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虹

作品数:10 被引量:166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5篇血管
  • 5篇颅内
  • 5篇护理
  • 4篇血管内治疗
  • 3篇手术
  • 3篇窦血栓形成
  • 3篇颅内静脉
  • 3篇颅内静脉窦
  • 3篇颅内静脉窦血...
  • 3篇颅内静脉窦血...
  • 3篇内静脉
  • 3篇颈内
  • 3篇颈内动脉
  • 3篇静脉
  • 3篇静脉窦
  • 3篇静脉窦血栓
  • 3篇静脉窦血栓形...
  • 2篇动脉系统
  • 2篇血栓

机构

  • 10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唐山工人医院
  • 1篇北京市海淀医...

作者

  • 10篇张虹
  • 8篇秦晓红
  • 5篇吉训明
  • 5篇凌锋
  • 5篇缪中荣
  • 5篇宋庆斌
  • 4篇支兴龙
  • 4篇张鸿祺
  • 4篇张鹏
  • 4篇牛香美
  • 4篇李慎茂
  • 3篇朱凤水
  • 2篇汤红艳
  • 2篇李巍
  • 2篇朱雪铮
  • 1篇王玉林
  • 1篇贾建平
  • 1篇肖泉
  • 1篇王向波
  • 1篇祁大勇

