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危
- 作品数:32 被引量:42H指数:5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 登封南洼2004~2006年二里头文化聚落发掘简报被引量:7
- 2011年
- 2004年3月至2006年12月,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在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配合下对南洼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勘探和发掘,清理了大量的二里头时期至金元时期的遗迹,其中二里头文化的遗存最为丰富,有壕沟2条、墓葬13座、灰坑700余座、水井3处、陶窑7座,出土了大量的遗物,其中有较为丰富的白陶遗存。这些对研究二里头文化的聚落形态提供了重要资料。
- 韩国河张继华朱君孝张国硕孙危许俊平胡赵建张贺君陈钦龙崔天兴蔡亚林申文朱津李静兰张龙丹崔宗亮曹永歌王海军陈英敏寇小石
- 关键词:二里头文化遗迹白陶
- 两汉时期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人口构成研究
- 2015年
- 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在汉代主要为朔方、五原、云中、西河、定襄和雁门诸郡,现今在这里发现了大量汉代墓葬。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文通过该地区汉墓葬俗、随葬品和人骨资料的梳理,发现居住在此地的人口主要为汉人、匈奴人,还有可能有少量羌人和鲜卑人;而汉人又可以析分为地方官吏和贵族地主阶级、军事首领及各时期迁入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的移民等。
- 王沛孙危
- 关键词:汉墓人口构成葬俗
- 内蒙古阿拉善汉边塞碑铭调查记被引量:5
- 2006年
- 据《中国文物报》1994年9月18日报道,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发现了长达数百字的汉武帝时期的石刻铭文,根据是碑文中有“汉武帝诏书”字样。众所周知,西汉碑铭保存至今者,寥寥无几,只有霍去病墓刻石、群臣上寿石等屈指可数的几件。如果阿拉善发现的确为西汉碑铭,可谓意义重大。为此笔者于1998年8月间专程赴阿拉善地区对该碑铭进行了调查。
- 孙危
- 关键词:碑铭汉武帝时期边塞霍去病西汉
- 高原文明的历史见证——《蒙古高原考古研究》评介
- 陈弘法先生的译著《蒙古高原考古研究》一书出版已逾两载,这对于关注中国北方民族考古研究的学者来说,实在是重要的学术资料。但因笔者近期才得空通阅此书,并萌发一吐心中所想的念头,故而不揣冒昧谈谈浅见,与诸君共享。
- 魏坚孙危
- 关键词:书评北方民族
- 文献传递
- 吐鲁番盆地与河西走廊发现的伏羲女娲形象之关系及相关问题研究
- 2023年
- 吐鲁番盆地发现的伏羲女娲绢(麻布)画,是中原与西域文化互动的有力见证,最早的一幅出自沮渠蒙逊的夫人彭氏的墓中,为北凉承平十六年(458年),余则多为唐西州时期(640-791年)。本文通过对吐鲁番盆地发现的伏羲女娲图像进行的类型学分析,继而与河西走廊发现的同类图像进行对比,认为前者是以后者为粉本并本土化的产物。同时还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后推测,吐鲁番盆地发现的伏羲女娲之蛇身,可能是在束带蛇属与花条蛇属的基础上进行的艺术加工,且蕴含着蛇崇拜和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二元思想。
- 孙婧文孙危
- 关键词:中古时期吐鲁番盆地伏羲女娲
- 七河地区乌孙人的农业和定居文明的产生
- 2016年
- 时至今日,我们在七河地区考古研究过程中对乌孙的经济、日常生活和文化的认识,还主要是建立在来自中国的文献记载和乌孙墓葬中出土的考古材料的基础上。就七河地区而言,目前已发掘的乌孙冢墓数量已有近两千座。这些考古资料的意义可谓重大,但由于这些墓葬中出土的随葬品对于研究乌孙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形态而言,仅仅是间接材料。
- К.A.阿奇舍夫孙危
- 匈奴族人口研究的再思考被引量:1
- 2010年
- 在以往对匈奴族人口数量研究的文章中,由于没有对匈奴族进行概念界定,导致研究结果莫衷一是。本文结合考古学和体质人类学的研究成果来说明冒顿前期,匈奴民族的主体在构成上存在着差异,进而认为不能把匈奴族和匈奴人混为一谈。
- 孙危李丹
- 关键词:人口匈奴族匈奴人人种
- 嵩山地区文化遗产的构成与特征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对于文化遗产的构成和内涵的了解是开展遗产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以太室山和少室山为主体的嵩山及其腹地所在的登封市市域为研究的空间范围,以其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方法上采用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构成部分——各级别文保单位进行分类、分级别统计分析,以数据和图表的形式直观展示出遗产在数量和内涵上的分布范围和重心所在。同时还借用一些遗产分类方法以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主体的构成部分,进而了解其文化内涵和特征。统计分析结果展现了嵩山地区文化遗产的核心优势和特征,为未来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 孙危戎天佑
- 关键词:文化遗产
- 鲜卑“毁器”葬俗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鲜卑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北方民族,主要活跃于两汉及魏晋北朝时期。其部属主要有拓跋、慕容、宇文和段四部。对于鲜卑的研究,自近代以降,历史学方面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这方面的代表为林慧祥的《中国民族史》和日本学者白鸟库吉的《东胡民族考》中的相关内容。而考古学方面的研究则肇始于20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赤崛英三和江上波夫两次对内蒙古包头达茂旗百灵庙砂凹地6座鲜卑墓葬的发掘。
- 孙危
- 关键词:鲜卑族白鸟库吉陶壶中国民族史北朝时期拓跋鲜卑
- 河南登封南洼遗址殷墟文化遗存发掘简报被引量:2
- 2011年
- 2004~2006年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在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配合下对登封南洼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勘探和发掘,清理了大量的二里头时期至金元时期的遗迹,其中殷墟文化的遗存有房址3座、墓葬12座、灰坑87座、陶窑1座,出土了较为丰富的遗物,对研究殷墟文化的分布和内涵提供了新资料。
- 韩国河朱津朱津张国硕许俊平张继华张国硕孙危崔天兴张继华
- 关键词:遗迹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