
该文采用免疫指纹图谱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合HPLC/MS法筛查双黄连注射剂(SHLI)的致敏性成分,制备SHLI的鼠抗兔血清免疫球蛋白E抗体(抗Ig E抗体),通过ELISA包埋抗Ig E抗体可成功吸附SHLI及其不同给药途径的含药血浆样品中的致敏原,提示SHLI可引起大鼠产生Ⅰ型超敏反应。建立抗Ig E抗体吸附前后各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和质谱图,由HPLC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和MS图谱归纳结果可知,不同给药方式可改变SHLI的致敏性,SHLI及其含药血浆中可被特异性抗Ig E抗体吸附的成分有22种,多为酸类、酯类及含氮化合物,基于超分子理论推断这些酸类、酯类及含氮化合物来源于SHLI或机体,可能形成超分子半抗原,致使其口服不过敏而作为注射剂使用时具有免疫毒性引发过敏反应。比较传统的中药注射剂致敏原筛查方法,免疫指纹图谱法不仅限于单成分致敏原筛查,该方法纳入成分更全面,灵敏度高,操作方便,可为今后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的研究方法提供参考。
文雯贺福元刘文龙刘文龙刘红宇
关键词:双黄连注射剂超分子过敏反应抗IGE抗体
中药注射剂超分子“印迹模板”特征对其(类)致敏性影响的探讨被引量:8
2016年
阐明中药注射剂超分子"印迹模板"特征的(类)致敏性机制,为构筑其安全性评价方法奠定基础。在前文超分子化学对中医药理论特殊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分析中药注射剂产生(类)致敏性自然本源,结合鱼腥草注射剂的(类)致敏现象,阐述中药注射剂中超分子"印迹模板"结构特征对其(类)致敏性的影响。中药注射剂可自主产生超分子结构,呈现整体表观(类)致敏性,强度决定其结构特征,存在(类)致敏临界超分子结构。"注射"给药其结构难被破坏,易呈表观免疫原性;而"口服"给药,其结构将被胃肠道破坏,表观免疫原性弱或消失",因此中药呈现"注射"与"口服"给药(类)致敏性的差异。中药注射剂"分子社会"间按"印迹模板"特征自主作用产生超分子,呈表观免疫应答,贯通识别、拷贝、贮存的免疫过程,单成分产生(类)致敏反应为其特例。中药注射剂(类)致敏原的筛查包括单成分及其形成的超分子,这是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评价所特有的地方。
贺福元贺红周逸群邓凯文王志琪杨岩涛唐昱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超分子
中药炮制的超分子化学机制探讨被引量:34
2016年
运用中药生物超分子体特征和对人体的"气析"作用,分析中药炮制学研究现状及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并提出破解之策。在前期诠释中医药基础理论,提出"气析"作用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生物超分子化学理论,阐明中药炮制所存问题的根源,形成中药饮片炮制的超分子化学研究对策。中药为巨复生物超分子体,中药炮制就是对生物巨复超分子体的炮制,其本质是在外界高温、高湿条件下,加辅料与不加辅料对生物超分子主客体进行化学变化的中药制药技术;超分子化学贯穿始终,宜用超分子技术进行研究。中药饮片是经过超分子化学反应后主客体分子产生变化的产物,其内部发生了主客分子的理化性质变化,如结合水的逸出、化学键的断裂、脱水、炭化、及其与辅料作用等;炮制后的饮片药性与药效变化程度决定于主客体"印迹模板"变化程度,可采用对人体超分子"印迹模板"的"气析"作用测出,集单用确定与合用可调配的整体相统一的给药体系。该文将从研究思路、方法、品种归属、炮制原理、质量标准、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症结所存,并形成以超分子化学为核心的对策。中药炮制是建立在体现人体经络脏腑超分子"印迹模板"(药素)作用基础上的生物超分子体的化学技术,其反应产物饮片体现单用确定性与合用调配性,由此可构成中药临床配伍调配给药体系。
周逸群陶叶琴邱云刘文龙杨岩涛石继连贺福元
关键词:中药炮制饮片超分子
美拉德反应及对中药炮制与复方煎煮提取工艺的影响初探
目的:简介美拉德反应并探讨其对中药炮制与复方煎煮提取工艺的影响.方法:介绍并分析美拉德反应机理、历程、影响与生理作用,探讨对中药炮制与复方煎煮提取工艺的可能影响.结果:美拉德反应主要是氨基和羰基化合物之间发生的非酶促反应...
