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林
- 作品数:8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 “■”及《文献通考》中“■米”和“■钱”的初考
- 2010年
- "■"在古今众多字书中少有收录,在古今字书对其注解的基础上结合书证,对"■"及与其相关的字词进行释义梳理,得出结论:"■"是古代江东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对粗芦席的称谓,是一个在现代方言中还有残留的古方言词。在此基础上从古音通假和古代税收制度的角度分别对《文献通考》中"■米"和"钱"的含义作初步考证得出结论:二者实为一物,是五代及宋时官府通过"折变(折纳)"的制度把征收的"■"(粗芦席)转为征收谷物之税目的名称。最后从训诂学及制度的严密性来考察,认为采取折变说(制度说)较为恰当。
- 张宝林陆磊
- 从甲骨文看殷商“服饰”功用及其文化内涵被引量:1
- 2013年
- 甲骨文是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服饰"是人们日常生活所必不可少的,甲骨文中存在一定数量的有关于"服饰"的文字。文章通过对这些文字的探究来解读其功用,并进一步解读其文化内涵。
- 张宝林杨悦心刘珂戚晓雨
- 关键词:甲骨文服饰文化
- 从《檀香刑》的戏剧成分和色彩看莫言的民间立场
- 2012年
- 莫言《檀香刑》的发表引起了有关民间写作的激烈争论,本文从小说显示出的戏剧成分和色彩去探讨莫言写作的民间立场。《檀香刑》中有作者对于民间文化与民间立场的坚守,同时也有商业化写作与精英启蒙意识的影子。因此可以说,作为民间写作的实验性作品,《檀香刑》的民间立场还是有待进一步完善的。
- 宋学清赵茜张宝林
- 关键词:《檀香刑》民间写作酷刑底层民众启蒙
- 电影《孔子》之商榷
- 2014年
- 电影《孔子》展现了孔子后半生的主要事迹。就艺术而言,这部电影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但是,不少文史研究者对这部电影故事情节的演绎有些存疑。本文通过考证"子见南子""会盟战争""颜回之死"与"孔子俸禄"等几个方面的有据可查的历史典籍,探讨了影片中出现的一些与史实不符的场景。本文目的不在于批评,在于商榷。不当之处,权作抛砖引玉。
- 张宝林杨秋慧
- 关键词:孔子礼节战争颜回俸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