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国平

作品数:29 被引量:220H指数:9
供职机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历史地理
  • 5篇天文地球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17篇遗址
  • 12篇田螺
  • 5篇新石器
  • 5篇石器
  • 5篇考古
  • 5篇河姆渡文化
  • 4篇出土
  • 3篇新石器时代
  • 3篇遗存
  • 3篇石器时代
  • 3篇良渚文化
  • 3篇考古学
  • 3篇古学
  • 2篇稻作
  • 2篇新石器时代遗...
  • 2篇遗址出土
  • 2篇植硅体
  • 2篇器物
  • 2篇全新世
  • 2篇孢子

机构

  • 29篇浙江省文物考...
  • 5篇浙江大学
  • 4篇北京大学
  • 3篇河姆渡遗址博...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云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国家纳米科学...

作者

  • 29篇孙国平
  • 7篇郑云飞
  • 3篇李永嘉
  • 2篇吴小红
  • 2篇黄渭金
  • 2篇黎毓馨
  • 2篇李林
  • 2篇沈岳明
  • 2篇莫多闻
  • 2篇陈旭高
  • 2篇毛龙江
  • 2篇胡竹君
  • 2篇王宁远
  • 2篇郭怡
  • 2篇奚三彩
  • 2篇李明霖
  • 1篇秦岭
  • 1篇韩东
  • 1篇阎海刚
  • 1篇孙永革

