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欣
- 作品数:47 被引量:319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工程材料失效检测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被引量:6
- 2012年
- 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使得工程材料或构件面临着更为极端和恶劣的服役环境,造成了材料的失效行为更加复杂多样,对无损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工程材料失效检测为背景,介绍了当前常用的五种常规无损检测技术:超声、射线、渗透、涡流、磁粉,以及迅速发展并受到广泛关注的新型无损检测技术,主要是基于声、光、电磁的新型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现状、应用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介绍。
- 杨斌张利欣金莹孙冬柏
- 关键词:无损检测
- 一种体积测量装置及质量测量系统
-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一种体积测量装置及质量测量系统,涉及钢铁冶金及机械自动化领域,能够实现自动测量被测物体的体积或质量,大大提高测量效率。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测量仪,每间隔预设时间拍摄待测量物体的图像;图像分析处理单元,根据...
- 李希胜张聪张利欣王晟晨尤宝旺
- 文献传递
- 模糊遗传算法在热风炉优化燃烧控制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07年
- 为了有效地控制热风炉在蓄热阶段的升温过程,模糊控制技术近几年来广泛应用于高炉热风炉的燃烧过程。模糊控制规则一般源于专家和操作工人的经验,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采用遗传算法对模糊控制器的控制规则进行离线寻优,找到使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达到最佳的一组控制规则,然后将优化的控制规则应用于控制系统中。经实验室仿真试验证明,效果良好。
- 徐正光贾亚伟张利欣
- 关键词:热风炉模糊控制遗传算法
- 基于表情识别的独立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被引量:9
- 2006年
- 以人脸的表情识别为实验背景,分析了在对人脸表情的识别过程中,单个独立分量对识别率的影响,由此进一步总结了在表情识别中如何更有效地选取独立子空间,以实现在不影响识别率的前提下,减少用于构成独立子空间所需的独立分量的个数。
- 徐正光闫恒川张利欣
- 关键词:表情识别
- 基于递归的二值图像连通域像素标记算法被引量:89
- 2006年
- 在研究以前二值图像连通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递归方法的二值图像连通域像素标记算法。通过对二值图像的扫描和分析可得到二值图像中的连通域划分和连通域的数目。算法主要包括两个步骤:对输入的二值图像进行一次扫描,得到所有目标像素的连通域划分和标记的等价对表;利用递归对等价对表进行分析,得到正确的连通标记划分和连通区域数目。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于任意复杂形状、任意数目(小于1 000)的连通区域都能正确检测。
- 徐正光鲍东来张利欣
- 关键词:二值图像像素标记递归
-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温合金微观组织图像分割方法及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高温合金微观组织图像分割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待分割图像,并对所述待分割图像进行图像特征提取;基于改进的SNL模块,对提取到的图像特征进行注意力机制提取融合,得到所述待分割图像对应的特...
- 张利欣尧昊天徐正光边胜琴
- 基于GPRS无线传输的便携式图像监控系统被引量:18
- 2003年
- 考虑到监控系统的方便与实用,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单板电脑所开发的便携式图像监控系统。该系统以普通的USB摄像头作为图像采集设备,对比目前以CCD摄像头和采集卡作为采集设备的监控系统,体积大大缩小。通过一种有效的图像异常检测算法,对实时图像进行检测,有异常发生时,通过GPRS模块进行无线传输,将异常图像发送到远端,达到远程监控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实时性好、异常报警准确率高,实用性强。
- 任宇张利欣徐正光
- 关键词:GPRS无线传输单板电脑
- 一种恶劣成像条件下图像增强引导的目标检测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恶劣成像条件下图像增强引导的目标检测方法,属于图像增强和计算机目标检测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在现有的目标检测网络基础上,加入增强网络分支,将目标检测网络主干网络的头部卷积层特征图和增强网络分支增强后的图像...
- 刘红敏金帆樊彬曾慧张利欣
- 一种基于大模型引导的图像分割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模型引导的图像分割方法,属于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构建大模型引导分割网络模型;其中,大模型引导分割网络模型包括大模型优化模块和多任务图像处理模块;大模型优化模块用于对输入图像进行...
- 张利欣黄文腾刘子熠胡雨凡樊彬
- 因材施教确保高校电子信息类硕士培养质量研究
- 2024年
- 针对人工智能技术革新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硕士的能力需求,基于北京某行业型部属“双一流”高校(高校A)机器视觉与智能感知研究组和某省属行业型“双非”高校(高校B)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处理研究组2014—2023届电子信息类硕士毕业生的相关数据,对比不同层次高校两个研究组毕业生发表学术论文情况和就业情况,验证针对不同培养目标依托不同类型项目、科研平台和培养模式进行因材施教确保高校电子信息类硕士培养质量的教育理念,提出夯实基础知识、加强合作交流、严抓关键环节和个性化培养目标四项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改进机制。
- 刘红敏刘红敏于金霞于金霞郭海儒王粉花霍占强
- 关键词:因材施教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