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慧巍
- 作品数:10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内蒙古民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从实际出发,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关于我校课程重修的管窥之见
- 2006年
- 课程重修是内蒙古民族大学与时俱进、教学管理不断改革深化的重要举措,是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的大势所趋。为了保证课程重修名实相符,需要从内蒙古民族大学的实际出发,认真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 李晓辉唐慧巍
- 关键词:课程重修选课系统
- 浅析《人民日报》对内蒙古形象的传播被引量:2
- 2015年
- 大众传媒是区域形象构建和传播的重要途径。由于《人民日报》是当今中国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报纸之一,其勾画的内蒙古地域形象在受众心目中具有特殊地位。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人民日报》中关于内蒙古地区的报道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内蒙古自治区报道中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 唐慧巍
- 关键词:人民日报
- 三鹿奶粉事件中党报与都市报新闻报道状况比较——以《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北京晚报》为例
- 2009年
- 三鹿奶粉事件被揭露之后,党报和都市报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使用大量的版面刊登相关新闻。本文通过对《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和《北京晚报》在三鹿奶粉事件上的报道进行比较,分析党报和都市报存在的差异,并探寻其未来发展之路。
- 唐慧巍张书婷
- 关键词:《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北京晚报》三鹿事件
- 浅谈新媒体语境下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形象的传播被引量:1
- 2015年
- 良好的区域形象有助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为区域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内蒙古自治区近年来在区域形象传播方面积极尝试利用新媒体渠道,但由于传统媒体思维的影响,区域形象的传播仍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需要通过更新观念、整合媒体平台等路径寻求突破。
- 唐慧巍
- 关键词:新媒体
- 浅析刘少奇新闻思想中的六大关系
- 2010年
- 作为我党建国前后新闻事业的负责人,刘少奇同志在有关新闻工作的多次谈话中,高瞻远瞩地对新闻工作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他善于将马列主义运用于党的新闻实践,从事新闻理论创造,其新闻思想主要体现在新闻媒体的作用、存在形式、报道准则、报道尺度等方面。虽然在历史上刘少奇的新闻思想受到了不公正的歪曲和否认,但对当前的新闻改革仍具有指导意义,启示我们,无论何时我们都应在新的环境下考量原有理论,对原有理论加以补充和发展,指导我们的实践。
- 唐慧巍
- 关键词:新闻思想
- 媒介融合时代报纸版面对新媒体界面的借鉴被引量:7
- 2015年
- 新媒体的兴起,不仅抢占了报纸的读者市场,更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因此,媒介融合不仅仅表现在新闻制作的流程、发布的平台上,也应体现在报纸编辑的基本环节——版面设计中。近年来,报纸编辑在设计版面时,纷纷压缩报纸版型,采用静态化模块化报纸版面,利用导读、版组划分等编排手段提高报纸的易读性,重视报纸版面的视觉呈现,这些手段正是借鉴了新媒体界面的种种特性,以迎合媒介融合时代受众新的阅读习惯。
- 唐慧巍
- 关键词:媒介融合易读性视觉呈现
- 我国车祸新闻报道的现状与对策被引量:1
- 2012年
- 车祸报道已经成为我国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报道实践中,由于市场竞争及记者自身素质等原因,还存在着血腥画面过多、侵害当事人人身权利等六大问题。本文在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剥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为之提出适度原则、人文关怀等四项对策。最后,本文认为我们应从法律和道德两方面加强对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要求和约束,使我国车祸报道走上一条更加规范和人性的报道模式。
- 唐慧巍
- 关键词:人文关怀
- 智慧教学视域下民族高校普通话培训初探--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被引量:1
- 2023年
- 为了解决民族高校中普通话水平培训中由于学生基础不同、教学内容是动作技能、学生达到标准不同等原因导致普通话水平培训难的问题,利用普通话测试App和网络课程构建智慧教学环境,利用UCNET软件分析普通话声母、韵母拼读关系图,利用prat软件分析制作朗读作品的语谱图,应用智慧教学五步法开展普通话水平培训,结果显示智慧教学五步法能够有效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提高了培训效率,提升普通话二级学生的比例,提高了培训效果。
- 于洪涛邢晓梅唐慧巍
- 关键词:智慧教学普通话
- 从《科尔沁都市报》看地方报纸民生新闻的误区
- 2008年
- 《科尔沁都市报》作为一份在通辽地区比较具有影响力的报纸,他对民生新闻的报道反映了地方报纸民生新闻报道中存在的四大误区:题材狭窄、内容琐碎;追求猎奇、格调不高;表现手法单一、同质化严重;缺乏深度、导向性差。
- 唐慧巍
- 关键词:民生新闻
- 浅析汶川地震中媒体报道的突破被引量:1
- 2008年
- 面对5.12特大地震,我国媒体显示了成熟的驾驭危机传播的能力,相对以往的灾难报道、突发事件报道,无论是在报道时效上、报道渠道上、报道模式上,还是公开程度上都有重大突破。快速、全面、公开、透明、以人为本、多媒体联动的抗震救灾报道成为新闻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 唐慧巍
- 关键词:汶川地震媒体报道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