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庄姮

作品数:44 被引量:170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3篇球菌
  • 22篇变形链球菌
  • 11篇多态
  • 9篇遗传多态
  • 9篇遗传多态性
  • 9篇细胞
  • 8篇牙髓
  • 8篇龋病
  • 8篇基因
  • 7篇表面蛋白
  • 6篇信号
  • 6篇牙髓细胞
  • 6篇髓细胞
  • 5篇信号通路
  • 5篇通路
  • 5篇NOTCH信...
  • 5篇NOTCH信...
  • 4篇蛋白
  • 4篇多态性
  • 4篇粘附

机构

  • 22篇四川大学
  • 11篇遵义医学院
  • 10篇第四军医大学
  • 10篇北京大学口腔...
  • 4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北京大学口腔...
  • 2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包头市第四医...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44篇庄姮
  • 23篇刘天佳
  • 17篇杨德琴
  • 15篇李颂
  • 10篇刘建国
  • 9篇岳林
  • 9篇高学军
  • 7篇杨锦波
  • 7篇邹晓英
  • 6篇何奎芳
  • 5篇史俊南
  • 5篇亓庆国
  • 5篇金岩
  • 4篇刘昭慧
  • 3篇李玉成
  • 3篇贺慧霞
  • 3篇于金华
  • 3篇常思佳
  • 3篇王亦菁
  • 3篇付春华

