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春敏

作品数:14 被引量:216H指数:8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3篇水利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土壤
  • 5篇水分
  • 5篇高寒草甸
  • 5篇草甸
  • 3篇土壤水
  • 3篇土壤水分
  • 3篇小流域
  • 3篇KRIGIN...
  • 2篇地震
  • 2篇典型小流域
  • 2篇灾害
  • 2篇植被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系统
  • 2篇水分利用
  • 2篇水分利用效率
  • 2篇汶川大地震
  • 2篇利用效率
  • 2篇空间变异特征
  • 2篇大地震

机构

  • 8篇兰州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四川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四川水利职业...

作者

  • 14篇张春敏
  • 8篇王根绪
  • 7篇龙训建
  • 3篇李元寿
  • 3篇钱鞠
  • 3篇梁川
  • 3篇卫仁娟
  • 2篇王一博
  • 1篇赵璐
  • 1篇赵林
  • 1篇牛凯杰
  • 1篇王军德
  • 1篇詹存
  • 1篇丁永建
  • 1篇刘国东
  • 1篇任玉峰
  • 1篇杨皓翔
  • 1篇周理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冰川冻土
  • 1篇四川环境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节水灌溉
  • 1篇南水北调与水...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08
  • 5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被引量:75
2008年
通过网格(10m×10m)取样,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覆盖区域(110m×90m)浅层剖面(0-40cm)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在高寒草甸覆盖区0-30cm深度范围内,土壤水分均存在高度空间异质性,其中87.3%-74.9%的空间异质性是由空间自相关部分引起的,主要体现在201m以下尺度,10m以下随机因素对空间异质性作用较小;30-40cm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由10m以下尺度随机因素导致的占42.3%,而自相关部分的空间异质性(57.7%)体现在10-87.2m尺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分维数D有逐渐增大的趋势,说明随深度增加高寒草甸区土壤水分自相关空间异质性程度在降低,而随机因素导致的空间异质性程度在增加。从4层的Co/(C+Co)值来看,10-20cm这一层的值最小,表明在这一层的系统变量的空间自相关性程度最高。说明高寒草甸区0-30cm土层的土壤水分含量是受降水、植被发育、根系分布、土壤特性和人为干扰等影响,其空间异质性主要受自相关因素控制,而30cm以下的土壤水分受自相关因素和随机因素共同控制。
李元寿王根绪丁永建王一博赵林张春敏
关键词: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地统计学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
江河源区植被水分利用效率遥感估算及动态变化被引量:18
2013年
为了获取高寒地区在资料短缺条件下的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水循环的变化特征,该文以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和实际观测数据相结合,利用基于光能利用率的CASA(carnegie ames stanford approach)模型和FAO Penman-Monteith方法对江河源区2000–2010年植被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估算和动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所选模型较好的反应了区域植被水分利用效率的时空分布特征。近11 a来,长江源区和黄河源区多年平均水分利用效率(以C质量计,下同)分别为0.54 g/(mm·m^2)和0.56 g/(mm·m^2),江河源区植被水分利用效率呈减少趋势,其中黄河源区植被水分效率减少速度大于长江源区。2)江河源区典型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水分利用效率年际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黄河源区减少趋势较长江源区更明显。长江源区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水分利用效率呈现明显单峰现象,黄河源区呈现为阶梯增加和减少现象,表明长江源区在单位面积上植物消耗单位水分的固碳能力要好于黄河源区。3)主成分分析表明:江河源区植被水分利用效率变化与NDVI、温度、降水、太阳辐射以及蒸发密切相关;长江源区以NDVI、降雨为主导,黄河源区以NDVI、降雨和温度为主导。该研究可为江河源区水资源合理利用,实现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张春敏梁川龙训建卫仁娟