传媒

  • 4篇科学通报
  • 4篇考古
  • 4篇第四纪研究
  • 2篇东南文化
  • 2篇文物
  • 2篇文物保护与考...
  • 2篇东方博物
  • 1篇地理学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南方文物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大众考古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2
  • 2篇2001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浙江余姚市井头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被引量:10
2021年
2019~2020年对井头山遗址的发掘,遗迹有灰坑、食物储藏坑、器物加工场所及食物处理场所等,遗物有陶器、石器、骨角器、贝器、木器、编织物,动物遗存、植物遗存和石块。遗址的年代为距今8300~7800年,是中国沿海地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埋藏最深、遗存最丰富的史前贝丘遗址。
孙国平梅术文陆雪姣王永磊郑云飞黄渭金李永加
关键词:贝丘遗址新石器时代
浙江田螺山遗址剖面记录的水文环境变化被引量:4
2019年
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的一处保存良好的代表性遗址,为研究宁绍平原地区古环境变化及其对文化聚落的影响提供了良好的材料.本研究在田螺山遗址T005探方的西壁获取了厚达263 cm的连续地层剖面,对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岩性地层描述、加速器质谱(AMS)^(14)C测年、高分辨率XRF(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元素扫描、硅藻和粒度的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剖面反映的环境演变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1)河姆渡第一、二期文化时期(265~211 cm,约7.0~6.5 cal ka BP),该层堆积混杂,砂含量较高,含石块及陶片,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具有海相性指示意义的Ca元素强度相对较低,优势硅藻种为淡水需氧气生种,指示了淡水的沼泽环境,受海水影响较小;(2)文化层之上为黏土质粉砂与白灰色砂互层的平行层理,与下覆文化层为不整合接触,沉积厚度达183 cm(211~28 cm),年代约4.2~4.0 cal ka BP, Ca元素强度较高,硅藻组合中优势种为咸水和半咸水种,推测该时期可能为风暴潮引起的洪水的快速沉积;(3)第三阶段(28~0 cm)为混杂堆积,含较多铁锰氧化物斑点, Ca元素强度低,硅藻主要属种为淡水附生种,可能为现代水稻田环境.本研究主要揭示了田螺山遗址7.0~6.5 cal ka BP的水文环境背景以及4.2 cal ka BP左右的事件沉积,对深入了解田螺山遗址先民生活的环境背景及区域极端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黄宪荣郑洪波胡竹君杨青孙国平凌光久周友胜成玥曹叶婷王平
关键词:洪水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硅藻
田螺山遗址灵芝遗存的三维重构及鉴定
2019年
灵芝在中国古代被誉为仙药,是当代中医药考古研究的重要线索。随着考古遗址陆续发现疑似灵芝遗存,其鉴定工作也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传统灵芝的鉴定依靠子实体外观鉴别和孢子观察,但古代灵芝遗存很难完整保存下来,孢子观察方法需要大量标准样品对比,工作量非常大。为了更加高效地鉴别出灵芝遗存,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本研究利用显微CT成像,以田螺山遗址出土的疑似灵芝为例,对残留遗存进行了三维重构,并与当代标样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鉴别出灵芝子实体,为古代灵芝遗存的鉴别提供了新方法。与传统形貌对比方法不同,三维重构的方法不仅快捷、方便,且不受遗存外观的影响。该方法也可为其他具有特征性结构的古代植株的鉴别提供借鉴。
訾威方晓阳苏润青朱建平孙国平
关键词:灵芝
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古人类活动的环境背景分析——植硅体、硅藻等化石证据被引量:30
2010年
长江中下游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为研究该地区新石器时期气候环境变化、古人类活动和文化演化等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是河姆渡早期文化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文章通过对田螺山遗址剖面植硅体、硅藻和炭屑等的分析,探讨了田螺山遗址河姆渡文化早期的原始农业和古人类活动的文化环境背景。7000~6600cal.aB.P.期间,植硅体和炭屑含量较低,淡水-半咸水硅藻丰富,推测为淡水或泻湖沉积环境,受海水影响较小;从6600cal.aB.P,开始,水稻植硅体和炭屑含量增加说明田螺山先人已经开始大量种植水稻;晚期(约6000cal.aB.P.后)海绵骨针和硅藻海水种含量的增长说明该时期田螺山地区明显受到海水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河姆渡文化早期,田螺山地区就已经开始水稻栽培,原始农业形态基本是以稻作农业为主;田螺山遗址河姆渡文化之前和之后都可能存在相对海面较高或受海水影响的时期,其与河姆渡文化在田螺山地区兴起与消失有着一定的关系。
王淑云莫多闻孙国平史辰羲李明霖郑云飞毛龙江
关键词:植硅体硅藻
宁绍平原东部新石器遗址地层碱土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对海水入侵事件的指示
2023年
宁绍平原东部地区孕育了丰富灿烂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但目前发现的遗址地层中普遍存在着不同时期文化堆积中断现象。选择井头山遗址和鱼山遗址两个剖面进行AMS14C测年、有机地球化学和碱土金属元素分析,探讨稀醋酸提取的碱土金属元素含量变化的特征和原因,同时通过与研究区其他新石器遗址地层记录对比,识别区域性的水文环境变化事件。研究结果显示,稀醋酸提取的碱土金属元素Sr和Ca含量对海岸带低地环境的海水入侵事件十分敏感,是海陆过渡带有效的水文环境代用指标;而Ba含量的变化更加复杂,在两个遗址的中全新世地层中普遍呈现为低值,显示其不仅受水体盐度影响,而且与本地河流输入的泥沙量密切相关。通过区域性地层对比,认为宁绍平原东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存在3次大范围海水入侵事件,分别发生于大约6300、5300和4500 cal.aBP,主要由相对海平面上升或极端风暴事件造成,是新石器遗址文化堆积中断的主要原因。
潘昱孙国平雷少吴莹莹王张华
关键词:BA水文环境
河姆渡文化田螺山遗址古土壤有机质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对浙江河姆渡文化田螺山遗址发掘出土的古水稻田沉积有机质开展了详细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从地球化学角度探讨了以田螺山遗址为代表的河姆渡文化稻作农业发展水平以及后期稻田废弃的原因。研究结果揭示,河姆渡文化时期,先民对稻田的开发管理仍处在初级阶段,以原始沼泽型为主。沉积有机质中非挺水水生植物输入指数、平均链长度和藻类输入指数显示,从河姆渡晚期至良渚晚期,田螺山先民耕作区域土壤有机质中藻类等水生生物输入增加,是一个水体逐渐加深的过程,推测生活区周边湖沼环境水体的加深可能是古水稻田废弃的直接原因,甚至有可能是导致整个遗址衰落的直接原因。
温证聪孙国平谢柳娟孙永革
关键词:河姆渡文化稻作农业
浙江海盐龙潭港遗址汉墓发掘简报被引量:1
2005年
1997年海盐龙潭港发掘的8座汉墓,7座为竖穴土坑墓或竖穴土坑木椁墓。随葬物品以鼎、盒、壶、瓿、罐、罍等硬陶器为大宗,部分墓葬随葬铜镜和钱币。墓葬年代大体可定在西汉晚期到东汉早期,正好填补了嘉兴地区这一时期汉墓考古资料的空白。
孙国平王依依李林黎毓馨
关键词:汉墓
宁绍地区史前文化遗址地理环境特征及相关问题探索被引量:9
2002年
本文从宁绍地区各个遗址不同时期遗存的海拔数据对比入手,试图找出距今7000至4000年间遗址环境变迁的规律,并从文化生态学角度去分析、解释、推断诸如河姆渡文化“缺环”说、宁绍地区7000年前古文化地理环境、宁绍地区史前文化遗址环境与聚落形态特征的关系等问题。
孙国平
关键词:地理环境
浙江三个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玉玦科技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玉玦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广泛出现的一类重要玉器。环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大量玉玦,具有鲜明时代和地域特征,为探索中国玉文化起源和传播提供了重要实物。为获取环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玉玦的基础材料学信息(如主要矿物组成、硬度等),以及探索玉料随时间演变规律和可能的原料来源,本文以浙江省境内3个代表性新石器时代遗址——田螺山、仙坛庙和江家山遗址出土的玉玦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PIXE)分析技术对其进行了无损分析检测。研究结果表明:从河姆渡文化至崧泽文化晚期,所分析玉玦的主要组成矿物为萤石、迪开石、石英、白云母、透闪石和蛇纹石等,以萤石、玉髓和迪开石为主,且时代早于透闪石和蛇纹石。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相关遗址出土玉玦的原料随时间变化特征、原料来源,以及玉玦的材料学特征与加工工艺之间的内在联系。
董俊卿孙国平王宁远楼航李青会顾冬红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
浙江温州鹿城曹湾山唐墓
2020年
2002年冬至2003年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对位于鹿城区上戍乡的曹湾山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在对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清理时,发掘唐代土坑墓6座,出土瓷器壶、钵、缸和铜镜等文物近百件。这批墓葬的发掘为温州唐代墓葬考古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孙国平渠开营(图)蔡钢铁(文/图/摄)黄培量(图)周圣玉(图)邱丽萍(图)陈真健(摄)
关键词:唐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