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百娥

作品数:14 被引量:71H指数:4
供职机构:临沂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合作作者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文化科学
  • 3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篇教育
  • 3篇道德
  • 3篇性别差异
  • 3篇教师
  • 2篇道德责任
  • 2篇德育
  • 2篇心理学
  • 2篇性别刻板印象
  • 2篇责任教育
  • 2篇任教
  • 2篇社会
  • 2篇统治地位
  • 2篇教育公平
  • 2篇刻板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心理
  • 1篇大学心理学
  • 1篇道德教育
  • 1篇道德行为
  • 1篇道德责任教育

机构

  • 5篇华中师范大学
  • 4篇临沂师范学院
  • 2篇临沂大学

作者

  • 11篇孙百娥
  • 1篇李中国

传媒

  • 2篇教育科学论坛
  • 2篇教学与管理(...
  • 1篇教育评论
  • 1篇理论月刊
  • 1篇教育情报参考
  • 1篇才智
  • 1篇成才之路
  • 1篇教师教育论坛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学校教育对性别差异的影响
2002年
孙百娥
关键词:教育平等行为主义学校教育性别差异
学会负责:二十二世纪道德教育的必然选择
2002年
孙百娥
关键词:道德教育德育
性别差异:教育公平的新视角
2009年
一、性别差异的形成理论 从古至今,有一种对性别差异的误解始终占着统治地位,那就是性别刻板印象。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所形成的传统文化使得性别刻板印象表现得更明显。男性始终处于统治、荣耀的地位,而女性则依附于男性生活,处于附属、被动、服从的地位。这种传统的男尊女卑、男强女弱、夫贵妻荣的性别刻板定型观念给后人的性别思想意识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孙百娥
关键词:性别差异教育公平性别刻板印象统治地位传统文化男尊女卑
性别差异:教育公平的新视角被引量:7
2008年
一、性别差异的形成理论 从古至今,有一种对性别差异的误解始终占着统治地位,那就是性别刻板印象。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所形成的传统文化使得性别刻板印象表现得更明显。男性始终处于统治、荣耀的地位,而女性则依附于男性生活,处于附属、被动、服从的地位。这种传统的男尊女卑、男强女弱、夫贵妻荣的性别刻板定型观念给后人的性别思想意识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钱铭怡对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性别刻板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大学生也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刻板印象,
孙百娥
关键词:性别差异教育公平性别刻板印象中国大学生统治地位大学心理学
学生道德责任教育研究
道德责任既是伦理学中的一个古老而关键的范畴,也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该文从伦理学的视角出发,在探讨道德责任是什么及道德责任承担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学生的道德责任观;考察了现行学校道德责任的现状并剖析了造成这...
孙百娥
关键词:道德责任责任教育道德行为
文献传递
弘扬社会公德:现代中国人的必然选择被引量:5
2001年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公共生活规则,是伴随人类发展始终的主题。社会公德的发展始终同文明的发展同步。而在中国,特别是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公德的发展远没有达到时代的要求。本文试从分析部分中国人缺乏社会公德的原因着眼,以求对其进行合理优化,提高国民素质。
孙百娥
关键词:社会公德文明
从附属到联盟:教师专业发展场域的建构——以山东省临沂市为例被引量:1
2015年
随着教师教育一体化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附属型场域结构正面临新的转型,联盟型教师专业发展场域亟待形成。本文从临沂市的实际出发,阐述联盟型教师专业发展场域的理念和目标,并提出相应的组织策略。
孙百娥李中国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场域联盟
论德育审美化——以教师作为潜在课程的视角
2008年
一、德育为什么要审美化 “德”与“美”的关系历来被人们所关注,尤其对我国这个向来十分重视德治、德育的国家来讲,美育从一开始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为德育服务的。美对道德的促进作用概括来讲在于审美活动中所固有的情感的潜移默化性和主体的自由自觉性恰恰是真正的道德产生的前提。当美的事物树立在面前,人的情感和意识会牢牢地被它所攫取和吸引,产生的这种巨大的感染力和渗透性往往是理性的认识和理解活动等所不能及的,因此审美化的德育能够很好地引发学生的道德隋感以促进德性的产生。在我国目前道德教育中,灌输、说教等过于机械、强制的教育模式大量存在,形式化的,机械化的道德教育缺乏生气和活力,与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想背离,这样的道德教育由于不能催生人们作为一个真正“道德的人的兴趣”,从而就很难达到促使人的真正的德性产生的目的。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道德教育的审美化问题就更显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孙百娥
关键词:审美化德育潜在课程教师潜移默化审美活动
中小学道德责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7年
本文考察了现行的中小学责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责任教育的对策,责任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学会负责。
孙百娥
关键词:责任教育
关于教师权威存在的合理性被引量:49
2002年
孙百娥
关键词:教师权威教师修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