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军 作品数:28 被引量:117 H指数:5 供职机构: 武警北京总队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卡维地洛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的影响 2013年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CHF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40例。监测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6 min步行距离,每搏输出量(SV)及每分钟心输出量(CO)。超声心动图监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同时监测心功能、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的变化;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浆BNP含量。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心功能均见明显改善,治疗组血浆BNP明显降低。治疗组6 min步行距离较对照组明显改善;LVEF、SV及CO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LVEDD及LVES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卡维地洛显著改善老年人CHF,改善左心室重构。 夏杨 张惠军关键词:卡维地洛 充血性心力衰竭 血浆脑钠肽 急性心肌梗死C-反应蛋白、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ox-LDL关系探讨 2004年 本文旨在通过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息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等因素,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上防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张惠军 郭喜朝关键词: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OX-LDL C-反应蛋白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ACS 探讨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2020年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9月收治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抽取116例,随机抽取其中6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将其余68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加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LVEF左室射血分数、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以及BNP值。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和BNP值在治疗前与两组患者差异均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实验后,实验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和BNP值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能够明显的提高其心功能,降低心脏受损程度,在保护患者的心脏健康上就有扱高的价值,值得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张惠军 夏杨 彭启华关键词:曲美他嗪 冠心病 心力衰竭 心功能 心脏受损 冠心病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为临床早期防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47例胸部不适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33例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为冠心病组,14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临床特征和生化指标特点。结果冠心病组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为4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9%,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危险因素中低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发生率冠心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多种代谢异常严重,应重视代谢综合征的预防,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郭喜朝 张惠军 莫华关键词:冠心病 代谢综合征 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13例临床疗效观察 2006年 郭喜朝 张惠军 文殊 张靓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疗效观察 辛伐他汀 大型临床试验 心绞痛患者 丹酚酸B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0 2018年 目的观察丹酚酸B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能量代谢的作用。方法通过结扎冠状动脉30min再灌注2 h建立大鼠MI/RI模型,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丹酚酸B高、低(20、10 mg/kg)组,于建立模型前7 d开始ip给药,每天1次;再灌注结束后,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活力,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MIA),定磷法测定心肌组织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结果与模型组(42.60%)比较,丹酚酸B高、低剂量组的MIA分别缩小至35.93%和37.21%,差异显著(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酚酸B高、低剂量组血清CK、LDH活力均显著降低(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丹酚酸B高、低剂量组心肌组织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0.01)。结论丹酚酸B预处理可保护MI/RI所致心肌损伤,作用途径可能与改善心肌组织的能量代谢相关。 夏杨 张惠军 聂亚莉关键词:丹酚酸B 能量代谢 NA^+-K^+-ATP酶 CA^2+-MG^2+-ATP酶 神经重症患者经皮气管切开与常规气管切开效果比较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经皮气管切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医院2015-01至2018-05收治并行气管切开的69例神经重症病例,按气管切开方式分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ational tracheostomy,PDT,n=48)组和常规气管切开(open surgical tracheostomy,ST,n=21)组,比较两组操作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的波动及早期并发症的差异。结果PDT组手术时间为(7.1±1.5)min,ST组为(13.5±4.9)min,ST组长于PDT组(P<0.05);ICP波动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血流动力学指标两组差别无临床意义。结论PDT对神经重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ICP影响较ST无明显差异,操作时间更短,可作为首选气管切开方法。 李杨 张立朋 李强 鲁迪 张惠军 谷智明关键词:气管切开术 危重症 血流动力学 颅内压 ACS患者血栓前体蛋白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了解血浆血栓前体蛋白检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将60例ACS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AMI组,30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UAP组,30例)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胸痛发作6 h内和24 h内血浆血栓前蛋白含量,肌钙蛋白T(cT-nT)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测定采用ELISA法。结果:胸痛发作6 h内血栓前体蛋白AMI组为(11.24±4.39)mg/L、UAP组(3.21±2.11)mg/L,AMI组明显高于UAP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nT:AMI组为(0.08±0.05)mg/L,UAP组(0.05±0.03)mg/L,AMI组明显高于UAP组(P<0.05);胸痛发作24 h CK:AMI组为(589.00±424.00)U/L,UAP组(136.00±42.00)U/L,AMI组明显高于UAP组(P<0.05);CK-MB:AMI组为(103.00±73.00)U/L,UAP组(13.00±9.10)U/L(P<0.01)。24 h 2组CK和CK-MB含量均持续升高,而血栓前体蛋白已基本趋于正常。结论:血栓前体蛋白可作为AMI患者早期诊断指标。 张惠军 郭喜朝 马长生 欧阳东 郭少敏 高林根 夏杨 李倩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栓前体蛋白 心肌肌钙蛋白T 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 胸腹水生化指标的临床意义探索 被引量:5 2008年 郭喜朝 季康 李晓涛 张惠军 杨培培关键词:漏出液 结核性 血清妊娠相关性血浆蛋白-A在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病中的意义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通过比较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稳定心绞痛(stable angina,SA)和非冠心病对照患者血清妊娠相关性血浆蛋白-A(Pregnancy 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 A,PAPP-A)水平,及与冠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和冠脉斑块形态的关系,探讨PAPP-A水平变化在UA发病中的意义。【方法】记录入选者一般资料,测定UA(50例)、SA(45例)和对照组(30例)患者血清PAPP-A、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糖、血脂水平;入选者根据造影冠脉积分将冠心病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病变组,按造影斑块形态分为I、II和III型病变组。【结果】UA组PAPP-A水平明显高于SA与对照组患者(P<0.01);UA与SA患者II斑块数量为70%:20%(P<0.01),II型斑块病变组PAPP-A水平明显高于I、III型斑块病变组(P<0.01);PAPP-A与CRP存在明显正相关(r=0.395,P=0.005),与年龄、血脂、血糖以及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PAPP-A与冠脉不稳定斑块发生、发展有关,对预测冠心病患者冠脉斑块稳定性有一定临床价值。 郭喜朝 李晓涛 张惠军 夏杨 李强 任运军 胡金朋 李贺关键词:C-反应蛋白 冠心病 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