关键词:遥感植被水分利用效率
高寒草甸典型植被退化小流域土壤容重空间变异特征被引量:7
2007年
以高寒草甸典型植被退化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应用GIS技术和地统计学的Kriging空间内插法,研究小流域尺度下景观单元土壤容重空间变异规律。结果表明:0~10 cm土层土壤容重最佳拟合模型为线性模型,10~20 cm,20~30 cm,30~40 cm和40~50 cm 4层土壤容重最佳拟合模型为球状模型;在小流域尺度范围内,40~50 cm土层土壤容重具有强空间变异性,块金系数[C0/(C0+C)]为15.7%,0~10 cm,10~20 cm,20~30 cm和30~40 cm 4层土壤容重属于中等空间变异,块金系数在27.6%~47.4%之间;分析得出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40~50 cm 5层剖面土壤容重的有效变程分别为1 596 m,1 697 m,1 985 m,1 426 m和1 380 m。通过确定半方差函数、比较变量的空间变异性及空间变异程度,总体上,小流域内土壤容重半方差函数模型拟合效果较好。
张春敏王根绪龙训建李元寿
关键词:高寒草甸土壤容重KRIGING插值
勐统河流域出口沉积物的^(210)Pb计年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为了探索沉积速率与降水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实验测出勐统河流域出口河漫滩沉积物剖面中210 Pb的比活度,并采用CRS(Constant Rate of 210Pb Supply)模型对沉积物进行计年,分析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流域出口沉积物的沉积速率。210Pbex剖面分布中的两个特殊沉积点分别对应2002年和1980年,结合该流域同期的多年降水量分布情况,发现两个特殊沉积点与1970年到1980年及2002年左右的强降水密切相关。根据CRS模型计算得出流域出口的沉积速率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呈现增长的趋势,这可能与流域内强烈的人类活动(森林砍伐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有关。
卫仁娟梁川Amanda H.Schmidt张春敏
关键词:沉积速率
高寒植被生态系统变化对土壤物理化学性状的影响被引量:29
2007年
在黄河源区选择典型样地,对土壤有机质(SOM)、全氮(N)等化学性状及土壤机械组成、容重和土壤导水率等物理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植被退化导致土壤物理化学性状显著退化.灌丛草甸草地土壤表层有机质(SOM)从179.58 g.kg-1降到49.48 g.kg-1,表层碱解N流失率为30%,退化嵩草草甸表层有机质SOM减少53%,碱解N损失率为28.4%.沼泽地有机质SOM减少了15.11 g.kg-1.退化后的土壤土层厚度变薄,土壤颗粒变粗,土壤水分分布和含量出现变化,土壤出现沙化,土壤容重增大,土壤导水率与植被盖度有很好的相关性.研究表明,高寒植被生态系统的变化引起了土壤理化特性的强烈变化,高寒土壤环境出现退化.
王一博王根绪张春敏龙训建
关键词:土壤环境
高寒草甸区典型景观单元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研究被引量:20
2008年
应用GIS技术和地统计学空间内插法,对黄河源区达日县跨热洼尔玛流域高寒草甸小流域典型景观单元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全氮、有机质、全磷)最佳拟合模型为球状模型;在小流域尺度范围内,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依次为:全氮>有机质>全磷;其中高寒草甸土壤全氮含量具有强空间变异,块金系数(C0/(C0+C))为23.5%,有机质和全磷属于中等空间变异,其块金系数(C0/(C0+C))分别为35.9%、41.7%;全氮、有机质和全磷的有效变程分别为2 133 m、1 412 m和1 239 m.区域土壤养分影响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积累和平衡状况存在差异,其空间变异主要受海拔、地形、坡度、植被、根系分布状况等因素影响.
龙训建钱鞠张春敏王根绪李元寿
关键词:高寒草甸土壤养分KRIGING插值
基于证据理论和可变模糊集的成都市洪灾风险评估被引量:5
2014年
洪灾系统的高维性和不确定性,给灾害风险评估带来较多困难,为了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实现科学灾害管理,该文将Dempster_Shafer证据理论应用到洪水灾害风险评估中,同时利用可变模糊集理论来构造证据理论基本信任分配,实现了客观合理的证据建模,最后利用经典组合原理进行证据组合。以成都市区2012年风险等级的计算为例,风险为高等级时的信任区间为[0,0.52],似然区间为[0,0.54],不确定大小为0.019,根据判断规则,确定市区2012年的洪灾风险等级为高。基于此方法采用相同处理,对研究区成都市风险等级的时空分布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融合洪水灾害系统各方面信息以及处理风险评估中的不确定性,实现了洪灾风险的准确评估。
