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林丽

作品数:68 被引量:1,239H指数:19
供职机构:上海市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6篇天文地球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4篇气候
  • 14篇气温
  • 13篇城市
  • 10篇遥感
  • 8篇降水
  • 8篇长江
  • 8篇长江三角
  • 8篇长江三角洲
  • 8篇城市化
  • 6篇气温变化
  • 5篇台风
  • 5篇气候要素
  • 5篇卫星遥感
  • 5篇净初级生产力
  • 5篇初级生产力
  • 4篇地表
  • 4篇影响因素
  • 4篇植被
  • 4篇土地利用
  • 4篇气候特征

机构

  • 46篇上海市卫星遥...
  • 35篇上海市气候中...
  • 20篇上海市气象局
  • 8篇东北林业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气象局国...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国家卫星气象...
  • 3篇东华大学
  • 3篇解放军理工大...
  • 2篇复旦大学
  • 2篇青岛理工大学
  • 2篇上海应用技术...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气象局广...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浙江省环境监...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68篇崔林丽
  • 37篇史军
  • 6篇范文义
  • 4篇周伟东
  • 4篇史军
  • 4篇梁萍
  • 4篇葛伟强
  • 4篇杨引明
  • 3篇贺千山
  • 3篇杨何群
  • 3篇谈建国
  • 3篇田展
  • 3篇高志强
  • 3篇王桂玲
  • 3篇周红妹
  • 2篇刘纪远
  • 2篇杨玉华
  • 2篇穆海振
  • 2篇肖风劲
  • 2篇唐娉

