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卓
- 作品数:18 被引量:63H指数:5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 西坡墓地初探
- 2019年
- 本文通过西坡墓地的墓葬规模、随葬品、墓主性别等三个方面的分析,探讨了不同类别的随葬品与墓葬规模、墓主性别之间的联系,并对不同性别的人群在丧葬中地位提出了新的看法。而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了西坡墓地墓葬的分级情况,反映出了仰韶中期出现的社会复杂化现象.
- 孙卓
- 关键词:统计分类社会复杂化
- 盘龙城聚落布局研究被引量:23
- 2017年
- 盘龙城是夏商时期一处重要的遗址,是二里头、二里冈文化向南扩张过程中在江汉地区形成的规模最大的中心聚落。遗址包括城址、大型建筑与墓葬等高等级遗存,保护区面积近4平方公里。多年的考古工作表明,盘龙城遗址文化堆积主要分布在多个岗地上,并由此构成一个遗址群,其外在形态与中原地区同时期大型遗址颇不相同[1]。因此,研究盘龙城聚落的布局和兴废,对于理解盘龙城的性质,探讨江汉地区与中原文化的关系,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 张昌平孙卓
- 关键词:盘龙城遗址文化堆积夏商时期大型建筑中原文化
- 西方艺术史研究视角下的盘龙城青铜器——读《盘龙城:一座位于湖北的商代城市》
- 2012年
- 前言盘龙城是商时期考古最为重要的发现之一,自上世纪70年代材料公布之后,学界就不断对其展开研究。在西方,尤其是艺术史领域对盘龙城出土青铜器进行了较多的讨论,其中贝格立(Robert W.Bagley)
- 孙卓
- 关键词:艺术史出土青铜器座位学界论著
- 郑州商城与偃师商城城市发展进程的比较被引量:6
- 2018年
- 郑州商城与偃师商城并为早商二里冈阶段[1]中原地区规模最大的两座城市。两遗址面积均超过150万平方米,都有内外城垣、大型夯土类建筑基址、随葬青铜容器的墓葬、铸铜作坊和其他手工业遗迹。因此,学界多认同这两座城址属于早商时期最高等级的聚落,或为都邑类的城市。目前两座城址均进行了多年的考古工作,学界对其城市布局的认识较为清晰。作为都邑类城市,郑州商城与偃师商城遗迹内涵丰富,而这一时期的其他商文化城址,如府城商城、垣曲商城、盘龙城等都显现出了与它们类似的特征。以这两座城址为案例不仅可进一步认识早商时期城市的演变和特征,也可探索早期中国城市的发展过程。对两座城址的已有研究多集中于城市的性质和功能等方面,关于城市自身的历时性发展,特别是对两座城址可能相异的城市发展进程难免认识不足。
- 孙卓
- 关键词:郑州商城偃师商城
- 盘龙城遗址出土陶器演变初探被引量:6
- 2017年
- 本文通过对盘龙城遗址出土陶器的组合、纹饰、陶质、形制等方面的分析,揭示出盘龙城遗址陶器在类别上逐步趋于稳定和单一,而在纹饰和形制上则展现出了日趋的多变和复杂。一方面陶器的文化面貌显现出了中原文化在该区域的持续影响,另一方面则在不断"中原化"的过程中,盘龙城遗址地方性的文化因素也在不断酝酿,并由此为殷墟阶段中原文化的北撤与南方地方性文化的兴起埋下伏笔。
- 孙卓
- 关键词:盘龙城遗址陶器地方化
- 盘龙城遗址出土陶器的文化因素及其反映的生产背景
- 2024年
- 本文在文化因素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化学元素检测和岩相显微观察,对盘龙城不同文化风格陶器背后生产的资源与技术展开了探索。本文认为盘龙城遗址典型中原文化风格的陶器和大量具有本地文化风格的陶器,在稳定微量元素组成和岩相显微结构方面都显现出了相近性,并在稳定微量元素组成上与中原地区郑州商城、小双桥遗址陶器存在明显差异,推测其生产应共同处于本地的陶器生产体系下。盘龙城出土的少量以鼎为代表的周边地区文化风格的陶器,在岩相显微结构中可见与其他陶器有别,表明其陶土的处理有着独特的技术来源。而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在资源获取、技术选择上则与盘龙城普通陶器存在较大差异,指示出外来输入的可能。
- 孙卓彭苇苇苏昕
- 关键词:陶器文化因素化学元素岩相
- 中商时期南方地区文化格局的转变
- 2023年
- 通过梳理盘龙城及周邻南方地区发现的中商时期遗存,以盘龙城的废弃为标志,中商时期南方地区文化格局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其中偏早以盘龙城为中心,南方地区显现出中原文化的强势影响,中原商王朝对南方地区青铜器等礼仪用器及相关活动可能有着直接控制。而晚于盘龙城,以庙台子、台家寺为代表,南方地区青铜器的生产和使用日益扩散、大型城市聚落消失,南方地区的上层贵族开始出现独立化趋势。中商时期南方地区文化格局转变背后,反映了这一时期商王朝对外经略方式的调整。
- 孙卓
- 田野考古中生物遗存的采样、分析与商代南方都邑遗址的多学科考古
- 2024年
- 当下考古学日益呈现出多学科融合的特征,学界日益强调田野考古与科技考古紧密结合,共同展开考古学问题研究。为推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盘龙城遗址考古团队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组织了“田野考古中生物遗存的采样、分析与商代南方都邑遗址的多学科考古”为主题的座谈会。依托本次学术交流,本刊以笔谈形式将与会学者讨论内容及相关研究成果给予发表,以飨读者。
- 孙卓李志鹏刘一婷王欣胡耀武文少卿马晓琳夏依热·肖开提
- 关键词:田野考古科技考古盘龙城遗址商代考古学
- 武汉市盘龙城遗址杨家湾北坡2019~2020年的发掘被引量:1
- 2024年
- 2019~2020年对盘龙城遗址杨家湾北坡的发掘,发现4处铺石遗迹,出土遗物有陶隔、大口尊、豆等。遗存年代集中于盘龙城遗址第六、七期,铺石遗迹可能与杨家湾南坡大型建筑有关,推测具有礼仪或祭祀性的功能。这为进一步认识盘龙城遗址最晚阶段杨家湾地点的聚落布局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 孙卓黄天凤张昌平
- 关键词:盘龙城遗址
- 盘龙城杨家湾M17出土青铜牌形器和金片绿松石器的复原被引量:4
- 2018年
- 本文对盘龙城遗址杨家湾M17出土的青铜牌形器和金片绿松石器进行了复原,认为前者纹饰为宽幅面、曲尾状兽面纹;后者纹饰为有着夸张面部、大曲角状的兽面纹。两件器物的纹饰有着二里冈上层向殷墟过渡的特征。两件器物的纹饰特征,以及金片等特殊的材质都暗示了使用者较高的社会等级,为进一步认识盘龙城杨家湾M17的年代、墓主的身份,乃至中原地区同类器物的功能、性质等相关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 孙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