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琴

作品数:7 被引量:96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公共外语系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身份
  • 2篇文化
  • 2篇伍慧明
  • 2篇华裔
  • 2篇《骨》
  • 1篇都市
  • 1篇都市漫游者
  • 1篇行者
  • 1篇艺术
  • 1篇艺术实验
  • 1篇义学
  • 1篇异托邦
  • 1篇有声
  • 1篇语境
  • 1篇语义
  • 1篇语义学
  • 1篇身份书写
  • 1篇诗歌
  • 1篇史书
  • 1篇中文化

机构

  • 7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张琴
  • 1篇罗良功
  • 1篇高晓芳

传媒

  • 4篇外国语文研究
  • 1篇四川外语学院...
  • 1篇当代外国文学
  • 1篇湖北经济学院...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07
  • 1篇200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世界非裔文学的整体研究:罗良功教授访谈录被引量:3
2020年
本文是华中师范大学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青年学术创新团队于2019年5月举行的首期论坛上的访谈实录。罗良功教授是非裔文学研究专家、族裔文学国际学术年会的召集人,张琴副教授在论坛上对罗良功教授进行了访谈。罗教授在访谈中阐述了世界非裔文学的定义与研究领域,介绍了国别区域非裔文学发展和研究的现状。他认为,世界非裔文学将非洲本土之外的非裔文学视为整体加以学术观照,既是世界非裔文学发展的必然,也是当前非裔文学研究、非洲研究和国际关系研究的必然,世界非裔文学研究应该运用跨学科方法,注重国别区域与跨国文学社区结合、学术研究与数据库建设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咨政服务相结合。
张琴罗良功
凯文·杨简论
2021年
凯文·杨是美国当代著名非裔诗人、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同时也是著名的诗歌编撰家和评论家。他的诗歌以黑人文化为根本,坚持诗歌与其它艺术形式之间的双重对话,大胆地进行诗歌艺术实验,将爵士乐、布鲁斯、涂鸦、黑色电影等融入诗歌中,始终保持着开放性、杂糅性和试验性的写作风格。同时,杨以现代视野来重新发掘非裔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他对于特定非裔历史的书写,以及个人经验与情感的表达,都体现了其个性化的历史意识。
张琴
关键词:艺术实验历史书写
另类空间视阈中的唐人街——论伍慧明小说《骨》中的异托邦呈现
2016年
当代美籍华裔女作家伍慧明在其处女作《骨》里,以一个年轻女性的视角讲述了在唐人街这一封闭的地理空间里其家庭所经历的历史与个人悲剧。本文试图从空间入手,运用福柯的"异托邦"概念,梳理小说中的空间呈现,从华人的生活空间、工作空间、死亡空间与想象空间四个层面阐释、分析空间呈现背后的政治文化内涵,以此揭示当代华人在美国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张琴
关键词:《骨》异托邦
模糊限制语:分类与应用被引量:89
2002年
通过对一些模糊限制语的运用实例分析发现,以语境依附程度的高低为标准,模糊限制语可以分为两类:语义型模糊限制语和语用型模糊限制语。相对而言,语义型模糊限制语对语境的依附程度低,独立性较强,而语用型模糊限制语对语境的依附程度高,独立性较弱。
高晓芳张琴
关键词:模糊限制语语境语义学
从都市漫游者到文化行者——解读汤亭亭《孙行者》中的族裔空间与文化身份书写被引量:1
2021年
汤亭亭的小说《孙行者:他的即兴曲》以魏特曼·阿新的都市漫游为叙事线索,表达了对于美国华裔的族裔空间和身份书写的思考。阿新在漫游的过程中始终找不到合适的位置,无所适从和焦虑不安背后透露着他强烈的文化焦虑和无所归属感。通过自我调控式地观察、叙述和反思族裔空间,阿新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承担起文化行者的责任,试图通过戏剧演出来彰显本族裔的文化记忆和文学传统,以集体的力量构想出"多元共存"的世界愿景。本文借由分析小说中阿新由都市漫游者到文化行者的自我嬗变,来深入剖析都市漫游所呈现出的种族化空间,以及华裔移民在多元文化和世界语境中建构文化身份和华裔主体性的重要意义。
张琴
关键词:都市漫游者
从无声到有声——《中国佬》中的华裔男性形象解读被引量:2
2007年
本文以汤亭亭的小说《中国佬》为文本,以华裔男性的声音为线索,通过回顾华裔男性从传统男权话语,到沉默无声,再到重拾声音的嬗变过程,力图证明华裔男性是力争话语权,寻求身份认同的"金山勇士"。
张琴
关键词:华裔男性无声有声
论伍慧明《骨》中文化身份的空间定位被引量:1
2019年
在美国华裔作家伍慧明的处女作《骨》中,空间书写是作者建构华裔文化身份的手段。小说中不同世代或背景的华裔对于唐人街的不同态度,体现出他们在中美两种文化之间所做出的选择。就小说而言,老一辈的华裔移民宁愿固守在唐人街的狭窄空间中,体现出他们对于中国文化传统的留恋。新一代的华裔却对唐人街有着更为复杂的情感,两位妹妹在困境中选择了死亡或自我流放,体现了她们对于身份的困惑。而小说的叙述者莱拉最终在出走和坚守之间做出妥协,选择在华人社区与白人社会接壤的边土地带生活。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探讨不同人物的空间选择,深入剖析空间与文化身份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边土地带对于华裔移民建构混杂性文化身份和主体性的重要意义。
张琴
关键词:伍慧明《骨》文化身份美国华裔文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