传媒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中国股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疾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在治疗颅内动脉疾病中应用的可行性和适应证。方法使用覆膜支架行病变隔绝术治疗20例患者。根据靶血管的直径和病变的长度,选择覆膜支架的直径和长度。共治疗椎动脉颅内段动脉瘤5例、颅底以上颈内动脉动脉瘤7例,经蝶手术致颈内动脉破损1例,外伤性颈内动脉动脉瘤3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3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狭窄伴自发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共使用覆膜支架21枚,裸支架与覆膜支架联合使用3例。结果一次性成功放置支架17例,病变即刻消失14例,术后复查消失3例,操作失败3例。短暂性轻偏瘫1例。结论合理使用覆膜支架是治疗部分颅内动脉病变的良好手段,但覆膜支架的应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张鸿祺支兴龙张鹏李萌吉训明缪中荣王亚冰卢小健史怀璋祁大勇柳江肖泉秦晓红宋庆斌王玉林张虹凌锋
关键词:颅内动脉疾病血管内治疗覆膜支架
多途径联合血管内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被引量:77
2005年
目的 研究血管内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自 2 0 0 0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0月 ,12例难治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接受了包括经静脉接触性溶栓、机械性破栓、经颈动脉溶栓和静脉窦内支架置入多途径联合血管内治疗。所有病人均有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术后积极治疗原发病 ,抗凝治疗 6个月。术后随访 17~ 2 9个月 ,平均 2 3个月。结果 12例患者均接受了经静脉途径溶栓治疗 ,其中 10例患者同时接受联合机械性血栓切割。 2例患者同时接受经颈动脉途径溶栓治疗。出院时 ,所有患者闭塞静脉窦均再通 ,临床症状改善和颅内压恢复 ,未出现与血管内治疗相关的并发症。Glasgow评分由术前平均 12分 ,恢复到出院时 14分。平均随访 2 3个月 ,无一例血栓再形成。结论 血管内治疗是颅内静脉窦血栓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吉训明凌锋贾建平李慎茂缪中荣朱凤水宿英英闵保权王向波张鸿祺张鹏支兴龙宋庆斌秦晓红刘香美张虹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血管内治疗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途径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2例难治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进行了包括经静脉接触性溶栓、机械性破栓、经颈动脉溶栓和静脉窦内支架置入多途径联合血管内治疗.所有病人均有颅内静脉窦血栓...
吉训明秦晓红牛香美张虹朱雪铮凌锋缪中荣张鸿祺张鹏李慎茂朱凤水支兴龙宋庆斌
关键词:血栓形成血管内治疗颅内静脉窦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超选择动脉溶栓并支架术后的护理被引量:2
2004年
张虹秦晓红
关键词:颈内动脉系统支架术护理术中护理
颈内动脉闭塞复合再通手术的护理配合被引量:2
2019年
总结传统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手术与复合再通手术护理配合要点:①根据术前脑血管造影结果,提前准备用物,并熟悉其性能和使用方法;②手术室仪器布局合理,避免术中反复移动;③患者体位及无菌区域的护理;④管路的固定及护理;⑤导管和血管鞘在血栓预防中的使用及术中抗凝配合;⑥术中观察使用肝素钠的剂量并配合追加给药;⑦术中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本组69例再通成功,1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后即显示再通,1例出现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立即停止手术,未造成不良后果,所有切口均为一级愈合。
汤红艳王征张虹李巍孙萌萌焦力群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颈动脉手术中护理
球囊辅助颅内动脉瘤栓塞的护理
2007年
张虹秦晓虹
关键词:介入栓塞颅内动脉瘤护理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血管内治疗被引量:59
2004年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途径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对 12例难治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了静脉接触性溶栓、机械性破栓、颈动脉溶栓和静脉窦内支架置入多途径联合血管内治疗.所有患者均有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术后积极治疗原发病,抗凝治疗 6个月.术后随访 17~ 29个月,平均 23个月. 结果 12例患者均接受了经静脉途径溶栓治疗,其中 10例患者同时接受机械性血栓切割治疗,另有 2例患者同时接受经颈动脉途径溶栓治疗.尿激酶使用总量 80万~ 290万 U,每例患者平均每天剂量低于 100万 U.出院时,所有患者的闭塞静脉窦均获再通,临床症状改善,颅内压恢复.术后积极治疗原发病和抗凝治疗 6个月,平均随访 23个月,无一例血栓再形成.回顾文献,经血管内途径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症状改善率为 92%,死亡率为 5%本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 93%,病死率为 3.8%.联合血管内治疗组与单一血管内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 2=1.27,P>0.05). 结论血管内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吉训明凌锋缪中荣张鸿祺张鹏李慎茂朱凤水支兴龙宋庆斌秦晓红牛香美张虹朱雪铮
关键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血管内治疗支架置入
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被引量:21
2003年
目的 评价伴对侧颈内动脉闭塞的高危颈内动脉狭窄病人血管内支架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例不适合颈动脉内膜剥脱的高危颈内动脉狭窄病人接受了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术前颈内动脉平均狭窄程度为 (85 2± 9 4) % (70 %~ 98% )。术前和术后 2 4h采用NIHSS评分 ,术前和术后 3个月采用改良Rakin评分标准对这些病人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术后随访 6~ 1 4个月。结果 术中造影证实 8枚支架均放置成功 ,残余狭窄程度 (5 3± 2 2 ) % (5 %~ 9% ) ,管腔狭窄程度较术前明显改善 (t=4 79,P <0 0 0 1 )。术中没有发生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 ,术后 2 4h病人的NIHSS神经功能评分保持在术前水平 [(2 5± 2 4)分 ] ;术后 3个月 ,改良Rakin神经功能评分为 (1 1 3± 0 99)分 ,同术前 (1 2 5± 1 2 8)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T =1 89,P >0 0 5)。术后随访 6~ 1 4个月 ,除 1例偶发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TIA)外 ,其他病人未再出现TIA和新的中风。结论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高危颈内动脉狭窄安全。
吉训明凌锋李慎茂朱风水缪中荣秦晓红牛香美张虹宋庆斌
关键词:血管内支架置入颈动脉狭窄神经功能评分
急性脑梗塞动脉溶栓治疗的护理
急性脑梗塞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急性脑梗塞治疗方法有多种,我院从1995年开展超早期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本文讨论此种治疗方法的护理配合,包括心理护理,术前、术中及术后处理。
李巍秦晓红牛香美张虹汤红艳郝蔓春王卉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手术护理疗效评价
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超选择动脉溶栓并支架术后的护理
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治疗脑梗塞的新方法,并且在溶栓同时,可对血管残余狭窄行血管成形并支架植入术,避免再次血栓形成。该中心自2001年9月至2004年3月共完成376例颈内动脉系统急性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其中1...
张虹秦晓红
关键词:脑梗塞颈内动脉溶栓治疗手术护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