传媒

  • 7篇华西口腔医学...
  • 6篇实用口腔医学...
  • 4篇北京大学学报...
  • 4篇中华口腔医学...
  • 3篇牙体牙髓牙周...
  • 2篇临床口腔医学...
  • 2篇国外医学(口...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全国第八次牙...
  • 2篇2013年全...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广东牙病防治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2007年第...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09
  • 4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7篇2004
  • 5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变形链球菌母子传播与其对牙面初始粘附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索变形链球菌母子传播与其对牙面初始粘附能力的关系.方法:首先以AP-PCR检测Mutans streptococci(MS)在20对3~4 岁儿童和母亲之间的传播,并从母亲口腔中筛选出传播株和非传播株;再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检测传播株和非传播株对SHA的粘附差异,同时对其表面蛋白粘附功能区spap-a和spap-pv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haeⅢ和AluⅠ进行RFLP分析.结果:传播株较非传播株具有较弱的粘附力 (P<0.01),spap-a和spap-pv经酶切后分别呈现的3 种和2 种基因型在传播和非传播人群的MS中分布不同(P<0.01).结论:初始粘附能力弱的菌株被传播的可能性较大,不同MS株传播能力的差异可能与其表面蛋白A区,PV区的基因多态性有关.
李颂刘天佳杨德琴庄姮杨锦波刘昭慧
关键词:变形链球菌粘附表面蛋白
变形链球菌F-ATP酶亚基基因uncA遗传多态性的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研究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耐酸因子F-ATP酶亚基α的结构基因uncA的遗传多态性,并探讨基因多态性与细菌耐酸力及龋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分别从高龋、无龋个体中分离变形链球菌34和30株,其中包括18株高耐酸株、20株低耐酸株。从细菌组DNA扩增uncA,行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及核酸测序比较。结果不同限制性内切酶RFLP产生不同的基因型,测序证实了导致多态出现的基因变异;内切酶HphⅠ产生的A、B基因型在不同患龋个体分离菌株的分布不同(P<0·05),A型uncA在高龋分离株的检出率高于无龋分离株;内切酶MboⅡ产生的C、D基因型在不同耐酸力菌株中的分布不同(P<0·05),C型uncA在高耐酸力菌株的检出率高于低耐酸力菌株。结论变形链球菌F-ATP酶的α亚基基因uncA具有明显遗传多态性,酸性环境下生存力强的菌株可能出现基因的适应性变异,不同基因型uncA分布与菌株的耐酸力及致龋力相关。
杨德琴刘天佳庄姮亓庆国李颂刘建国
关键词:龋病易感性限制性片段长度
人牙髓细胞在体外传代培养过程中的生物学行为变化
目的:探讨人牙髓细胞在体外传代过程中的生物学行为变化,为其在口腔材料生物相容性及牙髓损伤修复等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第4、8、10和15代人牙髓细胞,从细胞形态及增殖能力、碱性磷酸酶活性、老化相关β-半乳糖苷酶...
邹晓英庄姮岳林高学军
关键词:牙髓细胞生物学行为体外传代培养
文献传递
AP-PCR基因指纹用于变形链球菌传播株与非传播株的筛选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应用AP_PCR基因指纹筛选变形链球菌 (mutansstreptococci,MS)的传播株 (transmittedstrains)与非传播株 (nontransmittedstrains) ,探讨影响MS传播的因素。方法 选取 2 0对口腔中已定居有MS的儿童 (3~ 4岁 )与他们的母亲 ,取牙面菌斑样本涂于轻唾—杆菌肽培养基。每人随机挑取 4 5株分离株 ,提取染色体DNA ,AP_PCR基因指纹检测。结果 ①从 2 0 0个分离株中共分辨出 4 5个不同的基因型 ,其中 10位 (5 0 % )母亲和 15位 (75 % )儿童分别带有 1种类型 ,另 5位 (2 5 % )儿童带 2种类型 ,另 10位 (5 0 % )母亲带有 2种或 2种以上类型 (2位母亲带有 5种型 ) ,表明人群口腔中定居的MS存在基因多态性 ;②比较母亲与其子女MS基因型的相似性发现 ,2 0对母子中16对 (80 % )有相似基因型出现 ,提示MS在此人群中的高传播现象 ;③对有传播现象的 16位母亲的S.mutans进行传播株与非传播株的筛选发现 ,10 (5 0 % )位母亲口腔中传播株与非传播株共存 ,表明并非所有基因型的S .mutans都能传播。结论 ①AP_PCR基因指纹能清晰地分辨出S.mutans的传播株和非传播株 ;②在S .mutans的母婴传播过程中某一型菌株的优先传播是普遍存在的 。
李颂刘天佳庄姮杨锦波杨德琴刘昭慧
关键词:AP-PCR变形链球菌龋病
变形链球菌F-ATPase亚基基因uncEBF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研究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耐酸因子F-ATPase亚基c、a、b联合基因uncEBF的遗传多态性,并探讨基因多态与细菌耐酸力的关系。方法选取18株变形链球菌高耐酸株、20株低耐酸株,以特异引物从细菌组DNA扩增uncEBF,行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和测序比较。结果不同限制性内切酶RFLP产生不同的基因型,测序证实了导致多态出现的基因变异;其中内切酶AluⅠ产生的A、B基因型在不同耐酸力菌株的分布不同(P<0.05),高耐酸性菌株中A型基因uncEBF的检出高于低耐酸力菌株。结论变形链球菌F-ATPase亚基联合基因uncEBF具有明显基因多态性,酸性环境下生存力强的菌株可能出现基因的适应性变异,可认为不同基因型uncEBF分布与耐酸力不同相关。
