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CT
  • 3篇肿瘤
  • 3篇CT诊断
  • 2篇多平面重建
  • 2篇颅底
  • 2篇颅底骨
  • 2篇颅底骨折
  • 2篇骨折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癌
  • 1篇性病
  • 1篇血清
  • 1篇血清检测
  • 1篇炎性
  • 1篇炎性病变
  • 1篇婴儿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检查
  • 1篇幽门狭窄

机构

  • 9篇连云港市第一...

作者

  • 9篇孙西军
  • 5篇刘雨成
  • 3篇黄连庆
  • 3篇周胜利
  • 3篇张波
  • 3篇张树宝
  • 3篇荣文霞
  • 2篇何银
  • 2篇陆武
  • 1篇刘永保
  • 1篇肖云峰
  • 1篇刘海红
  • 1篇卞光军
  • 1篇徐春玲
  • 1篇田岳华
  • 1篇何遂
  • 1篇刘淑华
  • 1篇韩建明
  • 1篇刘玉
  • 1篇郝丽

传媒

  • 2篇上海医学影像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河北医学
  • 1篇淮海医药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第八届全国临...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超声与X线造影诊断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对比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比较超声和X线造影对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IHP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1例临床疑诊IHPS的呕吐患儿进行超声和X线造影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临床治疗结果比较,超声对IHPS的诊断符合率为95.08%,Youden指数89.31%,Kappa值0.875;X线造影对IHPS的诊断符合率为93.44%,Youden指数75.00%,Kappa值0.816。结论超声和X线造影诊断IHPS均较准确、可靠,超声检查更简便易行,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当超声检查结果为阴性而患儿临床表现明显时,应结合X线造影结果,有利于及早明确诊断。
巴双韩建明于明刘玉孙西军郝丽
关键词: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X线超声检查造影剂
腮腺混合瘤的CT诊断
2001年
目的 评价CT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混合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腮腺混合瘤,CT均表现为界限清晰,密度高于正常腮腺,其内有时可伴有囊变或斑点状钙化,其中24例为单侧,2例双侧;肿块大小1.6-4.8cm,其中23例密度高于正常腮腺,4例肿块内有小囊变,3例内可见斑点状钙化,9例增强的后肿块有不同程度强化。结论 CT检查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荣文霞刘雨成孙西军
关键词:腮腺混合瘤CT
螺旋CT高分辨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对颅底骨折的诊断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通过螺旋CT高分辨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utipleplanarreconstruction,MPR)技术与常规扫描诊断颅底骨折的对照比较,进一步探讨螺旋CT高分辨扫描及MPR技术对颅底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5例临床怀疑颅底骨折的脑外伤病人除进行头颅常规CT扫描外,又对其颅底进行高分辨扫描及MPR。结果65例脑外伤病人颅底高分辨CT扫描及MPR发现颅底骨折58例194处,其中线样骨折76处,粉碎骨折118处;而常规CT扫描发现颅底骨折52例111处,其中线样骨折49处,粉碎骨折62处,6例颅底骨折被漏诊,83处骨折不能明确显示。薄层高分辨及MPR图像能清晰显示骨折线,并且每个病例有多幅图像支持诊断,与颅底常规CT扫描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40.82,p<0.005)。结论对颅脑外伤病人进行CT检查时,增加颅底薄层高分辨扫描及MPR,能提高颅底骨折的检出率,减少漏诊。对临床硬脑膜修补的筛选、预防颅内感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陆武黄连庆孙西军张波周胜利刘雨成张树宝
关键词:颅底骨折多平面重建MPR粉碎骨折脑外伤漏诊
