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磊

作品数:12 被引量:50H指数:6
供职机构: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装备部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微重力
  • 5篇立位
  • 5篇立位耐力
  • 4篇动脉
  • 4篇血管
  • 4篇模拟微重力
  • 3篇胸主动脉
  • 3篇失重模拟
  • 3篇主动脉
  • 3篇航天
  • 3篇肺动脉
  • 2篇悬吊大鼠
  • 2篇血管反应
  • 2篇血管反应性
  • 2篇血容量
  • 2篇载人
  • 2篇载人航天
  • 2篇微重力条件
  • 2篇模拟失重
  • 2篇内皮

机构

  • 12篇航天医学工程...
  • 2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2篇孙磊
  • 10篇汪德生
  • 9篇向求鲁
  • 9篇任维
  • 4篇马铁民
  • 3篇梁文彬
  • 3篇宿双宁
  • 3篇董建文
  • 3篇刘朝霞
  • 1篇姜世忠
  • 1篇沈羡云

传媒

  • 10篇航天医学与医...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中华航空航天...

年份

  • 2篇2003
  • 1篇2002
  • 4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模拟微重力或微重力时血容量减少对立位耐力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0年
航天后立位耐力降低普遍存在 ,其机理仍不清楚。一般认为血容量减少是航天后立位耐力降低的一个重要因素。现有对抗航天后立位耐力降低的措施均与血容量有关。微重力 ( μG)和模拟 μG时研究表明 :μG与现有模拟 μG模型时人体生理学变化的主要差异表现在低压区循环和体液、电解质代谢。细胞外体液主要受心肺反射调节。因此 ,采用适当的模拟 μG模型研究低压区循环、心肺反射变化的时间过程 ,对认识立位耐力降低机理和制定更有效的对抗立位耐力降低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汪德生任维向求鲁孙磊
关键词:微重力立位耐力血容量
航天活动各阶段动脉血压的变化被引量:1
2001年
人体动脉血压 (BP)是 4大生命体征之一 ,动脉血压某种程度上可反映心血管功能状态。国外载人航天活动各阶段动脉血压总是作为一种重要的心血管参数。虽然航天中有关血压的报道不尽一致 ,航天后立位应激时低血压普遍存在 ,航天后立位耐力降低的机理实质上是航天后立位低血压的机理。本文对国外载人航天活动各阶段有关动脉血压的报道和航天后立位低血压的机理研究作一简要概述。
汪德生任维向求鲁孙磊刘朝霞宿双宁
关键词:航空航天医学载人航天血压动脉血压
21d模拟失重家兔股静脉血管反应性的变化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研究模拟失重对下肢静脉系统的影响。方法将雄性新西兰家兔 2 4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水平限动组和头低位限动组 ,每组 8只。利用离体血管环灌流技术 ,测量了 2 1d水平限动及 - 2 0°头低位限动家兔股静脉对组胺 (Ht)、苯肾上腺素 (PE)和氯化钾 (KCl)的收缩反应以及对乙酰胆碱 (ACh)和硝普钠(SNP)的舒张反应。结果 2 1d水平限动及头低位限动家兔股静脉对较高浓度PE和KCl的收缩反应均显著下降 (P <0 .0 5 ) ;对Ht的收缩反应有下降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对ACh和SNP的舒张反应无显著变化。结论 2 1d模拟失重后家兔后肢深静脉对血管活性物质的收缩反应性下降 。
梁文彬姜世忠沈羡云董建文马铁民孙磊
关键词:模拟失重血管反应性立位耐力血管活性物质
尾部悬吊大鼠胸主动脉及肺动脉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6
2001年
目的观察模拟失重时大小循环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mRNA(NOSmRNA)表达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为模拟失重时血管局部调节的适应机理研究提供资料。方法采用Wistar大鼠 30°尾部悬吊模拟失重效应 ,原位杂交技术观察悬吊 7d(TS7组 )、1 4d(TS1 4组 )及对照 (CON组 )胸主动脉、肺动脉内皮细胞eNOSmRNA和iNOSmRNA表达变化。结果TS7组胸主动脉和肺动脉内皮细胞eNOSmRNA和iN OSmRNA的升高非常显著 ;TS1 4组肺动脉内皮细胞eNOSmRNA的升高仍非常显著而胸主动脉回到对照水平 ,TS1 4组胸主动脉内皮细胞iNOSmRNA回到对照水平而肺动脉下降非常显著。结论模拟失重对大循环动脉内皮细胞eNOSmRNA和iNOSmRNA的影响趋势相似 ,而对肺循环动脉影响趋势不同 ,归因于模拟失重初期由下体转移而来的体液进入大小循环高峰期的时间过程不同 ,可能是模拟失重时局部调节功能降低的一种重要表现 。
汪德生孙磊任维董建文马铁民向求鲁