杨德琴刘天佳付春华亓庆国庄姮李颂
关键词:变形链球菌耐酸性基因多态性
牙体牙髓病临床问题解析Ⅰ.釉质发育缺陷性疾病的临床类型与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被引量:2
2009年
近年来,牙体牙髓病治疗新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普及,极大地促进了口腔医学的发展。相对而言,在牙体牙髓病学临床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普及,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牙体牙髓临床整体水平的提高。本系列讲座共分五讲,将分别针对牙体牙髓常见疾病与问题,系统阐述有关的进展及对临床工作的意义,旨在加强临床医师对牙体牙髓病临床科学问题的深入思考,并进一步指导和推动临床实践。
高学军吕平庄姮
关键词:牙体牙髓病学缺陷性疾病釉质发育题解牙髓病治疗
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V区、P区及C末端遗传多态性与龋病发生关系的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 了解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 V区、P区及 C末端遗传多态性与其粘附性能的关系。方法 实验菌株选自本实验室前期工作所获得的粘附力较强和较弱的血清 c型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 ,提取全菌 DNA ,经PCR分别扩增表面蛋白 V区、P区编码基因 spa P- pv(2 0 6 0~ 315 7bp)、C末端编码基因 spa P- c(4 0 0 3~ 4 85 1bp)后 ,用限制性内切酶 Alu 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结果 两组不同粘附力的变形链球菌 (血清 c型 )临床分离株全菌 DNA扩增产物 spa P- pv经 Alu 酶切后 ,出现了两种基因型 a、b。两种基因型在不同粘附力菌株的分布不同 (P<0 .0 5 ) ,a型在低粘附力菌株中的比例高于高粘附力菌株 ,而 b型在高粘附力菌株中的比例高于低粘附力菌株。 spa P- c经 Alu 酶切后 ,共呈现两种基因型 c、d。 d型在高、低粘附力的菌株中各占 1例 ,其分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spa P-
庄姮刘天佳刘建国杨德琴何奎芳李颂
关键词:变形链球菌基因型粘附力
洞形设计对Ⅴ类洞充填体边缘微渗漏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 :探讨 5种洞形设计对复合体及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 (LGIC)充填的Ⅴ类洞边缘微渗漏的影响。方法 :选用 10 0颗人离体恒后牙 ,制备 5种不同洞形 ,用复合体及LGIC分别充填。在体视显微镜下测量染液在龈壁渗入深度。 2例标本在扫描电镜下观察材料与牙体的结合情况。结果 :1.复合体充填的洞壁封闭性较LGIC更佳 ;2 .同种材料龈壁微渗漏高于壁 ;3.同种材料不同洞形微渗漏深度的比较 ,在壁无统计学差异 ,在龈壁 ,复合体充填的洞缘角为 15 0°的V形洞微渗漏较盒状洞严重 ,LGIC充填的洞缘角为 12 0°和 135°的V形洞微渗漏较盒状洞轻。结论 :复合体充填的洞壁封闭性较LGIC更佳。建议V形洞洞缘角不可制备过大。
庄姮刘天佳
关键词:V类洞微渗漏复合体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
根管再治疗中显微超声技术和CBCT的运用病例报告一例
根管再治疗与根管首次治疗有很大的不同,因为不仅要去除原有的充填物,而且还有可能要纠正根管的人为偏移.再治疗中对于根管解剖形态的识别尤为困难,牙科手术显微镜可提供良好的光源及放大效果,使术者可在直视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诊治,...
胡佳王泽泗庄姮
抑制Notch信号通路对人牙髓细胞的生物学效应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评价抑制Notch信号通路后人牙髓细胞在细胞、代谢酶、基因3个水平的老化指标变化,探讨Notch信号通路对人牙髓细胞老化的作用.方法 采用γ-分泌酶抑制剂3,5-二氟苯乙酰-L-丙氨酰-S苯基甘氨酸t-丁酯抑制Notch信号通路后(抑制组)观察细胞形态,以正常培养基中添加抑制剂的溶剂二甲基亚砜为阴性对照组,检测两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细胞老化相关β-半乳糖苷酶以及老化相关基因p53的表达.结果 抑制Notch信号通路后人牙髓细胞从第10代开始出现细胞形态老化的表现.抑制组自第8代即出现ALP阳性细胞减少,ALP活性下降为(35.36±2.55) U/g,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49.76±4.30) U/g](t=4.989,P=0.008).抑制组第8代细胞即开始出现老化相关β-半乳糖苷酶阳性染色,第10代时出现大量阳性染色细胞.第10代时,抑制组细胞p53基因相对表达量(1.7±0.4)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设为1.0)(t=3.581,P=0.012).结论 抑制Notch信号通路后,人牙髓细胞在细胞、代谢酶、基因3个水平均出现老化前移表现,提示Notch信号通路可以影响人牙髓细胞的生命周期.
邹晓英庄姮岳林高学军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细胞衰老牙髓细胞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