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敏华
- 作品数:10 被引量:63H指数:6
- 供职机构: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手术方式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中央角膜厚度及视觉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观察比较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及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50例(75眼),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其中A组行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采用角膜内皮计观察角膜内皮并进行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 endothelial cell,CEC)计数,同时采用OCT检查术眼CCT。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BCVA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间比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1周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术后1个月、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BCVA好于A组。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CEC数量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前CEC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CEC计数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两组CCT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 A组CCT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两组C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对于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较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更有利于术后视功能的恢复,更符合眼部生理功能重建。
- 郑江娉廖敏华
- 关键词:高度近视白内障白内障囊外摘出中央角膜厚度
-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的散光预防及治疗
- 2006年
- 陈英吴建明廖敏华郑江娉孔丽萍
- 关键词:角膜移植术散光
-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与相干光断层扫描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联合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检查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诊断为CSC的43例患者(45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观察,分析其FFA及OCT检查影像特征。结果两者对比观察,OCT检出40眼(88.9%)为神经上皮脱离,其中39眼(86.7%)FFA表现为荧光渗漏,且均在OCT神经上皮脱离范围内,另1眼(2.2%)未见异常荧光;OCT检出3眼(7.5%)神经上皮伴色素上皮脱离,其中2眼(4.4%)FFA见黄斑区片状强见荧光,另1眼(2.2%)未见异常荧光;2眼(4.4%)OCT仅见色素上皮脱离,FFA表现为局限性强荧光。结论 FFA和OCT在对CSC的诊断上各具优势,FFA可定位血管渗漏点,反映疾病的范围和程度,利于激光治疗。OCT可明确观察到视网膜病变的形态改变,两者结合可以更有效地诊断和治疗CSC。
- 陈英廖敏华郑江娉刘平
- 关键词: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相干光断层扫描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 切除小梁组织在抗青光眼术中的灵活处理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滤过手术中切除小梁组织条块的灵活操作性处理。方法根据青光眼性质、视神经损害程度和个体特点,在巩膜瓣下于巩膜床上,全覆盖巩膜瓣两侧边缘的距离,制定切除小梁组织条块。治疗了84例(96眼)青光眼。结果术后随访6~34月,88眼眼压维持在12.50~20.55mmHg,有滤枕形成,有效过滤达91.67%。结论本方法灵活可操作性强,术后疗效较好。
- 陈宝雄廖敏华陈忠兰吴建明麦洁英
- 关键词:青光眼滤过手术
- 眼底血管变化与原发性高血压分期和危险分层及心脏功能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探讨眼底血管变化与原发性高血压分期和危险分层及心脏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依据Keith-Wagener眼底分级法分为对照组(29例)、Ⅰ~Ⅱ组(56例)和Ⅲ~Ⅳ组(15例),比较3组患者的原发性高血压分期和危险分层(轻度、中度、重度)及心功能[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LVS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对照组、Ⅰ~Ⅱ组、Ⅲ~Ⅳ组轻度高血压比例分别为55.17%、21.43%、6.67%,中度高血压比例分别为31.03%、30.36%、26.67%,重度高血压比例分别为13.79%、48.21%、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8,P=0.019)。对照组、Ⅰ~Ⅱ组、Ⅲ~Ⅳ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等心功能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底血管变化与原发性高血压分期和危险分层呈正相关(r=0.742,P=0.002)、LVMI(r=0.674,P=0.028)、IMT(r=0.598,P=0.014),与LVEF呈负相关(r=-0.623,P=0.035)。结论眼底血管变化与原发性高血压分期和危险分层及心脏功能具有明显相关性,可作为判断高血压病情程度及靶器官受损情况的重要指标。
- 麦洁英廖敏华黎红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病情心脏
