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平 作品数:25 被引量:94 H指数:3 供职机构: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颅脑肿瘤手术患者并发术后出血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颅脑肿瘤手术患者并发术后出血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颅脑肿瘤手术并发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进行再手术,对照组进行保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使用再手术的疗效与保守治疗疗效相比,使用在手术的治疗效果更好(P<0.05)。结论针对颅脑肿瘤术后并发出血的患者要进行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可以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张正平成人颅后窝脑膜瘤术后并发小脑性缄默综合征1例 2020年 55岁女性,因间断性头痛1年入院。入院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示右侧指鼻试验阳性、右侧跟膝胫试验阳性。头颅MRI平扫+增强示右侧小脑半球类圆形占位性病变,对周围脑组织造成推挤,呈T1等-低信号、T2等-低信号,均一强化,内部信号欠均一(图1A、1B)。经右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术中见肿瘤基底位于右侧横窦下硬脑膜,包膜完整、边界清楚、质地略韧、血供一般,肿瘤侵蚀硬膜及颅骨。先瘤内分块切除肿瘤,然后切除瘤壁及受浸润的硬膜,予以Simpson分级Ⅰ级切除。 肖宗宇 张正平 李坤正关键词:脑膜瘤 成人 颅后窝 显微手术 高原地区产后并发上矢状窦静脉血栓形成1例 2021年 1病例资料17岁女性,足月顺产分娩一健康婴儿后9 d突发左侧肢体无力,伴麻木,进行性加重,随后出现肢体抽搐,约2 min后自行缓解,期间间断发作。入院头颅CT示左侧顶叶低密度影并脑沟混杂高密度影,矢状窦高密度影。体格检查:神志浅昏迷,GCS评分11分;双侧瞳孔直径约3.0 mm,对光反射灵敏;左上肢肌力0级,其余肢体肌力正常;病理征阴性。 郭彦俊 肖宗宇 刘凯 张正平 李坤正关键词:上矢状窦静脉血栓形成 产褥期 横窦上马蹄形皮骨瓣入路清除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研究 李坤正 李文辉 贺瑛福 汪涛 张正平 许长林 裴杰 马洁 张原香 李千红 李红梅 张美敏 该课题在国内首次开展了改良枕部横窦上马蹄形皮骨瓣术式治疗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应用研究,采用该改良术式清除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26例,结果显示该手术入路操作简单,缩短了手术时间,术后骨瓣复位,保持了颅骨解剖结构的完整...关键词:关键词:硬膜外血肿 手术操作技术 超早期CT引导下钻孔抽吸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 2015年 目的探讨超早期CT引导下钻孔抽吸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合理选择的27例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行超早期CT引导下钻孔抽吸治疗。结果血肿清除率62.5%-91.4%,平均(76.6±11.5)%。2例血肿量≥70mL的患者,术后原血肿部位发生再出血,血肿量均〈10mL。术后死亡1例。术后6个月,26例患者预后按ADL分级:Ⅱ级9例,Ⅲ级12例,Ⅳ级4例,Ⅴ级1例。结论超早期CT引导下钻孔抽吸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手术创伤小,血肿清除快,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张正平 李坤正 汪涛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丘脑 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手术时机与治疗效果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4 2014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中不同手术时机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将1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发病至手术时间的不同分成A组(〈8 h)57例、B组(8-24 h)58例及C组(〉24 h)55例,三组患者均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比较三组患者病死率及血肿完全清除率,随访3个月,比较三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病死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血肿清除率(91.23%)明显高于B、C组;A组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0.9±4.6)明显低于B、C组,A组轻度病残率(60.38%)明显高于B、C组,重度病残率(18.87%)明显低于B、C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确诊后应尽早(发病8 h内最佳)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有助于提高血肿完全清除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 张正平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手术时机 神经功能 脑肿瘤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8年 脑肿瘤干细胞是脑肿瘤内存在的类似干细胞的细胞亚群,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产生异质性肿瘤细胞。与非肿瘤干细胞来源的肿瘤细胞相比,脑肿瘤干细胞表面表达了与神经干细胞表面相同的分子标记物(如CD133、Nestin),导致细胞的免疫原性降低,并抑制T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 孙正 李坤正 肖宗宇 张正平关键词:脑肿瘤 肿瘤干细胞 脑肿瘤干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影响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影响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及其意义。方法:对12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各临床因素与预后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GCS 5-7分20例、8-10分79例、11-13分21例;血肿20-30 ml28例、30-40ml 44例、40-50 ml 35例、≥50 ml 13例;起病至手术〈6h 68例、6-12 h 23例、12-24 h 22例、≥24h 7例;19例破入脑室;预后良好率60.83%(73/120),预后不良率39.12%(47/120),其中死亡11例,死亡率为9.17%(11/120)。比较分析示:性别、年龄、GCS评分、手术时间、破入脑室和合并感染与预后相关。多因素Logistic分析性别、年龄、破入脑室和合并感染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了解影响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预后相关因素对于临床治疗和决策有着导向作用。 张正平关键词:高血压 脑出血 预后相关因素 CTA在破裂脑前循环动脉瘤早期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2009年 对21例前循环动脉瘤破裂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进行头颅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在CTA指导下早期行动脉瘤夹闭术。结果21例术前CTA诊断的前循环动脉瘤与术中所见一致,CTA能很好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以及载瘤动脉与周边骨性结构的关系;21例动脉瘤中行单纯夹闭术20例,包裹加固术1例。认为头颅CTA是一种可靠、简单、无创的快速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可提供直观的三维形态及解剖定位,有利于指导破裂动脉瘤的早期手术治疗。 李坤正 张晓路 张正平 袁岗关键词:CT血管造影 脑前循环动脉瘤 端端吻合技术建立SD-Wistar大鼠肾移植模型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采用端端吻合技术建立稳定的SD-Wistar大鼠肾移植模型。方法 SPF级雄性SD及Wistar大鼠各60只,供体采用SD大鼠,受体采用Wistar大鼠,取左肾作为供肾,受体切除左肾进行原位肾移植,并保留自身右肾,供体肾动脉、肾静脉及输尿管均与受体Wistar大鼠进行端端吻合,管腔均采用间断缝合。结果本实验每例SD-Wistar肾移植模型总手术时间约为105.54±20.63min,血管吻合时间约为20.42±5.81min,输尿管吻合时间约为5.21±2.42min。移植肾的热缺血时间约为11.24±3.52s,冷缺血时间约为40.35±8.52min。本组共进行SD-Wistar肾移植模型60例,术中发现肾动脉血栓形成2例;术后24h内死亡1例,成功率达95.00%。结论采用端端吻合技术可成功建立SD-Wistar大鼠肾移植模型。 肖宗宇 陈晓娟 余鹏程 袁岗 张广华 张正平关键词:肾移植 端端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