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手术
  • 8篇上睑
  • 7篇上睑下垂
  • 7篇睑下垂
  • 5篇植入
  • 5篇手术治疗
  • 5篇提上睑肌
  • 5篇睑肌
  • 4篇先天
  • 4篇先天性
  • 4篇先天性上睑下...
  • 3篇眼眶
  • 3篇眼座
  • 3篇眼睑
  • 3篇术后
  • 3篇缩短术
  • 3篇内障
  • 3篇青光
  • 3篇青光眼
  • 3篇羟基磷灰石

机构

  • 30篇无锡市第二人...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无锡市第一人...

作者

  • 31篇孙松
  • 6篇曹建琴
  • 5篇蒋韵佳
  • 4篇武志峰
  • 4篇周丽钧
  • 4篇徐乃江
  • 3篇黄又莉
  • 3篇陆君如
  • 3篇王庆华
  • 2篇张清
  • 2篇朱婷婷
  • 2篇汤伟
  • 1篇罗莎莎
  • 1篇范莲
  • 1篇叶慧菁
  • 1篇吴又凯
  • 1篇顾扬顺
  • 1篇杨华胜
  • 1篇王林农
  • 1篇钱涛

传媒

  • 7篇中国实用眼科...
  • 4篇中国眼耳鼻喉...
  • 3篇临床眼科杂志
  • 3篇中华眼外伤职...
  • 2篇眼外伤职业眼...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南京铁道医学...
  • 1篇南通医学院学...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第一届世界华...
  • 1篇江苏省第十五...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8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ohs法切除眼睑恶性肿瘤及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经Mohs法控制手术范围切除眼睑恶性肿瘤患者的远期随访,观察其术后的复发率及生存率。方法:对自 1998年在我院经治的眼睑恶性肿瘤行Mohs法控制手术切除范围、即行修复缺损的21例患者随访1—7年,观察其远期疗...
孙松陆君如武志峰
关键词:眼睑恶性肿瘤
文献传递
眼睑恶性肿瘤手术8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分析无锡地区眼睑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及手术效果。方法收集2005年至2016年眼睑恶性肿瘤83例(83眼)随访1—10年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性质:基底细胞癌54例,皮脂腺癌18例,鳞状细胞癌3例,淋巴瘤6例,恶性黑色素瘤2例。年龄26~96岁。最常见者为基底细胞癌,占65.1%,其中81.5%的基底细胞癌发生在下睑。本组中除1例恶性黑色素瘤行眶内容摘除术,其余82例均在术中病理监控下行病灶切除术(Mohs切除法)联合一期眼睑修复整形术。总治愈率98.8%,术后总复发率6.02%,包括基底细胞癌复发2例,鳞状细胞癌2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死亡率2.4%,包括鳞状细胞癌1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结论眼睑恶性肿瘤病例以基底细胞癌为多见,其次为皮脂腺癌。Mohs法在病理监控下手术彻底切除效果良好,其中基底细胞癌的手术切除治愈率最高。
孙松蒋韵佳颜琳瑛赵敏婕顾焱
关键词:眼睑肿瘤恶性
大度数共转性外斜视矫正术40例分析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探讨大度数共转性外斜视手术方法的选择和手术量 ,观察手术效果。方法 :对 40例大度数共转性外斜视 (斜视度 >2 5°)患者行超常量外直肌后退术的结果进行总结 ,外直肌后徙量为 8~ 12mm。结果 :一次性手术治愈 31例(治愈率为 77.5 % ) ,改善 8例 (占 2 0 % ) ,效果不良 1例 (占 2 .5 % )。结论
孙松汪晓冰
关键词:外斜视斜视矫正术外直肌
不对称性双重睑术的探讨被引量:3
2001年
孙松陈林森
关键词:上睑下垂提上睑肌缩短术
短期应用1%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对6~7岁儿童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血管密度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6~7岁儿童短期应用1%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对儿童眼底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眼屈光专科2019年1月至2月和2020年2月就诊的6~7岁儿童71例(71只右眼),应用1%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滴眼,每日2次,持续1周后停用。于用药前和用药后1、4、8周分别测量其等效球镜度(SE)、黄斑区视网膜厚度(RT)和视网膜血管密度(RVD)。根据第1周睫状肌麻痹等效球镜度(CSE)分为近视组(CSE≤-0.50 D,43眼)和对照组(CSE>-0.50 D且≤+2.00 D,28眼)。使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行黄斑区视网膜检测,选取以中心凹为中心,直径1 mm中心圆(Fovea)、3 mm旁中心凹环(ParaFovea)和6 mm的中心凹周边环(PeriFovea),计算Fovea和ParaFovea、PeriFovea颞侧(T)、上方(S)、鼻侧(N)、下方(I)四个象限的RT及RVD。