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伟

作品数:43 被引量:327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保定市科技局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2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6篇抑郁
  • 15篇双相
  • 10篇双相障碍
  • 9篇抑郁症
  • 7篇激素
  • 6篇首发
  • 6篇情感障碍
  • 6篇精神分裂症
  • 6篇分裂症
  • 5篇躁狂
  • 5篇双相情感障碍
  • 5篇量表
  • 4篇心境稳定剂
  • 4篇血浆皮质醇
  • 4篇抑郁障碍
  • 4篇抑郁症患者
  • 4篇少年
  • 4篇皮质
  • 4篇皮质醇
  • 4篇青少年

机构

  • 34篇河北省第六人...
  • 8篇济宁医学院
  • 7篇河北省精神卫...
  • 2篇河北金融学院
  • 2篇河北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41篇崔伟
  • 25篇崔利军
  • 20篇严保平
  • 13篇栗克清
  • 12篇成玉敏
  • 12篇张云淑
  • 8篇郑冬瑞
  • 6篇孙秀丽
  • 6篇于雪竹
  • 6篇张欣
  • 6篇李媛媛
  • 5篇于丽燕
  • 5篇于超
  • 5篇桑文华
  • 5篇高景娜
  • 4篇张旭静
  • 4篇付希光
  • 4篇赵素银
  • 4篇狄亚琴
  • 4篇刘伟

