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玉辉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军事

主题

  • 2篇毒性
  • 2篇形态学
  • 2篇神经毒
  • 2篇神经毒性
  • 2篇神经元
  • 2篇细胞
  • 2篇小胶质细胞
  • 2篇脑内
  • 2篇灰质
  • 2篇胶质
  • 2篇胶质细胞
  • 2篇海马
  • 2篇海马神经
  • 2篇海马神经元
  • 2篇发育
  • 2篇白质
  • 2篇ATP
  • 2篇GAP-43
  • 2篇GAP-43...
  • 1篇原代培养

机构

  • 4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怀化医学高等...

作者

  • 4篇张玉辉
  • 3篇张楠楠
  • 3篇李爱萍
  • 2篇王冬梅
  • 2篇李小媚
  • 1篇朴花
  • 1篇袁博
  • 1篇郝飞

传媒

  • 2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怀化医学高等...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大鼠生后早期脑内小胶质细胞形态学研究
2010年
目的观察大鼠生后早期脑内小胶质细胞形态特点、进入CNS的途径、迁移的方式以及与时间的关联性。方法选用Sprague—Dawley(SD)大鼠生后1d(postnatalday 1,P1),3d、10d、14d,21d各3只,雌雄不限。常规灌流固定,完整取出脑组织,使用恒冷冰冻切片机切脑片,片厚10μm。脑组织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OX-42阳性小胶质细胞。结果(1)SD大鼠生后1~2周,白质区可见圆形、阿米巴样、初级分支状细胞,数量由少到多,至P10达高峰;灰质区细胞呈多形性改变,以初级分支状细胞为主,数量逐渐增多。(2)小胶质细胞迁移入脑的路径主要有脑室、脑膜和血管路径。迁移方式为“切线式”迁移和“放射状”迁移。结论(1)SD大鼠生后早期小胶质细胞一直处于连续的、动态的发育过程,至P21接近成熟。(2)在此阶段,阿米巴小胶质细胞或初级分支小胶质细胞沿白质通路迁移,P10达迁移和增殖的高峰。
李小媚张楠楠张玉辉王冬梅李爱萍
关键词:小胶质细胞发育形态学灰质白质
ATP诱导大鼠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神经毒性及对GAP-43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ATP对大鼠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的损伤作用及GAP-43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原代培养新生SD大鼠海马神经元至第8 d,MTT法检测不同浓度ATP作用下海马神经元的存活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观察损伤后海马神经元GAP-43的表达变化,钙离子荧光染料Flou-4/AM检测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变化。结果:低浓度ATP对海马神经元无明显影响,高浓度ATP对海马神经元有毒性损伤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P2X受体拮抗剂可阻断ATP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但P2X7受体拮抗剂的阻断作用不明显。高浓度ATP作用海马神经元4 h后,GAP-43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且表达部位发生改变,主要表达于胞体,突起表达减少甚至消失。高浓度ATP组荧光衰减速率明显减慢,说明高浓度ATP参与了海马神经元细胞内钙调节。结论:高浓度ATP对海马神经元有毒性损伤作用,损伤后GAP-43代偿性表达增多,且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有关,P2X7受体可能不是介导ATP此作用的主要受体亚型。
张玉辉郝飞朴花袁博张楠楠李爱萍
关键词:ATP海马神经元神经毒性GAP-43P2X7受体
ATP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神经毒性及对GAP-43表达的影响
目的:三磷酸腺苷/(ATP/)是重要的神经递质,可以选择性地作用于P2嘌呤受体,参与递质调节、突触修饰和神经营养等一系列生理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急慢性损伤/(如缺血,创伤或退行性病等/)条件下,局部死亡细胞可释放出大量A...
张玉辉
关键词:ATPGAP-43海马神经元神经毒性
文献传递
大鼠生后早期脑内小胶质细胞形态学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大鼠生后早期脑内小胶质细胞的形态特点、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途径、迁移的方式以及与时间的关联性。方法:选用生后1(postnatalday1,P1)、3、10、14、21d的SD大鼠各3只,雌雄不限。常规灌流固定,完整取出脑组织,使用恒冷冰冻切片机切脑片,片厚10μm。脑组织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OX-42阳性小胶质细胞。结果:(1)SD大鼠生后1~2周,白质区可见圆形、阿米巴样、初级分支状小胶质细胞,数量由少到多,至P10达高峰;灰质区细胞呈多形性改变,以初级分支状细胞为主,数量逐渐增多;(2)小胶质细胞迁移入脑的路径主要有脑室、脑膜和血管路径。迁移方式为"切线式"迁移和"放射状"迁移。结论:(1)SD大鼠生后早期小胶质细胞一直处于连续的、动态的发育过程,至P21接近成熟;(2)在此阶段,阿米巴样小胶质细胞或初级分支小胶质细胞沿白质通路迁移,P10达迁移和增殖的高峰。
李小媚张楠楠王冬梅张玉辉李爱萍
关键词:小胶质细胞发育形态学灰质白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