关键词:尾悬吊主动脉内皮细胞肺动脉一氧化氮合酶
尾部悬吊大鼠胸主动脉和肺动脉舒张反应性的动态变化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研究模拟微重力 (SM)时大小循环动脉血管舒张反应性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为SM时大小循环血管局部调节的适应机理和立位耐力降低机理的研究积累资料。 方法 采用 - 30°尾部悬吊大鼠模型模拟微重力的生理效应 ,研究对照组 (CON组 )、悬吊 7d组 (TS7组 )和悬吊 14d组(TS14组 )离体灌流的胸主动脉 (TA)和肺动脉 (PA)环的反应性。 结果  TS7组 TA和 PA舒张反应显著增强 ;TS14组 PA反应有减弱趋势而 TA仍有增强。去内皮 PA对硝普钠的舒张反应 3组间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模拟微重力时大小循环动脉舒张反应的不同变化 ,是局部调节功能降低的表现 ,可能对
汪德生孙磊任维马铁民董建文梁文彬向求鲁
关键词:模拟微重力胸主动脉肺动脉立位耐力
微重力条件下人体体液调节模型的分析与改进思考被引量:3
2000年
航天和模拟微重力时研究表明 :微重力与现有模拟微重力模型时人体生理学变化的主要差异表现在低压区循环和体液、电解质代谢。微重力生理研究的人体模型在进一步了解微重力对人体的生理影响和机理中不可缺少 ,有必要将现有人体模拟微重力模型加以改进。利用人体不同角度和不同压力制度的立位倾斜 (HUT)加下体正压、头低位卧床 (HDT)加上体负压 ,测量心血管参数、体液调节因子、肾排泄的有关指标 ,与航天中的相应指标对照 ,筛选出更接近于微重力状态的人体模拟微重力模型 ,使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汪德生任维向求鲁孙磊
关键词:失重模拟卧床实验浸水航空航天医学
尾部悬吊7d大鼠肺动脉反应性的变化(英文)被引量:9
2001年
目的阐明模拟微重力因素对肺循环局部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尾部悬吊大鼠模型模拟微重力效应 ,制备离体动脉环测定肺动脉对几种血管活性物质的反应性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尾部悬吊 7d内皮完整组大鼠肺动脉对氯化钾 ( 1 0~ 70mmol/L)的收缩反应无显著性变化 ,对苯肾上腺素( 1 0 - 9~ 1 0 - 5 mol/L)的收缩反应明显降低 ,对乙酰胆碱 ( 1 0 - 9~ 1 0 - 5 mol/L)的舒张反应增强 ,对卡托普利 ( 1 0 - 5~ 3× 1 0 - 3 mol/L)的舒张反应无明显变化。尾部悬吊 7d去内皮组大鼠肺动脉对氯化钾、苯肾上腺素、硝普钠的反应性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尾部悬吊 7d引起大鼠肺动脉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 (NO)增加 ,肺动脉舒张功能增强。
孙磊汪德生任维向求鲁
关键词:失重模拟血管反应性内皮细胞
航天活动各阶段心电图和心动时相的变化及其机理分析被引量:4
2000年
心电图 (ECG)仍是国外载人航天活动各阶段中连续医学监测的唯一技术。我国载人航天计划中ECG也作为重要的医监项目。采用ECG ,可动态观察人体 4大生命体征之一的脉搏 (或心率 )和心功能 ,与ECG有关的心动时相是反映心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系统了解国外载人航天活动中ECG和心动时相的变化及其机理对我国载人航天中紧急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对此作了较系统的回顾与分析。
汪德生任维向求鲁孙磊刘朝霞宿双宁
关键词:载人航天心电图
航天中各阶段心脏动力学变化被引量:1
2002年
人体正常动脉血压的维持依赖于心功能正常。国外载人航天活动各阶段心脏动力学参数是检测的重点之一。虽然航天中有关心脏动力学参数的报道不尽一致 ,但一般都观察到航天后立位应激时心脏动力学参数有较大变化 ,立位耐力降低的机理尚不清楚 ,心脏动力学变化对立位耐力的影响也有待探讨。本文对国外载人航天活动各阶段有关心脏动力学的变化及变化机理作一简要概述。
汪德生任维向求鲁孙磊刘朝霞宿双宁
关键词:航天心脏动力学立位耐力心血管调节
模拟失重或微重力条件下中心静脉压变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1999年
微重力(μG)时体液头向转移可能是引起机体一系列变化的始动力。中心静脉压(CVP) 是衡量模拟失重(SW)或μG时体液头向转移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持续监测心充盈压唯一可能的手段。同时CVP与神经体液调节关系密切。近年航天医学研究表明:μG早期没有出现CVP升高,与以前SW 的结果存在直接矛盾。本文概述SW 时CVP的变化、μG时CVP的变化、SW 或μG时的防护措施对CVP的影响和μG时CVP下降机理,阐明应建立更合适的1 GSW 模型,并提出进行低压区特别是肺循环及多系统综合研究的必要性。
汪德生孙磊向求鲁任维
关键词:模拟失重微重力中心静脉压肺循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