-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患病状况研究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探讨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患病状况。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6年3月在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675例老年人,进行老年性黄斑变性筛查,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老年人群的患病率,记录不同年龄、视力下患者的疾病类型。结果 675例受检者中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97例(14.37%),男性患病率为13.68%,女性患病率为14.95%;60~69、70~79、≥80岁年龄段的患病率分别为8.88%、18.73%、24.29%;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患病率分别为29.73%、18.67%、10.65%。60~69、70~79、≥80岁年龄段的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分别占6.25%、14.29%、26.92%,与干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小于0.05、0.05~0.09、0.10~0.29、0.30~0.49、≥0.50患者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分别为50.00%、25.00%、14.89%、9.46%、8.00%,与干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群患老年性黄斑变性的风险较高,且受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影响,其中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对患者视力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 麦洁英廖敏华刘婷婷
- 关键词:老年性黄斑变性年龄视力性别
-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比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通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探讨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C)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特征。方法取25例(25只眼)中渗患者进行FFA及OCT检查,并对两种不同的图像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FFA和OCT在对CEC的诊断上各具优势,FFA有助于发现早期的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可定位渗漏点部位,反映疾病的范围和程度,OCT检查可以明确CEC患者病变中CNV的形态、大小及位置。结论FFA与OCT联合应用可以更有效地诊断CEC。
- 陈英穆华廖敏华郑江娉白洁张晓梅
- 关键词: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相干光断层扫描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 某医院体检中心老年人群原发性前房角关闭的患病率研究
- 2018年
- 目的探讨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老年人群原发性前房角关闭的患病状况。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6年1月在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老年人5 025例,进行原发性前房角关闭筛查,记录受检人群原发性前房角关闭患病情况及眼压。结果共5 025例老年人接受检,患原发性前房角关闭98例,患病率为1.95%,患者表现为视力模糊、眼压升高、疼痛、虹视等,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其中明光下前房角关闭23例,暗光下前房角关闭75例,双眼视力≥0.3的41例,眼压为(14.73±3.02)mm Hg。男性患病率为0.90%,女性患病率为2.78%;50~59岁患病率为0.62%,60~69岁患病率为2.57%,≥70岁患病率为3.74%;农村地区患病率为2.53%,城市地区患病率为1.49%;文盲患病率为3.40%,非文盲患病率为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地区、文化程度受检人群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受检人群的眼压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老年人群的原发性前房角关闭患病率较高,且受性别、年龄、生活地区、文化程度等多因素影响,临床上应加大筛查力度。
- 麦洁英廖敏华刘晓玲
- 关键词:老年人群患病率眼压
- 94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病原菌临床分析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了解海南地区真菌性角膜炎病原菌的种类和构成情况,分析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94例刮片镜检阳性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细菌培养鉴定菌种。结果海南地区真菌性角膜炎在10~12月份为高发季节,以镰刀菌感染(61例,64.9%)为主,除此之外还有烟曲霉菌(28例,29.8%)、链格孢霉菌(2例,2.1%)、待鉴定菌种(3例,3.2%)。结论真菌性角膜炎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镰刀菌为目前海南地区真菌性角膜炎的主要致病菌。
- 陈英廖敏华
- 关键词:真菌性角膜炎镰刀菌流行病学
- 小梁切除术联合可松解缝线以及抗代谢药物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可松解缝线及抗代谢药物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疗效.方法 对小梁切除术联合可松解缝线及抗代谢药物的PACG 146例(180眼)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术后眼压控制情况、滤过泡形态及并发症.结果 所有180眼中,152眼(84.4%)不用降眼压药物情况下眼压在10~21 mmHg:26眼(14.4%)加用局部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在10~21 mm-Hg:2眼(1.1%)眼压失控,分别于术后3个月和5个月行睫状体冷凝治疗.未出现浅前房、低眼压或滤过泡相关并发症.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可松解缝线及抗代谢药物治疗PACG能较好控制术后眼压并避免术后早期浅前房、低眼压等并发症,减少滤过道瘢痕化的发生.
- 郑江娉廖敏华杨丽萍
- 关键词:青光眼滤过泡眼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