传媒

  • 4篇资源科学
  • 4篇地理学报
  • 4篇长江流域资源...
  • 4篇高原气象
  • 3篇地理科学
  • 3篇热带气象学报
  • 3篇自然资源学报
  • 3篇第五届长三角...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气象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遥感学报
  • 2篇第五届长三角...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大气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12篇2008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 2篇2001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江三角洲气温变化特征及城市化影响被引量:48
2008年
基于长江三角洲国家基本/基准站历史气象资料和区域人口资料,分析了1959~2005年和1981~2005年期间长江三角洲气温的年和季节变化特征,气温变化在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镇站之间的差异,以及城市化效应对气温的增温率和增温贡献率。结果表明,过去47年和25年期间,长江三角洲年均气温、年均最高和最低气温都显著增加,增温率都是冬季和春季较高,夏季最低。大城市站增温率明显高于小城镇和中等城市站,城市化效应对大城市气温基本上都是增温作用,其中对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温率及贡献率最大,对平均最高气温都最小。长江三角洲气温变化趋势和增温率、城市化效应的增温率及增温贡献率与其他地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崔林丽史军杨引明李贵才范文义
关键词:气温变化城市化效应长江三角洲
1959年-2005年长江三角洲气候要素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21
2008年
利用长江三角洲国家基本,基准站历史气候数据,分析了长江三角洲主要气候要素在1959年-2005年的时空变化特征和趋势。结果表明,1959年~2005年期间,长江三角洲气温显著升高,相对湿度、风速和日照时数都显著减少,而降水量和0cm地温变化趋势不显著。蒸发量在1959年~2001年期间显著减少。在1980年后,气温加速升高,相对湿度加速减少,0cm地温显著升高。风速、日照时数和蒸发量则在1991年以后变化趋势都不显著。除个别站点外,整个长江三角洲气温显著升高,风速显著降低,日照时数显著减少,降水量变化不显著。相对湿度在长江三角洲多数地区显著降低。总云量在长江三角洲西部显著减少,低云量在苏南和浙江大部分地区都显著变化。0cm地温在江苏高邮-溧阳、浙江鄞州-慈溪和上海地区显著增加,蒸发量除在长江三角洲西北、杭州湾附近和衢州、丽水、浦城站外都显著减少。城市化对在长江三角洲年均气温、相对湿度和0cm地温变化的影响较为突出,而对年降水量、风速、低云量、日照时数和蒸发量变化的影响较小。
史军崔林丽周伟东
关键词:气候要素气候变化城市化长江三角洲
华东沿海热带气旋移动和降水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基于TRMM 3B42RT 3h降水资料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500hPa分析场资料,借助于GIS空间分析方法,对热带气旋降水大值区的分布落区与移动路径之间的空间关系进行了统计叠置,分析了2000~2009年共29个登陆华东沿海或进入华东近海海域的热带气旋的路径、强度、降水的空间分布以及500hPa环流形势对其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不同500hPa环流形势对登陆热带气旋的移动路径及降水的空间分布型态有规律可循,其中中高纬西风带环流形势(50°N以北)以及副高西脊点所处的位置在热带气旋路径和降水分布型的业务预报中起着重要的指示作用。
崔林丽杨引明刘红亚方翔
关键词:热带气旋降水分布
基于MODIS数据的近八年长三角城市群热岛特征研究
利用MODIS接收系统接收的hdf数据来反演地表温度,首先通过数据挑选少云覆盖图像,再用多波段综合法去云,利用近八年的MODIS历史资料选择劈窗算法反演计算给出了长三角平均地表温度分布图,以长三角作为一个整体研究热岛效应...
葛伟强周红妹杨何群贺千山崔林丽
关键词:劈窗算法长三角城市群
文献传递
中国华东及其周边地区NDVI对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响应被引量:21
2012年
地表植被与大气的相互作用过程是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本文基于SPOTVGT-NDVI数据和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时滞相关分析法,研究了1998年-2011年我国华东及其周边地区四季NDVI对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区,气温对NDVI的影响大于降水,NDVI与气温在夏季和秋季相关性较高,与降水在秋季和春季相关性较高,冬季NDVI与气温和降水相关性都最低。NDVI对气温响应的滞后期在春季和秋季较短,对降水响应的滞后期在冬季较短,夏季NDVI对气温和降水响应的滞后期都较长。在冬季、春季和秋季,NDVI对气温和降水最大相关系数的空间分布在研究区的南北部差异不明显,在夏季则具有较明显的南北差异。NDVI对气温变化响应的滞后期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具有较明显的南北差异,对降水变化响应的滞后期除在夏季具有一定的南北差异外,在其他季节空间分布规律性不显著。
崔林丽史军
关键词:气温降水
台风眼壁及周围螺旋云带云属性垂直分布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选取2006—2010年间CloudSat监测到热带气旋中心的7个案例,利用CloudSat和其它A-Train卫星的反演数据,主要分析了台风眼壁及周围螺旋云带的云微物理属性的垂直分布并给出了初步的概念模型。结果表明,云中冰水分布在5 km以上高度。冰粒子等效半径随云高度增加呈减小趋势,大值区主要分布在5~10 km高度,7个热带气旋的最大值为171.7~226.6 μm;冰粒子数浓度随云高度增加呈增大趋势,大值区分布在13 km以上高度,7个热带气旋的最大值为550~2 148 个/l;冰水含量随云高度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大值区分布在8~15 km高度,7个热带气旋的最大值为986.0~4 009.0 mg/m3。云中液态水分布在0.5~9.0 km高度。液态水粒子等效半径大值区分布在3~9 km高度,7个热带气旋的最大值为19.1~29.4 μm;液态水粒子数浓度大值区分布在6 km以下高度,7个热带气旋的最大值为93~117 个/l;液态水含量大值区分布在5 km左右高度,7个热带气旋的最大值为659.0~2 029.0 mg/m3。台风或超强台风阶段,云体最大高度存在于台风眼壁,眼壁云高可达17~18 km;近地表降水率、冰水柱含量的高峰值大多存在于台风眼壁区域,其中眼壁区域的近地表降水率可超过20.0 mm/h,冰水柱含量可超过9.1 kg/m2。7个热带气旋的垂直降水率和液态水柱含量值分别小于11.3 mm/h和2.7 kg/m2。
史兰红崔林丽赵兵科杨再福陈勇航王文彩赵依萍站乐张嘉伟
关键词:降水率云分类
华东雾和霾日数的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108
2010年
基于华东449个气象站点1961-2007年的雾、霾、气温和露点温度数据、1980和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及2000-2007年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利用气候统计诊断、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华东雾、霾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1961-2007年期间,华东雾日数在全年及四季都呈现出先增多后减少的年际变化特征,霾日数在全年及四季则呈现出逐渐增多的年际变化特征。在1961-1980年和1981-2007年期间,华东多数地区的雾日数分别呈现出增多和减少的变化趋势,霾日数则在两个时期都表现为增多趋势。华东雾日数和霾日数的变化特征与我国已有的研究结果一致,气象条件的变化、区域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变化以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增加所导致的气温升高和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空气湿度和风速降低、气溶胶光学厚度增加等是华东雾和霾出现频率变化的主要原因。
史军崔林丽贺千山孙林
关键词:气候特征气温露点温度
上海城市精细化地表温度分布模拟被引量:3
2015年
本文引入了一种模拟城市复杂下垫面地表温度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地表辐射参数化方案(NARP)计算城市净辐射通量,利用客观滞后模型OHM计算地表储热通量,再利用强迫恢复法计算表面温度。通过上海地区高分辨率卫星资料获取不同地表类型覆盖比例,以每个格点中各地表覆盖类型所占面积比例为权重计算格点的平均地表温度,并对2013年8月12日上海地区地表温度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上海城市下垫面与其他类型下垫面相比,地表温度白天升高较快,而夜间下降较慢。模拟结果与MODIS陆面温度及地面观测资料进行比较,模拟的上海地区地表温度分布结构更精细,与气象站观测值较接近。
刘冬韡敖翔宇谈建国崔林丽
关键词:能量平衡地表温度
上海气候空间格局和时间变化研究被引量:14
2015年
基于上海地区11个气象站气温、降水数据和主要天气现象记录资料,利用气候统计诊断方法研究了上海主要气候要素和天气现象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上海年均气温呈中心城区高、周边郊区低的分布,中心城区与郊区年均温差最大可达0.9℃;降水量在中心城区和南部地区较多,而在北部和西部地区较少;高温日数中心城区明显多于东部和南部沿海,最多相差9.5 d;暴雨日数在中心城区和浦东较多,而在西部地区较少;雷暴、大风和大雾日数没有呈现出显著的城郊差异;霾日数在中心城区远高于郊区,最多相差49.2 d。1961-2013年间,上海年均气温显著上升,降水量略有增加,高温日数和霾日数分别以2.7 d/10 a和11.3 d/10 a的线性趋势增加,暴雨日数呈弱的增加趋势,而雷暴、大风和雾日数在1961-2013年间,分别以1.9、3.7和5.2 d/10 a的线性趋势减少。
史军崔林丽杨涵洧孙兰东
关键词:气候要素城市气候
遥感图像与矢量图形叠合显示方法被引量:7
2001年
利用帽儿山林场的TM图像、AutoCad图和Arc/Info的coverage矢量图层 ,给出了 3种不同的RS图像与矢量图形叠合方法 ,并分别对其实现的原理与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3种方法的显示效果差异不大 ,因此 ,根据不同的条件选用适合的方法 。
范文义崔林丽史军刘哲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图像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