传媒

  • 5篇中国神经精神...
  • 4篇临床精神医学...
  • 4篇中国健康心理...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2014中华...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精神医学杂志
  • 1篇医学研究与教...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6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2
  • 2篇2011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伴精神病性症状躁狂首发双相障碍Ⅰ型患者疾病特征及长期功能预后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比较伴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躁狂首发双相障碍I型患者人口学特征、疾病特征、治疗情况,以及7年后的整体功能水平。方法纳入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首次躁狂发作患者147例,根据首次发作是否伴精神病性症状,分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组和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收集首次发作时人口学特征,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评分、精神疾病家族史、是否伴自杀行为、是否伴3级及以上危险行为、是否伴精神病性症状等疾病特征,复发情况和治疗情况。于第2年、第4年、第7年进行随访,收集复发情况、复发次数、是否伴精神病性症状、是否伴自杀或3级及以上危险行为、治疗情况等资料。第7年末次随访时采用整体功能评定量表(global assessment function,GAF)评估整体功能水平。结果101例(68.7%)患者完成7年随访。伴精神病性症状组33例(32.7%)。伴精神病性症状组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相比,首次发作时SSRS总分(36.85±9.81 vs.40.93±8.57)、主观支持分(21.24±5.37 vs.23.72±4.85)、客观支持分(7.27±3.10 vs.8.78±3.35)较低(P<0.05);首次发作接受治疗时,伴精神病性症状组首选抗精神病药物者比例高(60.6%vs.36.8%,P=0.024);伴精神病性症状组首次急性期治疗时间长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42.58±20.92)d vs.(35.13±14.04)d,P=0.039]。7年间伴精神病性症状组伴精神病性症状发作次数占比[0.67(0.33,0.95)vs.0.00(0.00,0.25)]、伴自杀行为的抑郁发作次数占比[0.00(0.00,1.00)vs.0.00(0.00,0.00)]、伴3级及以上危险行为躁狂发作次数占比[0.33(0.00,0.58)vs.0.00(0.00,0.33)]高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P<0.05)。7年后,伴精神病性症状组GAF分低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64.18±10.15 vs.68.54±9.71,P=0.039)。结论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首发躁狂患者相比,伴精神病性症状首发躁狂患者自杀、暴力攻击行为发生率高,首次治疗时以抗精神病药物为主、�
芦云平崔伟于超郑冬瑞严保平崔利军
关键词:精神病性症状疾病特征预后
复发性抑郁与双相抑郁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对照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复发性抑郁障碍及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差异。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ifth Edition,DSM-5)诊断标准的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94例(复发性抑郁组),双相抑郁障碍患者97例(双相抑郁障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 item,HAMD-17)评估患者抑郁严重程度,入组后次日晨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两组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双相抑郁组的T4水平为(6.861±1.897)μg/dL,低于复发性抑郁组的(7.896±1.818)μg/dL(F=3.769,P=0.048)。两组间T3、FT3、FT4、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轻中度及重度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双相抑郁障碍患者较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的血清T4水平低,可为早期识别双相情感障碍提供一定参考。
史玲杨永涛崔伟郭艳梅张丽丽崔利军
关键词:双相抑郁甲状腺功能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优势认知行为治疗改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希望感的随机对照试验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优势认知行为治疗(SBCBT)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希望感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符合ICD-10轻中度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89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配至联合治疗组(n=44)与舍曲林组(n=45)。联合治疗组在舍曲林治疗基础上接受8次SBCBT干预。使用希望特质量表(ADHS)、汉密顿抑郁量表-17(HAMD-17)、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在基线及6周干预后评估。结果:6周干预后,两组的ADHS总分均高于基线(均P<0.001),HAMD-17、HAMA评分均低于基线(均P<0.001);联合治疗组ADHS总分高于舍曲林组,而HAMD-17、HAMA评分均低于舍曲林组(均P<0.001)。相关性分析表明,ADHS总分差值与HAMD-17差值、HAMA差值均呈正相关(r=0.46、0.29,P<0.001或P<0.01)。结论:优势认知行为治疗能够改善轻中度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提升其希望感。
贺方宋红静宋红静张丽丽张欣张香云张欣
关键词:青少年抑郁
双相障碍患者的攻击行为被引量:9
2015年
综述国内外近年来有关双相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研究。
崔伟王学义严保平
关键词:双相障碍
伴自杀自伤行为的青少年情感障碍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对照研究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索青少年情感障碍患者自杀/自伤行为与神经免疫炎性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入组病例符合DSM-5单、双相障碍目前为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年龄为15~24岁,共78例,不伴自杀自伤组26例,伴自杀自伤组52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HA)、32项轻躁狂症状清单(HCL-32)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于入院次日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样本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伴自杀自伤组女性(75.00%)高于男性(25.00%)(χ^(2)=4.875,P=0.027)、平均年龄(16.73±2.09)岁小于不伴自杀自伤组(18.69±2.46)岁(t=3.683,P<0.001);伴自杀自伤组抗炎细胞因子中IL-4(F=9.261,P=0.003)、IL-13(F=4.462,P=0.038)表达水平均低于不伴自杀自伤行为组。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伴自杀自伤行为情感障碍患者的危险因素为年龄(OR=0.504)、女性(OR=9.141)、双相Ⅱ型(OR=3.235)、IL-4(OR=0.964)、IL-13(OR=0.952)。结论双相Ⅱ型、女性、年龄偏小及IL-4、IL-13表达水平明显的降低是青少年情感障碍自杀自伤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
崔利军杨永涛崔伟张丽丽郭艳梅
关键词:情感障碍自杀自伤炎性细胞因子青少年
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影响因素、临床特征及其干预
桑文华栗克清严保平杜波孙秀丽张云淑崔利军崔伟张彦恒刘建丛于雪竹
课题研究为了抑郁障碍的特点,排除性别混杂因素及可能的双相障碍的患者,选择了复发性女性抑郁障碍患者进行研究。结合河北省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资料,反应了双重抑郁症的共病情况、睡眠质量及疾病的严重程度。该研究同时对轻性抑郁...
关键词:
关键词:抑郁症流行病学调查健康教育
210例精神分裂症精神残疾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目的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残疾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健全社区康复体系,可减缓社会功能缺陷。方法采用自制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问卷及WHO残疾评定量表(WHO-DASⅡ),对来源于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2009年4月~2010年9月...
成玉敏严保平于丽燕付希光崔伟狄亚琴桑文华孙秀丽
文献传递
双相情感障碍中心境稳定剂的处方方式调查被引量:22
2014年
目的了解河北省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心境稳定剂的处方方式,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编的患者药物使用调查表及不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对河北省11个地市的39家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中518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进行处方方式调查。结果 397例(76.3%)患者接受心境稳定剂治疗,主要是丙戊酸钠、碳酸锂及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的联合治疗占94.5%(375/397)。抑郁发作(54.5%)及混合发作(66.7%)时应用心境稳定剂的频率低于躁狂发作(83.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9)。应用心境稳定剂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1%(191/397),以便秘、体重增加、嗜睡、静坐不能、震颤及口干为常见。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症状缓解期为参照,目前疾病发作类型中抑郁发作的患者应用心境稳定剂的频率较低(OR=2.549,P=0.018)。结论双相情感障碍中心境稳定剂的应用以丙戊酸盐及碳酸锂为主,抑郁发作时应提高心境稳定剂的应用频率。
严保平崔伟成玉敏张云淑栗克清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心境稳定剂处方调查
双相障碍不同首选用药间处方方式、不良反应、经济负担、依从性比较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比较首选心境稳定剂和首选抗精神病药治疗的双相障碍患者处方方式、不良反应、经济负担及药物治疗依从性等。方法对河北省11个地市39家精神卫生机构中接受心境稳定剂或抗精神病药治疗的240例双相障碍患者,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临床总体印象病情严重程度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s scale-severity of illness,CGI-SI)、不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药物依从性评定量表(medication adherence rating scale,MARS)进行社会人口学、疾病临床特征、处方方式(联合用药情况)、精神类药物花费、不良反应及治疗依从性等方面的调查。结果首选抗精神病药治疗者(抗精神病药组)152例(63.3%),首选心境稳定剂治疗者(心境稳定剂组)88例(36.7%)。抗精神病药组与心境稳定剂组相比,住院患者构成比(90.1%vs.76.1%)、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患者构成比(27.0%vs.11.4%)、不良反应发生率(46.1%vs.31.8%)、精神类药物日花费(中位数12.00元vs.8.37元)和总花费(中位数344.61元vs.144.64元)均较高(P<0.05)。但两组间药物处方方式、不良反应严重程度、MARS总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河北省双相障碍患者以首选抗精神病药治疗为主,但首选抗精神病药并未减少之后的联合用药,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药物经济负担均明显高于首选心境稳定剂治疗者,所以心境稳定剂仍应作为双相障碍主要首选用药。
崔伟张云淑严保平栗克清崔利军成玉敏张欣
关键词:双相障碍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经济负担
210例精神分裂症精神残疾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残疾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制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问卷及WHO残疾评定量表(WHO-DA SⅡ),对来源于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2009年4月-2010年9月进行精神疾病残疾鉴定的资料齐全的2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精神残疾等级评定以中度(44.8%),轻度(34.3%)为主。精神残疾等级与年龄、病程呈显著的正相关(r=0.191,0.309;P<0.001)。以WHO-DA SⅡ总分为自变量,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只有病程与病情严重程度呈独立相关(t=3.914,P<0.001)。以病程≤10年及病程>10年的患者比较,WHO-DA SⅡ总分及理解与交流、身体移动、与人相处、生活活动、社会参与等因子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的精神残疾随病程的延长而逐渐加重,健全社区康复体系,可减缓社会功能缺陷。
成玉敏严保平于丽燕付希光崔伟狄亚琴桑文华孙秀丽
关键词:精神卫生精神分裂症精神残疾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