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坤

作品数:22 被引量:121H指数:7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6篇血栓
  • 14篇静脉
  • 12篇血栓形成
  • 11篇静脉血
  • 11篇静脉血栓
  • 10篇静脉血栓形成
  • 8篇深静脉
  • 8篇深静脉血栓
  • 7篇溶栓
  • 7篇深静脉血栓形...
  • 7篇下肢深静脉
  • 7篇下肢深静脉血...
  • 7篇下肢深静脉血...
  • 7篇下肢深静脉血...
  • 6篇血管
  • 6篇下肢
  • 5篇导管溶栓
  • 5篇动脉
  • 4篇溶栓治疗
  • 4篇腔内

机构

  • 22篇苏州大学附属...
  • 3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22篇姜坤
  • 17篇李晓强
  • 13篇钱爱民
  • 13篇桑宏飞
  • 13篇雷锋锐
  • 12篇于小滨
  • 11篇孟庆友
  • 10篇张晔青
  • 9篇戎建杰
  • 9篇朱礼炜
  • 8篇李承龙
  • 5篇段鹏飞
  • 5篇李传勇
  • 2篇蔡志新
  • 2篇杨吉成
  • 1篇陈弘
  • 1篇吴浩荣
  • 1篇乔彤
  • 1篇刘晨
  • 1篇胡楠