任玉峰刘国东周理张春敏
关键词:洪水灾害模糊集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可变模糊集不确定性
汶川大地震灾害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以青川、平武和茂县为例被引量:25
2008年
利用Landsat-TM/CBERS遥感数据和1∶25万高程数据,分析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前、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为了研究地震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定量对比分析了重灾区青川、平武和茂县主要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特征,计算不同坡度和坡向影响下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变化。得出以下结果:(1)地震后造成区域内有林地、草地和耕地面积减少;疏林地面积增加。有林地、草地和耕地分别减少了92.09、46.98km2和30.81km2;疏林地增加了98.81km2。(2)研究区自然和耕地生态系统受地震影响明显。通过对3县自然和农田生态系统分析,青川林地、草地和耕地生态影响最严重;平武和茂县也存在不同程度影响。(3)在不同的坡度下,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在>35°坡度段受地震影响面积变化最大,依次是0~8°、15~25°、8~15°和25~35°坡段。这与震后诱发的崩塌、滑坡、水土流失等次生灾害,促使大量覆被携带山体、岩石整体或局部的、不规则的运动有关。在不同坡向下,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在半阴坡坡向受地震影响面积变化最大,其次是半阳坡、阴坡和阳坡;这与区域内不同坡向上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优势度相关。
张春敏王根绪
关键词:汶川大地震生态系统
不同地震烈度对灾区景观生态破坏程度的评价被引量:11
2008年
利用地震前后的遥感资料和区域基础数据,结合地震对区域景观生态的破坏特征,分析地震前后景观生态系统过程变化以及不同地震烈度下的景观生态异质性。从景观稳定性和景观异质性出发,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景观生态破坏评价的指标体系,对不同地震烈度下区域景观生态破坏程度进行评价,得出以下结论:(1)地震使大面积林地、耕地和草地破坏,山体滑坡、崩塌严重,裸地、裸岩面积大量增加。在大于Ⅸ级烈度区域,地震后,有林地和耕地面积减少了458.48km2和91.16km2,裸地(岩)面积增加了496.23km2。(2)通过对Ⅸ级以上地震区的景观格局指标分析得出:地震前,区域整体的景观生态的多样性、均匀性、景观破碎度和优势度值均反映出区域的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地震造成了明显的景观空间异质,加速了生态环境退化。(3)运用层次分析法,从景观稳定性和景观异质性两个方面对不同烈度下景观生态破坏进行评价。得出:Ⅸ、Ⅹ和Ⅺ级地震烈度区域景观生态破坏程度综合值为0.42、0.66和0.80,即中度破坏、重度破坏和极度破坏。根据以上综合分析得出,Ⅷ级地震区域应属于轻微破坏级,建议"5.12"汶川大地震灾害生态环境恢复从建工作应重点考虑Ⅸ级以及Ⅸ级以上区域。
张春敏王根绪
关键词:汶川大地震生态破坏指标体系
基于Matlab平台求解水资源多目标规划问题──以瓜州县为例被引量:11
2007年
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已日益受到关注,如何在有限水资源的前提下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对区域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无疑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参考。以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为例,基于水资源多用户问题,采用工业、农业、生活多目标规划法,以实现区域水资源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函数,按照约束条件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给出相应的非劣解;通过调用Matlab优化工具箱的优化函数,得到瓜州县的合理配置有限水资源方案,最后得到的配置方案中,2010规划年各行业用水总效益达15 712.4万元,2015年各行业用水总效益达48 451.7万元。
龙训建钱鞠张春敏
关键词:水资源承载力MATLAB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