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预后
  • 2篇肿瘤
  • 2篇胃肠
  • 2篇基因
  • 2篇间质
  • 2篇间质瘤
  • 1篇蛋白酶
  • 1篇动脉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伊马替尼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癌
  • 1篇胰腺肿瘤
  • 1篇术后
  • 1篇通路
  • 1篇胃癌
  • 1篇胃癌相关基因
  • 1篇胃肠道

机构

  • 4篇连云港市第一...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4篇张宝明
  • 2篇田青水
  • 1篇李德春
  • 1篇葛旭明
  • 1篇王殿忠
  • 1篇刘毅

传媒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现代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RECK基因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人胰腺癌组织及细胞株中RECK基因的表达,探讨重组慢病毒LV-RECK对胰腺癌动物模型的治疗效果以及该基因与胰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胰腺癌及相应正常胰腺组织中RECK的表达,分析RECK表达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三个胰腺癌细胞株(PANC-1,MIAPa Ca-2,AsPC1)中RECK的表达。统计分析RECK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建立胰腺癌动物模型,应用LV—RECK进行治疗,观察抑瘤效果,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RECK在胰腺癌细胞株中不表达。胰腺癌组织的RECK表达率(45.2%)较正常胰腺组织(88.1%)明显降低(P〈0.01)。RECK表达与胰腺癌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局部浸润存在相关性(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RECK阳性表达组患者的生存期较阴性组明显延长(P=0.000)。单因素Cox分析显示,RECK表达、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局部浸润与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Cox分析显示,只有RECK表达具有独立的预后意义(P=0.000)。动物实验中,LVRECK治疗组移植瘤明显缩小(P〈0.05),微血管密度明显降低(P〈0.05),凋亡指数显著升高(P〈O.05),生存期显著延长(P〈0.05)。结论RECK表达与胰腺癌的侵袭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胰腺癌的独立预后指标。RECK基因过表达可以抑制肿瘤血管新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抑制移植瘤的生长,改善荷瘤鼠的预后,为胰腺癌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田青水张宝明李德春
关键词:胰腺肿瘤基质金属蛋白酶预后RECK基因
复发转移高风险的胃肠间质瘤患者术后予以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安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对采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复发转移高风险的胃肠间质瘤患者治疗安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某院1年内收治的68例复发转移高风险胃肠间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腹腔镜切除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伊马替尼辅助腹腔镜切除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1年内和2年内复发与生存率,以及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随访1年和随访2年均无复发,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随访1年的生存率为79.41%,观察组为100.00%,对照组患者随访2年的生存率为61.76%,观察组为94.12%,组间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1年内和两年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1.18%和17.65%,观察组分别为11.76%和2.94%,组间差异较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复发转移高风险的胃肠间质瘤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降低不良发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张宝明
关键词:复发转移胃肠间质瘤伊马替尼
胃癌相关基因异常表达与胃左动脉、肝总动脉、腹腔干周围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学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与胃左动脉(No.7)、肝总动脉(No.8a、No.8p)、腹腔干(No.9)周围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基因异常表达及临床病理学相关性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70例行D2、D3根治术的原发胃癌(单病灶)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70例胃癌原发灶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Ki-67增殖指数(LI)、P53、C-erb B2、Surviv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7及MMP-9的表达及其与胃左动脉淋巴结(No.7)、肝总动脉淋巴结(No.8a、No.8p)、腹腔干淋巴结(No.9)转移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累及淋巴结站别、淋巴管浸润、Ki-67 LI、C-erb B2、MMP-7、MMP-2的表达与胃左动脉淋巴结(No.7)、肝总动脉淋巴结(No.8a、No.8p)、腹腔干淋巴结(No.9)转移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管浸润、Ki-67 LI增高和MMP-7及MMP-2阳性是胃癌胃左动脉淋巴结(No.7)、肝总动脉淋巴结(No.8a、No.8p)、腹腔干淋巴结(No.9)转移的相对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淋巴管浸润、Ki-67LI增高、MMP-7及MMP-2阳性是胃癌胃左动脉淋巴结(No.7)、肝总动脉淋巴结(No.8a、No.8p)、腹腔干淋巴结(No.9)转移的相对独立危险因素。
王殿忠葛旭明张宝明
关键词:淋巴结转移胃癌
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Notch1、Notch3及Hes1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8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GIST组织标本以及48例GIST瘤旁胃肠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otch1、Notch3及下游靶基因Hes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各蛋白表达与GIST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与瘤旁胃肠组织比较,GIST组织中Notch1(58.33%vs.29.17%)、Notch3(97.97%vs.35.47%)、Hes1(35.47%vs.10.4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升高(均P<0.05)。将GIST患者按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及NIH危险分级分组比较各蛋白的表达阳性率,结果显示,Notch1蛋白表达与GIST的NIH危险分级有关(χ2=16.53,P=0.001);Notch3蛋白的表达与以上各因素级均无关(均P>0.05);Hes1蛋白表达与GIST的大小有关(χ2=7.78,P=0.02)。结论: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在GIST组织中表达升高,且可能在GIST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田青水张宝明刘毅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