传媒

  • 4篇中华普通外科...
  • 4篇中国血管外科...
  • 2篇中华血管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医学信息(中...
  • 1篇第四届全国再...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亚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取栓,溶栓or支架?
戎建杰李晓强桑宏飞钱爱民朱礼炜于小滨姜坤张晔青雷锋锐
血管腔内超声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诊治中的应用被引量:19
2015年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是引起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也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近年来血管腔内超声(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VUS)作为IVCS诊断工具逐渐得到应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自2013年7月至2014年3月采用IVUS(Volcanos5,美国Volcano公司)(图1)诊断IVCS28例,现报道如下。
桑宏飞李晓强姜坤戎建杰雷锋锐李承龙
关键词:髂静脉受压综合征血管腔内超声INTRAVASCULAR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治
内皮祖细胞异体移植对慢性血栓微环境影响的实验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移植对慢性血栓微环境的影响,即能否上调促血栓机化和再通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的表达。方法将幼年Wister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到第10天,通过股静脉将其移植到成年大鼠下腔静脉慢性血栓中。实验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仅做血栓手术);B组:对照组(血栓中注入培养基);C组:实验组(血栓中注入EPCs),每组15只。第28天,取出肾下段下腔静脉及血栓,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VEGF、ANG-1和MCP-1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EPCs经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和功能鉴定成功后,移植到下腔静脉慢性血栓中,实验组(C组)下腔静脉及血栓标本在第28天与空白对照组(A组)和对照组(B组)相比,VEGF、ANG-1、MCP-1 mRNA表达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和B组之间(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本中VEGF、ANG-1和MCP-1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相似,移植组与A组和B组比较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和B组之间(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髓EPCs移植,能够上调促血栓机化和再通的细胞因子VEGF、ANG-1和MCP-1,影响血栓微环境。
孟庆友雷峰瑞姜坤李传勇李晓强吴浩荣杨吉成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细胞因子类内皮祖细胞
不同剂量尿激酶泵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比较研究被引量:9
2019年
观察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尿激酶不同剂量对溶栓效果的影响及安全性。认为80万U/d优于60万U/d和40万U/d,100万U/d岀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姜坤李晓强桑宏飞钱爱民张晔青李承龙朱礼炜于小滨雷锋锐蔡志新
关键词: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治疗尿激酶溶栓效果安全性发生率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受压严重程度影像学评估及临床意义
桑宏飞李晓强钱爱民戎建杰李承龙朱礼炜张晔青于小滨雷锋锐姜坤
尿激酶快速泵入在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尿激酶快速泵入在导管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行CDT治疗急性下肢DVT的患者资料,比较分析尿激酶快速泵入和24h持续泵入两种给药方式的溶栓效果、并发症和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146例患者,其中快速泵入组52例,持续泵入组94例。快速泵入组及持续泵入组的总溶栓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90±1.25)d比(5.52±1.60)d,P=0.011];两组纤维蛋白原减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9±1.01)g/L比(2.48±1.25)g/L,P=0.015];D-二聚体达峰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63±2.60)mg·L^-1·d^-1比(6.61±1.16)mg·L-1·d^-1,P=0.009]。两组在D-二聚体浓度峰值、血小板计数、尿激酶用量、并发症发生率及PTS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T治疗急性下肢DVT时,快速泵入尿激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与持续泵入相比,其在对纤维蛋白原影响、缩短导管溶栓时间、一般并发症的发生方面存在优势,但对PTS的预防无明显差异。
李文东刘晨姜坤乔彤冉峰刘澄刘昭李承龙李晓强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尿激酶导管溶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与系统溶栓治疗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对比分析导管溶栓(CDT)和系统溶栓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本科收治的126例DVT患者(126条肢体)的临床资料,其中CDT组(A组)95例、经患肢足背静脉系统溶栓组(B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患肢溶栓率、消肿率、深静脉通畅率、生活质量调查表(CIVIQ)评分、CEAP分级的情况。结果近期疗效(住院期间溶栓后):A组患肢溶栓率平均(71.06±18.56)%,B组平均(63.17±17.71)%;A组患肢大腿中段消肿率平均(69.98±15.44)%,B组平均(60.75±13.16)%;A组患肢小腿中段消肿率平均(76.91±10.89)%,B组平均(65.59±11.81)%;A组溶栓后深静脉通畅率82.10%(78/95),B组51.61%(16/3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7~60个月,平均(17.51±9.86)个月。远期疗效:A组深静脉通畅率63.16%(60/95),B组29.03%(9/31);A组CIVIQ评分平均(92.27±7.30)分,B组(85.74±10.24)分;A组CEAP分级平均(1.52±1.25)级,B组(2.32±1.33)级,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T治疗下肢DVT近、远期疗效均优于系统溶栓。
王孝运李晓强孟庆友钱爱民桑宏飞姜坤雷锋锐李承龙于小滨张晔青胡楠陈弘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疗效
下腔静脉滤器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72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然后以CDT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通过电话、血管彩超及血管造影的方法进行随访,观察下肢深静脉通畅率,有无肺动脉栓塞(PE)发生,滤器内血流通畅情况及滤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3~24个月,平均(8±0.4)个月,2例失访。下肢深静脉通畅率为(60.03±13.48)%,治疗期间有2例发生轻度PE症状,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血管造影发现滤器内拦截血栓者12例,及时予以滤器内置管溶栓及导管吸栓后,血栓基本清除。随访发现滤器内血流通畅率为93.02%。结论对于急性下肢DVT行CDT治疗的患者,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方法,有效避免了PE的发生,降低溶栓治疗的风险。
姜坤李晓强孟庆友钱爱民
关键词:下腔静脉滤器深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
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慢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研究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ils,EPCs)移植对慢性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作用:方法Fieoll法分离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ononuclear cells,BMMNCs),采用内皮祖细胞培养基(EGM-2MV)诱导分化为骨髓源性EPCs÷建立大鼠慢性深静脉血栓模型,饲养至10d,并分三组:A组(25只):单纯EPCs组,移植1 ml含有10。个EPCs细胞悬液;B组(25只):EGM-2MV培养基对照组,移植1ml EGM-2MV培养基;C组(25只):空白对照组。移植后第14天取出血栓段下腔静脉及血栓,应用HE染色及vWF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血栓机化再通情况,高倍镜下计数血栓内毛细血管数目;Western blot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蛋白表达变化;实验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体外成功培养了骨髓源性EPCs和构建了大鼠慢性深静脉血栓模型,EPCs移植后A组VEGF、bFGF的表达有明显的上调(P〈0.05):B组和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A组血栓再通毛细血管数目明显高于B、C组。免疫组化染色vWF确定再通管道为新生血管,管道为内皮细胞组成。结论EPCs为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移植到深静脉血栓中能够促进血管新生,加快血栓的机化和再通。
姜坤李传勇孟庆友杨吉成于小滨雷锋锐李晓强
关键词:干细胞移植静脉血栓形成内皮祖细胞新生血管化病理性
急性肢体动脉缺血126例治疗体会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肢体动脉缺血(acute limb ischemia,ALI)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药物、手术、介入方法治疗ALT 126例,其中动脉栓塞84例,血栓形成42例。按Rutherford分期,Ⅰ期13例,Ⅱ期107例,Ⅲ期6例。Ⅰ期采用药物抗凝溶栓,Ⅱ期采用手术取栓联合术中造影及介入治疗,Ⅲ期截肢。结果:Ⅰ期患者症状均完全缓解,无病死及截肢。Ⅱ、Ⅲ期术后30天病死6例,术后肢体存活109例,截肢(趾)11例。120例均痊愈出院。随访1~72个月,11例截肢(趾)肢体残体血供良好;存活109例肢体运动、感觉功能正常。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有效治疗和术后对再灌注损伤并发症的纠正,是提高疗效、降低截肢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桑宏飞李晓强段鹏飞于小滨姜坤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动脉血栓形成急性肢体缺血取栓术介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