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核磁共振
  • 2篇核磁共振成像
  • 1篇低剂量
  • 1篇低剂量螺旋C...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瘤
  • 1篇硬化斑块
  • 1篇树模型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 1篇肿瘤
  • 1篇粥样硬化斑块
  • 1篇卒中
  • 1篇膝关节

机构

  • 4篇郑州大学第五...

作者

  • 4篇宋燕
  • 1篇郭辉
  • 1篇吴峰
  • 1篇李冰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辅助诊断中的意义。方法:观察61例肺癌患者和5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的CT片,对边缘情况、毛刺征、小泡征等放射学特征进行量化,结合临床资料对肺癌相关的危险因素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采用有意义的因素分别建立决策树、logistic回归2种肺癌诊断模型。采用筛检实验评价指标和ROC曲线比较2种模型对预测集样本的预测效果。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边缘情况、毛刺征、小泡征及纵隔肿大淋巴结对鉴别诊断肺癌意义较大;logistic回归模型对预测集的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89%、84.00%、85.59%、86.89%、84.00%,决策树模型上述指标分别为95.08%、86.89%、90.99%、89.23%、93.48%;logistic回归模型和决策树模型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4(0.775-0.914)和1.000(0.967-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73,P〈0.05)。结论:建立的决策树模型诊断肺癌的效果优于logistic回归模型。
宋燕
关键词:肺肿瘤低剂量螺旋CT决策树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CT、MRI表现特征,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9例,均行头颅CT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7例病灶呈"哑铃形",2例呈圆形。所有病灶周围无水肿,内无钙化及囊变。CT平扫8例为均匀等或稍高密度,1例为不均匀高密度。MRI平扫T1WI 4例等、4例稍低、1例略高信号;T2WI 8例均匀高信号、1例混杂高信号。CT增强扫描呈均匀中度强化2例,显著强化7例。MRI增强9例均显著强化,其中4例增强早期强化不均匀,晚期呈延迟填充强化特征。DWI 6例等信号,稍高2例,混杂信号1例。ADC图均呈明显高信号,ADC值(1.48±0.34)×10-3 mm3/s。结论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具有一定的CT、MRl表现特征,CT及MRl检查对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宋燕
关键词: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
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高分辨磁共振特点及应用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基础研究相应高分辨磁共振(MRI)特点,探讨其对临床干预的指导意义。方法用彩超筛选出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行高分辨MRI检查,检查序列包括T1WI、T2WI、质子加权成像(PDWI)和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等。其中62例患者检查后1周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对术后斑块标本进行H-E染色,观察脂质纤维成分、纤维帽、脂质坏死池、板块内出血、钙化等并与高分辨MRI逐层对比分析。结果 62例斑块中48例(77%)有脂质坏死核心,脂质坏死池在T1WI、T2WI、PDWI上呈高信号,在3DTOF上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40例(65%)合并钙化,钙化部分在各序列上均呈低信号;25例(40%)出现斑块内出血,斑块内出血随着出血时间不同而呈现不同的信号;43例(69%)斑块合并有纤维化,纤维化在3DTOF上呈等信号,在T1WI、T2WI和PDWI上呈高信号或稍高信号;10例(16%)斑块合并血栓,"黑血"技术T1WI和T2WI对血栓较敏感。结论高分辨MRI不同序列检查可以显示斑块结构特点及成分特征,可以评价斑块的稳定性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宋燕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核磁共振成像脑卒中
对比MRI检查和常规CT检查在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对比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和常规CT检查在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96例疑似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实验组患者给予MRI检查,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CT检查,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两种检查方式对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实验组总检出率为87.5%,与关节镜的总检出率93.75%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总检出率为79.17%,明显低于关节镜总检出率9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CT检查相比,MRI检查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检出率更高,能为临床诊断提高可靠依据,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吴峰郭辉夏燕娜齐丽丹李冰宋燕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膝关节半月板损伤C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