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象
- 作品数:27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略论丝绸之路历史对当代中非教育交流与产能合作的启示
- 中非交往的历史是与丝绸之路的历史结合在一起的.今天我们探讨中非之间的教育与产能交流合作问题,不能忘掉此"初心",要从其中吸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本文旨在从丝绸之路的历史史实和故事中,谈一些与中非教育交流与产能合作有关的启示...
- 张象
- 关键词:教育交流
- “科技发展与世界现代历史”学术讨论会述要
- 1992年
- 1991年10月22-23日,《历史研究》编辑部天津社联世界当代史研究会、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在天津联合举办了'科技发展与现代历史'学术讨论会,来自北京、天津、上海的40余位从事世界史、自然科学史、以及世界经济、国际问题研究的学者汇集一堂,就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现代世界历史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会代表阐述了各自的观点,提出了良好的建议,对于拓展世界历史研究的领域,推动世界历史研究的深入有着积极意义。现择其要点概述如下。
- 张象
- 关键词:历史研究世界现代史第一生产力当代史研究
- 世界现代史概要
- 2015年
- 本文概述了20世纪世界历史的基本特征,按三个时期的新体系解读世界整体形成后的态势和向全球化的初期过渡。
- 张象
- 关键词:世界大战
- 论非洲民族主义主旨泛非主义的演变及历史特征被引量:3
- 2017年
- 泛非主义即非洲民族主义,它先后促成了非洲统一组织和非洲联盟的建立,今天仍在指导实现非洲的复兴梦。本文解读泛非主义产生根源和历史演变的特征,有助对非洲民族主义和非洲现状的认识。
- 张象
- 关键词:泛非主义非洲统一组织非洲联盟非洲复兴
- 论人权问题的历史演变
- 1992年
- 人权问题就是有关争取人的权利的种种问题。它既是一个理沦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既是观念道德问题,也是法律问题;是政治问题,也是经济文化问题,涉及的范围是很广泛的。马克思说:“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7页,第1卷第18页)。
- 张象黄若迟
- 关键词:人权问题历史演变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关系道德问题政治问题
- 20世纪历史巨变的综览被引量:3
- 1999年
- 站在世纪的终点回眸和综览百年来世界的变迁无疑是件很有意义的事。尽量用简短的文字向读者概述这一个世纪的巨变,也是世界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不平凡的一个世纪。它不仅变化最大,而且变化万千。如果从世界通史角度观察,20世纪有五个方面...
- 张象
- 关键词:垄断资本主义历史巨变国际关系体系十月革命民族独立运动
- 谈温公颐先生的中国逻辑史研究
- 在探讨中国名辩学、逻辑学的研究时,不能不论及温公颐教授。他不只是继胡适先生后中国老一代著名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之一,而且成就卓著。他主编的《中国逻辑史教程》为全国高校通用,所著三卷本的中国古代逻辑史为该学科的研究树起了丰碑。...
- 张象
- 关键词:中国逻辑史研究
- 迎接世界现代史学科新的春天——论中国崛起后新形势下的学科职能与体系更新问题被引量:2
- 2013年
- 世界现代史是史学领域中的一门新学科。改革开放使学科发展迎来了春天。中国崛起后的形势是又一个春天。本文以1979年该学科第一次学术报告会,即安徽会议讲起,论述了传承理念、明确宗旨、改进体系诸问题。对于如何创新有中国特色的世界现代史学科体系提出了一些新见解。
- 张象
- 关键词:世界现代史
- 世界历史视野中的经济全球化
- 1999年
- 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当代世界一大特点。90年代初,联合国秘书长郑重宣布:"世界进入了全球化时代",这一说法得到普遍的认同。但是对于全球化的理解和怎样来对待全球化,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里准备从世界史的角度谈一些看法。一、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史的必然趋势在历史上,全球化与国际化、世界整体化、一体化诸概念都是一回事。它们的基本含义是相同的。都是指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进程和趋势,在此进程中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相互交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越来越密切,先是在经济方面融合为彼此依存、密不可分的全球整体,进而在政治、文化方面也会这样。经济全球化是这种历史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不过从诸概念所指的交往范围和内容来看,全球化要比国际化高一层次,比起世界一体化则低一层次。
- 张象
-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趋势资本主义世界史第二次世界大战
- 对十月革命历史意义的再认识被引量:4
- 1998年
- 针对苏联解体后出现的否定十月革命的言论和传统认识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指出:一、十月革命开创人类历史新纪元,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这一传统看法的基本点是应当肯定的。但以往的阐释有片面性,表现在对这一新时代的长期性、曲折性、复杂性估计不足,对新时代的起点和内容阐述不够全面。二、十月革命道路应按列宁的总结来认识,过去片面强调暴力革命并随意扩大道路的内容、范围,把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些具体做法视为普遍规律加以推广,造成了误区。三、十月革命的国际影响不容否认,但脱离事实肆意夸大,借此搞大国沙文主义,推行霸权主义,是极端错误的。
- 张象
- 关键词:十月革命大国沙文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