影像学检查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肺癌诊断及病理分型的价值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几种常用肿瘤标记物CEA、NSE、LTA检测与影像学诊断对肺癌的检查及病理分型相关研究。资料与方法 选择 190例肺部病变的患者 ,均摄胸部X线平片和CT扫描及肿瘤标记物CEA、NSE、LTA外周血清检测。结果  (1)CT诊断鳞癌 5 0例、腺癌 4 6例、小细胞性未分化癌 14例、良性病变 2 0例、未定型 6 0例。 (2 )三项肿瘤标记物检测水平及敏感性鳞癌LTA为 85 .3% ,腺癌CEA为 86 .9% ,小细胞未分化癌NSE为 93.3%。 (3)影像学诊断与肿瘤标记物相结合 ,定性诊断及病理分型上升率鳞癌为 14 .7% ,腺癌 11.5 % ,小细胞未分化癌为 4 6 .7%。结论 影像学检查与几种常见肿瘤标记物检测结合在肺癌的诊断、病理分型及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起着重要的作用 。
刘雨成孙西军徐春玲何银田岳华何遂刘永保刘淑华刘海红
关键词:影像学检查血清检测肿瘤标志物肺癌
螺旋CT薄层高分辨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对颅底骨折的诊断
随着螺旋CT硬件及软件的发展,各种扫描技术及图像后处理技术亦不断被研究开发,颅底薄层高分辨CT扫描及MPR技术,能从不同角度清晰地显示颅底骨质情况,与常规扫描比较能明显提高颅底骨折的检出率。本文介绍了螺旋CT薄层高分辨扫...
陆武黄连庆孙西军张波周胜利刘雨成张树宝
关键词:颅底骨折多平面重建
文献传递
时间-密度曲线在常见脑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探讨时间 密度曲线在常见脑肿瘤CT动态增强扫描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 46例脑瘤患者进行固定层面、时间、速度、剂量增强扫描 ,然后用CT功能软件时间 密度曲线进行后处理并分析。结果  15例脑膜瘤平均峰值10 9HU ,增强高度 5 9.8HU ,峰时 97s ,曲线以速升 亚速降 缓降型为主 (60 % ) ;19例胶质瘤平均峰值 70 .1HU ,增强高度 2 5 .4HU ,峰时2 2 3s ,曲线以亚速升 缓升型为主 (5 2 .6% ) ;转移瘤平均峰值 74.5HU ,增强高度 3 3 .5HU ,峰时 95 .8s ,曲线以速升 缓降型为主 (67% )。结论 平均峰值与增强高度脑膜瘤与胶质瘤、转移瘤差别非常显著 (P <0 .0 1) ,到达峰值时间 ,胶质瘤与脑膜瘤、转移瘤差别非常显著 (P <0 .0 1)。各种肿瘤的时间 密度曲线表现不一 ,对肿瘤的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
张树宝刘雨成黄连庆孙西军周莹何银
关键词:时间-密度曲线脑肿瘤CT
卵巢肿瘤31例的CT诊断
2003年
目的 探讨卵巢肿瘤的 CT表现 ,提高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正确性。方法 回顾经 CT检查、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 3 1例 3 5个瘤块的全部资料 ,分析其肿瘤的 CT特征表现。结果  CT诊断与术后病理对照 ,定位诊断符合率为 96.7% ( 3 1/ 3 0 ) ;其中良性肿瘤 18例 ,CT术前诊断 17例 ,诊断符合率为 94.4% ( 18/ 17) ;恶性肿瘤 13例 ,CT术前诊断 11例 ,诊断符合率为 84.6% ( 13 / 11)。肿瘤根据 CT表现分三种类型 ,即囊性、实性和囊实性 ,其中囊性肿块 88.9%为良性 ,实性肿块 66.7%为恶性 ;而囊实性肿块的良恶性分别为 5 6.5 %和 43 .5 %。结论 CT检查可很好显示肿瘤的内部及周围结构 ,对定位。
荣文霞孙西军张波
关键词:卵巢肿瘤CT
CT扫描对鼻腔鼻窦炎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1999年
本文报告80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鼻腔鼻窦炎性病变的CT表现,所有患者均采用冠状位CT扫描及扫描后再次重建放大处理,CT明显优于平片,特别是CT能很好地显示复杂的鼻腔结构及各鼻窦的开口,及鼻腔鼻窦炎症所致粘膜软组织病变及骨吸收破坏。 1 材料与方法 本组80例,男54例,女24例;年龄23~72岁,平均34岁。多发症状为涕血、鼻塞、脓涕、头痛。
周胜利孙西军肖云峰卞光军
关键词:CT鼻窦炎
胆囊癌的CT诊断与价值探讨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回顾性分析 2 2例胆囊癌的CT表现 ,探讨胆囊癌的CT影像学特征 ,讨论胆囊癌的CT诊断及其价值。方法 :对 2 2例经CT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资料 ,分析其CT表现。结果 :CT表现归纳为①胆囊壁增厚 ,其中局限性增厚 11例 ,弥漫性不规则增厚 2例 ;②胆囊区及胆囊腔内肿块 ,其中腔内 6例 ,胆囊区 2例 ;③合并胆囊结石 9例 ;④直接侵犯肝脏及肝内转移 9例 ,10例合并肝内外胆囊管扩张 ;⑤肝门及胰周淋巴结转移 6例。结论 :CT具有对软组织分辨率高 ,不受肠气干扰等优点 ,能清晰显示胆囊区肿块 ,并能区分腔内肿块的范围及了解对周围脏器的侵犯。胆囊癌的CT诊断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估计预后有其重要价值。
孙西军荣文霞
关键词:胆囊癌C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