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燕玉

作品数:5 被引量:81H指数:5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色谱
  • 2篇相色谱
  • 2篇硅藻
  • 1篇氮磷
  • 1篇氮磷比
  • 1篇底栖硅藻
  • 1篇杜氏藻
  • 1篇形态学鉴定
  • 1篇休眠孢子
  • 1篇盐度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脂肪酸组成
  • 1篇脂肪酸组成分...
  • 1篇软骨藻酸
  • 1篇色谱分析
  • 1篇生长环境
  • 1篇生活史
  • 1篇透射电子显微...
  • 1篇拟菱形藻

机构

  • 5篇厦门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厦门海洋职业...
  • 1篇厦门市农业局

作者

  • 5篇高亚辉
  • 5篇康燕玉
  • 3篇梁君荣
  • 2篇谢文玲
  • 2篇邢小丽
  • 1篇林旭吟
  • 1篇林石明
  • 1篇刘广发
  • 1篇欧阳丽佳
  • 1篇骆巧琦
  • 1篇杨军霞
  • 1篇林荣澄
  • 1篇高华
  • 1篇马捷

传媒

  • 2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台湾海峡

年份

  • 2篇2007
  • 3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五种底栖硅藻(鲍鱼饵料)的脂肪酸组成分析被引量:16
2007年
采用气相色谱分析了5种从鲍鱼育苗池中分离获得的底栖硅藻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作为鲍鱼饵料的5种硅藻的C16:0和C16:1含量都很高,达总脂肪酸的40%-80%,是5种硅藻中脂肪酸的主要成分。C20:5的含量均较高,而C22:6含量均很低.其中,咖啡双眉藻的C20:5明显高于其他4种,且C20:5、C20:4、C18:2、C18:3等4种脂肪酸的总含量也最高。而C16:0、C18:0、C18:1、C20:4、C20:5、C22:5脂肪酸的总含量及C16系列脂肪酸和C20系列高不饱和脂肪酸的总含量在舟形藻(MMDL51102)中最高。
黄鸿洲康燕玉梁君荣高亚辉
关键词:底栖硅藻脂肪酸组成气相色谱分析
大亚湾水域两种拟菱形藻的形态学鉴定及毒素分析被引量:9
2007年
对2005年分离自广东大亚湾的两种潜在产毒拟菱形藻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毒性分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确认藻种为细弱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cuspidata)和多纹拟菱形藻(P.multistriata).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这两种藻的常规培养样进行软骨藻酸毒素检测,结果均未检测到软骨藻酸.鉴于以上两种拟菱形藻存在着潜在产毒特性,不同培养条件的诱导实验尚需继续.
邢小丽杨军霞康燕玉高亚辉梁君荣林旭吟
关键词:拟菱形藻透射电子显微镜软骨藻酸高效液相色谱
氮、磷比对两种赤潮藻生长特性的影响及藻间竞争作用被引量:38
2006年
研究了两种赤潮藻即假微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Hasle et Heimdalh)和裸甲藻(Gymnodiniumsp.)在不同氮磷比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和藻间竞争作用,探讨了氮磷含量及其比值对赤潮爆发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N/P=16条件下,假微型海链藻的最大比增长率最高、相对生长常数最大、平均倍增时间最短,叶绿素a含量最高,说明该N/P值是假微型海链藻最佳生长营养盐条件.对裸甲藻而言,N/P=6是其最佳生长的营养盐条件.叶绿素a含量受N/P值的影响和藻细胞密度所受的影响趋势基本一致.不同N/P值对藻间竞争作用和群落演替的总体影响不明显,都呈现先硅藻后甲藻的群落演替规律.裸甲藻可能具有利用体内磷来维持生长的特点.
康燕玉梁君荣高亚辉林荣澄高华邢小丽马捷骆巧琦
关键词:氮磷比甲藻赤潮
不同浓度NaCl和光照强度对杜氏藻体内β-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06年
以2种杜氏藻即巴氏杜氏藻和盐生杜氏藻为实验材料,在不同NaCl胁迫和光照(紫外线和高光照强度)进行培养的结果表明,细胞生长的最适盐度是2.0mol·L-1,高产β-胡萝卜素的最适盐度是3.5mol·L-1;紫外线下诱导的藻株环境适应能力较强,β-胡萝卜素含量较高;高光照强度(1080μmol·m-2·s-1)下诱导的杜氏藻β-胡萝卜素含量高;二步法培养的β-胡萝卜素含量比正常培养的提高2倍以上。
康燕玉谢文玲高亚辉林石明欧阳丽佳刘广发
关键词:杜氏藻Β-胡萝卜素盐度光照强度
硅藻休眠孢子生活史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6年
谢文玲康燕玉高亚辉
关键词:休眠孢子生活史硅藻初级生产力繁殖方式生长环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