杨岩涛周逸群贺福元邓凯文唐宇刘文龙石继连
关键词:中药制剂美拉德反应煎煮法
文献传递
炒炭炮制对干姜质量控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影响
2023年
干姜和姜炭作为中药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悠久历史。两者均来源于姜科植物的根茎,由于干燥和炮制加工程度的不同,其中药药性、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均有所不同。本文从中国知网(CNKI)、PubMed、Web of Science和Google Scholar数据库收集了干姜炒炭前后的信息,通过系统地回顾有关姜炭的民族药理学、质量控制、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和临床应用的文献,总结讨论了干姜和姜炭的区别。在化学成分分析中,我们从干姜和姜炭中共分离鉴定出56种化学成分,主要是挥发油、姜辣素和二苯庚烷;在药理作用中,姜炭主要表现出止血、抗氧化、镇痛、抗菌和抗癌等一系列生物活性;在临床应用中,干姜辛热,被认为是一种补阳药,通常用于治疗寒冷或潮湿天气引发的疾病,姜炭是一种由干姜在高温下炮制加工的产品,其辛热之性减弱,因此药效变温和,以其止血和温脾止泻作用而闻名。目前对姜炭止血的药理机制的研究主要是探讨姜炭对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影响。尽管姜炭的疗效早已得到认可,且饮片成分的变化和颜色的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仍然缺乏相对清晰的炮制机理指导下的反映炭药止血功效成分的特征性和专属性质量标准。本文综述了姜炭的质量控制、化学成分、民族药理学和药理作用机制,也为其他炭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见解,促进其临床的安全应用。
周逸群吴萍吴萍唐宇石继连刘文龙
关键词:干姜炒炭化学成分
基于功效成分优选多蒸黄精炮制工艺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优选多蒸黄精炮制工艺参数,为黄精药材的质量控制及规范化炮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与UV法测定黄精浸出物、多糖、总皂苷、五羟甲基糠醛含量作为黄精功效指标,色度值作为参考指标,研究蒸制次数对黄精浸出物、多糖、总皂苷、5-羟甲基糠醛含量以及色度值的影响。结果多蒸黄精炮制品中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明显,多糖和浸出物在黄精生品中含量最高,并随着蒸制次数的增加,含量呈下降趋势。总皂苷含量与色度值在一蒸一制炮制品中最高。结论综合评分认为一蒸一烘为蒸制黄精较为理想的炮制方法。
李瑞廖念周逸群王炜石继连
关键词:黄精蒸制
循生物演化轨迹,析经络超分子体属性被引量:17
2017年
将人体置于整个自然界中,循生物演化轨迹,运用超分子化学探讨人体经络脏腑的"印迹模板"通道结构属性。在漫长的生物演化史上,生物体内"分子社会"中各级分子按超分子"印迹模板"自识别、自组装、自组织、自复制作用,逐级形成各种形式的高度有序性超分子体,形成了地球上原始生物化学系统,据此不断演化,最终进化成人体。在这个超分子体形成过程中,大分子母体(主体)必然保留小分子子体(客体)的"印迹模板"通道结构,并按一定方式连接起来与外界客体沟通,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否则生命现象将无以为继,这便是人体产生经络的生物超分子化学本质。因此,人体是自然生物界的巨复超分子体,拥有进化各阶段的超分子"印迹模板",由此连接便形成了经络,汇聚便形成了穴位,积聚便形成了脏腑。在心血推动下,小分子客体流与经络主体按"印迹模板"的匹配性产生印迹"气析"作用,也就是客体在经络主体运行的"气"象,具各向异性作用,宏观上表现为生理、病理经络脏象及其能受药物、针刺治疗的作用规律,据此可对目前各种经络观点进行解释,并能形成统一经络超分子体假说:生物体经络及其所产生的现象是由其微观超分子体的"印迹模板"特征和自主作用规律决定,这一规律贯穿生物界始终,这便是生物体经络运行物质本源。
邓凯文陶叶琴唐闻汉贺福元刘文龙石继连杨岩涛周逸群常小荣
关键词:经络脏腑超分子证素中医药现代化生物进化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