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纳

作品数:13 被引量:69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磁共振
  • 5篇消融
  • 5篇超声
  • 5篇成像
  • 4篇磁共振引导
  • 3篇动脉自旋标记
  • 3篇血流
  • 3篇子宫
  • 3篇自旋标记
  • 3篇脑血
  • 3篇脑血流
  • 3篇脑血流量
  • 2篇性别
  • 2篇性别因素
  • 2篇疼痛
  • 2篇疼痛缓解
  • 2篇体外
  • 2篇年龄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机构

  • 12篇上海市第一人...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3篇唐纳
  • 9篇张贵祥
  • 5篇王悍
  • 3篇赵光明
  • 3篇解学乾
  • 3篇郑林峰
  • 2篇孟捷
  • 1篇张在先
  • 1篇华莹奇
  • 1篇裘毅敏
  • 1篇顾继英
  • 1篇杨海燕
  • 1篇何之彦
  • 1篇张洁
  • 1篇王雯雯
  • 1篇杨婷
  • 1篇李征宇
  • 1篇张洁
  • 1篇赵光明
  • 1篇侯昌龙

传媒

  • 1篇上海医学影像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大众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功能靶向Anti-EGFR-PEG-SPIO纳米分子探针在磁共振引导超声聚焦刀(MRgFUS)对荷肺腺癌裸大鼠模型肿瘤消融的增敏作用的研究
王中领唐纳张贵祥王悍解学乾
制备anti-EGFR-PEG-SPIO靶向纳米分子探针对肺腺癌细胞行体外靶向MR成像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anti-EGFR-PEG-SPIO纳米分子探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高表达肺腺癌细胞的靶向性及利用MRI对其监测的可行性。方法制备anti-EGFR靶向纳米分子探针(anti-EGFR-PEG-SPIO)及非靶向纳米分子探针(PEG-SPIO),行电镜(TEM)观察,并测量水合粒径及弛豫率等表征。之后将不同Fe浓度(0、10、20、40、60、80μg/ml)的anti-EGFR-PEG-SPIO和PEG-SPIO分别与H460细胞孵育2 h后,进行体外MR成像,观察其T2WI信号强度及信号强度变化率。行H460细胞普鲁士蓝染色和电镜观察细胞摄取Fe情况。结果不同Fe浓度anti-EGFR-PEG-SPIO及PEG-SPIO探针分别与H460细胞孵育2 h后,前者显示H460细胞的信号强度随Fe浓度的升高而明显减低,Fe浓度为60μg/ml时,相对于0、10、20、40、80μg/ml,信号强度变化率约为-58.2%、-82.7%、-94.4%和-98.3%;而后者显示H460细胞信号强度减低相对不明显。普鲁士蓝染色及TEM结果显示anti-EGFR-PEG-SPIO的H460细胞内可见大量铁颗粒沉积,而PEG-SPIO的肿瘤细胞内仅可见少量铁颗粒沉积。结论自行制备的anti-EGFR-PEG-SPIO分子探针对H460肺腺癌细胞具有靶向效应,采用3.0T MR扫描仪可对其进行监测。
王中领唐纳王悍解学乾张在先张贵祥
关键词:腺癌超顺磁性氧化铁
磁共振成像新技术对MRgFUS消融荷肺癌裸大鼠后疗效监测的价值
王中领唐纳张贵祥郑林峰
3D-ASL磁共振:年龄与性别因素对各脑区血流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年龄、性别因素对3D-ASL测量各脑区血流量有无影响. 方法 抽取本院体检、MRI及MRA均正常的体检者共64例(男性34例,女性30例)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青年(≤44岁)19例、中年(45-59岁)19例...
唐纳郑林峰赵光明
关键词:年龄性别动脉自旋标记脑血流量
叶酸受体介导的纳米复合物对人肝癌细胞(Bel 7402)的体外MR成像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叶酸靶向超顺磁性氧化铁-多巴胺-葡聚糖-叶酸(NP-DA-Dextra-FA) 纳米复合物对叶酸受体( FR) 阳性肝癌细胞的靶向性及利用MR扫描仪对其监测的可行性。方法 制备叶酸靶向纳米聚合物(NP-DA-D...
唐纳王中领张贵祥
关键词:叶酸肝癌细胞
经阴道超声在子宫切口妊娠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2
2017年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CSP)经阴道超声检查的表现,并评估经阴道超声结合MRI在CSP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3年内收治的42例CSP患者的经阴道超声检查表现、MRI结果及临床资料。结果·42例中确诊为CSP共36例,经阴道超声漏诊1例,误诊5例,诊断准确率85.7%;经MRI检查36例,漏诊3例,误诊1例,诊断准确率88.9%。其中孕囊型CSP 30例,混合包块型CSP 6例。根据超声检查提示子宫下段切口处肌层厚度,对孕囊型CSP患者采取不同处理方式:>3 mm者采用吸宫术;≤3 mm者进一步结合MRI检查,选择手术切除妊娠物或子宫动脉栓塞+甲氨蝶呤化学治疗+吸宫术。结论·经阴道超声和MRI诊断CSP的准确率均较高。经阴道超声结合MRI可为CSP治疗方案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
杨婷吴婷婷唐纳顾继英
关键词:子宫切口妊娠经阴道超声
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术治疗疼痛性转移性骨肿瘤的初步临床观察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 评价磁共振引导下聚焦超声术(MRgFUS)治疗疼痛性转移性骨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对81例就诊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疼痛性转移性骨肿瘤患者进行筛选,对其中23例18周岁以上,有能力充分理解本研究知情同意书并表示意愿,疼痛数字量化评分(NRS) ≥4,过去2周靶病灶未接受放疗,以及过去2周未接受新开始的以针对缓解转移骨疼痛为目的化疗方案的患者进行了MRgFUS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随访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标准简明疼痛量表问题(BPI-QoL)、骨转移瘤患者生存质量调查问卷(EORTCQLQ-BM22)及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1)对全部23例患者的23个骨转移病灶进行了MRgFUS治疗,平均每例耗时(88±33) min,治疗每个病灶的聚焦超声脉冲数为(13±8)次.(2)治疗后出现的不良事件包括:治疗区域疼痛(3/23),1周内自行缓解;下肢麻木(1/23),理疗后缓解.(3)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NRS分别为:(6.0±1.5)、(3.7±1.7)、(3.1±2.0)、(2.2±1.0)分,术后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均P< 0.01).(4)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BPI-QoL评分分别为:(39±16)、(27±18)、(26±18)、(21±18)分,术后各时间点的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均P<0.01).(5)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EORTC QLQ-BM22评分分别为:(52±13)、(44±12)、(42±12)、(39±12)分,术后各时间点的评分明显低于术前(均P<0.01).结论 MRgFUS作为一种可用于治疗疼痛性转移性骨肿瘤的无创疗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短期疗效确定,术后3个月可持续缓解疼痛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顾坚骏王悍唐纳华莹奇杨海燕裘毅敏葛仁斌周颖王雯雯张贵祥
