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立恩

作品数:14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牟宗三
  • 5篇坎陷
  • 3篇儒学
  • 3篇良知
  • 2篇儒学精神
  • 2篇良知坎陷
  • 2篇春秋
  • 1篇担当
  • 1篇道德
  • 1篇新论
  • 1篇玄学
  • 1篇玄学思潮
  • 1篇政治
  • 1篇政治现实
  • 1篇知识
  • 1篇知识论
  • 1篇中国现代思想
  • 1篇儒家
  • 1篇生命
  • 1篇实践观

机构

  • 8篇曲阜师范大学
  • 6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14篇张立恩
  • 4篇李颖

传媒

  • 2篇哲学分析
  • 2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佳木斯大学社...
  • 1篇北京社会科学
  • 1篇河北青年管理...
  • 1篇胜利油田党校...
  • 1篇广州大学学报...
  • 1篇江苏广播电视...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安康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牟宗三“坎陷”概念内涵新探
2013年
牟宗三先生的"坎陷"概念有认识论、心性论、本体论和历史文化论四个层次的内涵,四个层次的内涵之间相互关联、依此递进,据其哲学问题意识的不断深入和言说语境的不断变换展现为不同的特质。
张立恩李颖
关键词:牟宗三坎陷
牟宗三“良知坎陷说”之文化生命内核
2015年
牟宗三的"良知坎陷说"从其形成、结构、作用及其与"三统并建"的关系来看,它只是转换文化生命尽性方式的桥梁,文化生命则构成其理论内核。
张立恩
关键词:牟宗三良知坎陷文化生命尽性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精神会通刍议
2012年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精神会通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要求,也是儒学现代化转进的逻辑应然。二者在实践理性、辩证思维、人文关怀以及社会理想之向度的精神会通,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实践。
李颖张立恩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儒学会通
牟宗三“良知自我坎陷”说研究
牟宗三先生的“良知自我坎陷”说以两层存有论的架构实现价值世界的确证和现象世界的开出,藉此解决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所遭遇的困境。顺牟先生学思生命之发展历程言,“良知自我坎陷”说有认识论、历史文化、本体论等诸形态。就其...
张立恩
关键词:牟宗三良知坎陷物自身
文献传递
毛泽东对儒学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新探
2013年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主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塑造者,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在精神上是相通的,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的很多思想,都对儒学精神进行了传承与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毛泽东对儒学的"民惟邦本"、辩证思维和实践观分别进行了传承与发展,并创造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观、唯物辩证法以及唯物主义的实践观,这既是对儒学精神的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升华。
李颖张立恩
关键词:毛泽东儒学辩证思维实践观
《春秋》是实录吗?——朱子以史视《春秋》说之理论困境及元儒之解决方案被引量:1
2018年
朱子基于"圣人"观念反对前儒文辞褒贬与史例褒贬之说,并通过吸收左氏家说及"据实直书"方法建立了以史视《春秋》说。但其说无法担保圣人之意与经义之关联,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朱子又不得不退回到圣人"有意"作经,"笔削"鲁史而成之的立场上。这一理论困境反映出朱子实际上并未真正突破汉唐《春秋》学的"辞"→"义"诠释模式。随着宋元鼎革,这一困境成为元代《春秋》学家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吴澄、程端学主张《春秋》"非常而书",藉由诠释进路的转换以证成朱子之说。黄泽则将"据实直书"整合为获取《春秋》书法的环节,赵汸通过"策书之例"与"笔削八义",进一步将"直书"置于《春秋》书法系统中,以此解决朱子的理论困境。
张立恩
关键词:春秋
老子“教化”思想的内涵与当代价值探论
2017年
老子教化思想以价值本体的规范性和人之"真性"为其哲学基础,展开于国家层面的"不言之教"和个体层面的"自化",而又以个体之自化为其核心。在具体的教化工夫上,以复性为指向,以"致虚""守静"为原则,以"损""观"为方法。这一教化思想对治现代性弊病,为弥合德福之间的鸿沟提供了一条途径。
张立恩
关键词:普遍化教化
牟宗三“天道”思想新探
2013年
牟宗三先生据其道德形上学之立场对传统哲学中的"天道"范畴进行疏解和重铸。超越地言,"天道"即仁道、天理、普遍性,也即人之为人、物之为物的"实现之理",它是一内在于万物而特显于人的超越本体,代表着万物生化之理;现实地言,"天道"代表着儒者对实践儒学道德理想的现实要求,它是尧舜文武之圣王理想及礼乐教化之伦常关系的落实,也即实践儒家内圣外王之道。
张立恩李颖
关键词:牟宗三天道本体
牟宗三“良知坎陷”说理论展开新论
2015年
牟宗三的"良知坎陷"说是一个一以贯之的架构体系,道德与存有构成其理论展开的两个必然维度。围绕着这两个方面,牟宗三进行了本体建构、无执的存有论、执的存有论等理论建构,而这些形上层面的理论建构又构成道德实践上坎陷地开出科学民主的哲学基础。
张立恩
关键词:牟宗三良知坎陷
元儒郑玉《春秋》诠释三题——以《春秋阙疑》为中心被引量:1
2017年
郑玉的《春秋》诠释以"圣人未修之《春秋》"与"圣人已修之《春秋》"的区分为基础,批评杜预、孔颖达等对《春秋》命名的界说,肯认《春秋》是经非史,客观上构成对朱熹等人所持以史视《春秋》观点的反动。杜预、孔颖达及公羊学家们所持感麟作经故经止获麟的说法,是就《春秋》之形式而言,《春秋》实质上终于黄池之会。他发挥孟子"事"、"文"、"义"之说阐发《春秋》宗旨,以尊王为《春秋》大义之核心,以存理灭欲为《春秋》旨归。在解经方法上,基于对《春秋》经史性质的界定,在以往经学家那里相为扞格的解经方法,在他那里却变得各得其所,相得益彰。
张立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