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玉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新生儿
  • 2篇菌群
  • 2篇肠道
  • 2篇肠道菌
  • 2篇肠道菌群
  • 1篇原核
  • 1篇原核生物
  • 1篇探针
  • 1篇微生物诊断
  • 1篇抗生素
  • 1篇检出
  • 1篇检出率
  • 1篇寡核苷酸
  • 1篇寡核苷酸探针
  • 1篇核酸探针
  • 1篇核糖
  • 1篇核糖体
  • 1篇核苷酸
  • 1篇PCR-EL...
  • 1篇16S_RD...

机构

  • 4篇首都儿科研究...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刘吉荣
  • 4篇秦雨春
  • 4篇张玉
  • 4篇吴婉芳
  • 2篇马官福
  • 1篇张梓荆
  • 1篇徐放生
  • 1篇郭章溉

传媒

  • 1篇新生儿科杂志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中国新生儿科...

年份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抗生素对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影响被引量:3
1996年
选择11例日龄7天以上新生儿肺炎住院病儿分别于没用头饱呋肟治疗前、治疗后1天、4天、7天做肠道菌群分析,同时检测10例持续应用抗生素3-8周病儿的肠道菌群。结果显示抗生素对肠道厌氧菌群的影响以治疗后1天最明显,对需氧菌的影响在第7天最明显,而对长期使用抗生素者表现在肠道菌群比例的严重失调及敏感菌量的再次增多,提示长期应用抗生素可能造成微生态平衡紊乱及耐药性的产生,为继发感染提供了条件。
秦雨春刘吉荣张玉徐放生吴婉芳
关键词:抗生素新生儿肠道菌群
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动态观察被引量:3
1998年
采集54例生后1~28天母乳喂养及12例15~28天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大便做拟杆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真杆菌、韦荣氏球菌五种厌氧菌与肠杆菌、肠球菌两种需氧菌培养、菌落计数的动态观察及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第一天除拟杆菌外,其它菌均可检出,检出率10%~70%不等。(2)乳杆菌、双歧杆菌及真杆菌随日龄增加而增多,肠球菌以生后5天内为高峰其后逐渐减少,其它菌群总体呈上升趋势,只在6~14天略有波动。(3)15~28天两种喂养方式的肠道菌群,虽都以双歧杆菌占优势,但人工组不及母乳组高,肠杆菌、肠球菌菌量明显高于母乳组,故与母乳喂养相比安全性较低。
秦雨春刘吉荣马建荣张玉王汝祺吴婉芳
关键词:新生儿肠道菌群检出率
核酸探针与酶免疫反应板定向结合的方法
1997年
为了制备一种可供寡核苷酸探针定向结合的酶免疫反应板 ,利用部分水解的尼龙包被酶免疫反应板 ,通过尼龙所含的氨基基团与寡核苷酸探针所含的 5′磷酸基团 ,在水溶性碳二亚胺的催化下 ,与酶免疫反应板发生 5′端特异性定向共价结合 ,并对肺炎支原体的PCR扩增产物进行了重复检测 ,结果重复性好 ,方法稳定 .利用该方法制备的酶免疫反应板可用于核酸探针的临床检测 .
刘吉荣吴婉芳秦雨春张玉马官福
关键词:寡核苷酸探针
原核生物16S rDNA的PCR-ELISA检测方法的研究被引量:8
1998年
目的建立一种可以用于支原体、细菌等原核生物感染的快速诊断方法。方法根据原核生物16SrDNA独特的序列特性,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16SrDNA,扩增产物与结合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板上的特异性探针杂交,经酶显色,计算吸光度比值来检测标本。以肺炎支原体为例,对上述方法进行了特异性、重复性、敏感性等方面的检验。结果(1)多种原核生物均可扩增出16SrDNA;(2)各种原核生物的16SrDNA片断仅与其特异性探针杂交;(3)经3次重复杂交试验结果均相同;(4)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期所取标本进行对照检验,PCRELISA方法检出率与传统PCR方法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利用原核生物16SrDNA序列特性的PCRELISA方法具有特异性高、重复性好、灵敏度高等优点。
刘吉荣吴婉芳秦雨春张玉马官福郭章溉张梓荆
关键词:核糖体ELISA微生物诊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