关键词: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骨肿瘤疼痛缓解
3DASL脑灌注成像:不同标记后延迟时间对血流测量的影响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探讨3D-ASL MRI中不同标记后延迟时间对脑血流量测量值的影响。方法:选取43例健康成人志愿者(男21例,女22例;年龄25~60岁,平均41岁),采用不同标记后延迟时间(1025ms,1525ms,2025ms)行3D-ASL检查,测量6个部位的血流量(CBF),包括小脑皮层、丘脑核团、枕叶、颞叶、顶叶和额叶皮层。三组(不同标记后延迟时间)间各脑区CBF值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并进行两两比较分析。结果: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间双侧小脑半球和左侧顶叶CBF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小脑半球,F值6.629,P值0.011;左小脑半球,F值6.986,P值0.007;左顶叶,F值5.143,P值0.020)。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双侧小脑半球、右枕叶和左顶叶的CBF值在1025ms组与1525ms、1025ms组与2025m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525ms组与2025m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P〉0.05)。结论:3D-ASL MRI中不同标记后延迟时间对脑血流量的测量有一定影响。
赵光明唐纳张洁张贵祥孟捷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动脉自旋标记脑血流量
3D-ASL磁共振成像检查各脑区血流量及年龄与性别因素对其影响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年龄、性别因素对3D-ASL测量各脑区血流量有无影响。方法抽取在本院常规体检项目、神经系统检查及MRI检查均正常,MRA无颅内动脉异常的健康体检者共64例(男性34例,女性30例)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青年(≤44岁)19例、中年(45~59岁)19例及老年组(≥60岁)26例三组,行3D-ASL检查(GE Discovery MR750w3.0T)。采用Functool-ASL后处理软件(Adw 4.6版本)进行图像后处理,ROI选取双侧对称区域的小脑皮层、丘脑核团、额叶、颞叶、顶叶、枕叶皮层,测量并记录各脑区的CBF(Cerebral Blood Flow)值。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Statistics 17.0,双侧脑区对称区域CBF值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各年龄及性别分组间差异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分别控制变量(年龄、性别)的偏相关分析各组、各脑区CBF值有无相关性。结果 64例研究对象中,除青年组1例、老年组2例运动伪影不能明确测量CBF外,其余61例(男性32例,女性29例)均获得了各脑区的CBF值。双侧各脑区对称区域CBF值差异的配对t检验P值均大于0.05。年龄分组时中年组除双侧小脑、右丘脑外,各脑区CBF均值略高于青年和老年组各脑区,老年组的双侧小脑、右丘脑的CBF均值略高于青年和中年组,方差分析P值均大于0.05,CBF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意义。性别分组时除左丘脑外,女性各脑区CBF均值高于男性,其中左、右小脑及右额叶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7,0.000及0.032)。控制变量的偏相关分析显示双侧各脑区CBF值与年龄无相关性,左、右小脑及右额叶的CBF值与性别相关(分别为r=0.627,P=0.009,r=0.812,P=0.000,r=0.511,P=0.043),其余脑区与性别无相关性。结论 3D-ASL测量各脑区CBF时,年龄因素无显著影响;女性除左侧丘脑外,各脑区的CBF值均高于男性,其中双侧小脑及右额叶的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唐纳赵光明张洁何之彦孟捷
关键词:年龄性别磁共振成像动脉自旋标记脑血流量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与3D DSA对颅内小动脉瘤诊断的比较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通过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与三维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 DSA)对颅内小动脉瘤检测的对照研究,评价64排CT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7年6月—2010年12月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73例,回顾性分析其64排CTA及3D DSA图像资料,以3D DSA为诊断标准,采用双盲法对比分析64排CT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3D DSA共检出47例,合计52个小动脉瘤。颅内小动脉瘤组(直径3~5 mm)32个,其中CTA检出32个,CTA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均为100%;颅内微小动脉瘤组(直径<3 mm)20个,其中CTA检出19个,假阴性1例和假阳性4例。CTA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1.8%、86.0%和91.5%。64排CTA对颅内小及微小动脉瘤诊断与DSA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A的应用,提高了对颅内小动脉瘤的检出能力,CTA可作为颅内小动脉瘤筛选检测的首选方法。
唐纳侯昌龙赵光明李征宇张贵祥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