结果两组儿童1%硫酸阿托品凝胶滴眼1周后,SE和RT均显著升高,与基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停药3周,近视组SE恢复至基线水平,停药7周,对照组SE和两组ParaFovea(I)区RT恢复到基线水平。近视组用药前后RV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用药1周后Fovea区RVD以及ParaFovea(I)区浅层RVD较基线时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停药后RVD下降,至第8周时,ParaFovea(N)区浅层RVD、ParaFovea(I)区深层RVD以及PeriFovea(S)区RVD较基线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药1周后,ParaFovea(S、N、I)和PeriFovea(S)区RT变化量(ΔRT)和Fovea区RVD变化量(ΔRVD)近视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滴用1%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1周可使两组儿童黄斑区RT均显著增加,停药后恢复过程持续7周以上;可使对照组儿童Fovea区RVD以及ParaFovea(I)区浅层RVD显著增加,而对近视组儿童RVD无显著影响。
蒋韵佳孙松付玉婷张正威
关键词:视网膜厚度儿童硫酸阿托品
HLA-B27阳性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中Th细胞亚群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及意义
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B27相关性葡萄膜炎是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约占前葡萄膜炎的40%~70%;占总病例数的10%~23%,多发生于青壮年,最常表现为非肉...
邹文军武志峰孙松张洁
泪道阻塞性疾病置管选择及疗效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根据泪道阻塞患者阻塞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置管方式,评估其术后的疗效。方法对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48例(51只眼)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排除外伤性及先天性婴幼儿道阻塞)中,20例(22只眼)慢性泪囊炎或鼻泪管阻塞的患者行鼻泪管探通+泪道再通管逆行植入术,17例(18只眼)单纯泪点、泪小(总)管阻塞者行泪小管激光成形+环形引流管植入术,11例(11只眼)泪点、泪小(总)管阻塞合并慢性泪囊炎或鼻泪管阻塞患者行泪道激光探通+联合置管。结果拔管后随访2-6个月,鼻泪管探通+泪道再通管置管组治愈率90.9%(20/22),泪小管激光成形+引流管环形植入组治愈率83.3%(15/18),泪道激光探通+联合置管组治愈率81.8%(9111)。总有效率治愈率86.3%(44/51)。结论针对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泪道阻塞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方式的置管手术,简单、有效、可行。
王庆华孙松汤伟
关键词:泪道阻塞性疾病泪道引流管
超长加压块伴环扎在大范围裂孔视网膜脱离治疗中的应用
2002年
王安悦浦丽娟孙松张清
关键词:环扎术
羟基磷灰石眼座11期眶内植入
孙松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义眼座义眼安装
羟基喜树碱对人眼Tenon's囊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
2014年
目的:研究羟基喜树碱(HCPT)对人眼Tenon's囊成纤维细胞(human Tenon's capsule fibroblasts,HTFs)的细胞周期、细胞毒性的影响,探讨其抗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取本院眼库新鲜眼球(<6h)的Tenon's囊组织,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流式细胞仪测定HCPT和丝裂霉素C(MMC)对HTFs细胞周期的影响;台盼蓝染色法鉴定HCPT和MMC对HTFs的抑制作用是否由药物的细胞毒性引起;RT-PCR检测HCPT、MMC作用24h后HTFs的Smad7 mRNA基因表达。结果:HTFs体外生长良好,可用于实验研究。不同浓度HCPT(0,0.25,1,4mg/L)作用后的HTFs细胞周期与对照组相比,G2期细胞百分数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MMC(0,0.025,0.1,0.4mg/L)作用后的HTFs细胞周期与对照组相比,G1期细胞百分数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HCPT和MMC作用后的HTFs活细胞率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mg/L HCPT,0.4mg/L MMC作用HTFs 24h后,Smad7 mRNA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PT将HTFs阻滞于G2期,MMC将HTFs阻滞于G1期;HCPT,MMC抑制HTFs的作用和药物的细胞毒性无关;HCPT抑制HTFs的增殖可能是通过上调Smad7mRNA的表达阻断TGF-β信号通路实现的。
罗莎莎范莲孙松武志峰
关键词:羟基喜树碱丝裂霉素C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