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靖
- 作品数:14 被引量:218H指数:9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强势特色学科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非手术治疗食管癌临床分期标准的临床应用与探讨被引量:18
- 2012年
- 目的参考中国非手术治疗食管癌临床分期修改方案对784例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患者进行预后分析与评价,探讨此分期对食管癌非手术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及有待修改之处。方法2003--2009年间784例食管癌患者接受常规分割技术,处方剂量50—70Gy。〈60Gy者65例,≥60Gy者719例。鳞癌患者752例,非鳞癌患者32例。依据临床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各亚组,观察其疗效并进行预后评价。结果随访率为97.1%,随访时间满3、5年者分别为503、122例。全组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7.2%、54.2%、46.5%,总生存率分别为69.5%、34.9%、23.9%。I,Ⅱ和Ⅲ期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4%、47.6%、45.1%,84.7%、46.3%、36.4%和64.0%、30.9%、19.1%,(X2=29.34,P=0.000)。鳞癌和非鳞癌患者中位生存期不同(21个月和16个月,x2=4.44,P=0.035)。GTV≤20、20~40、40—60cm3与〉60cm3患者中位生存期也不同(54、29、21个月和14个月,x2=68.71,P=0.000)。结论非手术治疗食管癌临床分期修改方案能较为准确反应食管癌放疗患者预后;不同病理类型及GTV患者预后存在差异,建议分期修改方案纳入病理类型及GTV因素。
- 王澜孔洁韩春高超张靖李晓宁田华
- 关键词:放射疗法三维适形肿瘤分期
- 不同对映异构体氨氯地平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
- 目的:氨氯地平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降压药物,其是由左旋氨氯地平和右旋氨氯地平两种对映异构体以1∶1组分构成的外消旋体化合物。其右旋成分是否具有有益作用一直是临床医生关注的一个课题。有学者提出氨氯地平的抗动脉粥样硬化(a...
- 张靖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氨氯地平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内皮素-1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食管癌精确放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8
- 2012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MRI)技术在食管癌精确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2011年经病理证实食管癌患者37例,放疗前均在CT机及MRI机下定位并靶区勾画。比较DWMRI与食管钡餐造影、食管镜、CT所示食管病变长度差异及CT与DWMRI所示病变最大横径、体积差异。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资料用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食管钡餐造影、食管镜、CT、DWMRI所示病变长度分别为5.70、6.06、7.97、5.79cm,CT与其他3种方法所示病变长度均不同(F=4.88,P=0.003);DWMRI、CT所示病变最大横径分别为3.79、3.81cm(t=-0.32,P=0.751),所示大体肿瘤体积分别为45.75、38.05cm^3(t=5.30,P=0.001)。CT与DWMRI共同诊断53个淋巴结转移,DWMRI排除25个CT诊断阳性的淋巴结,15个淋巴结DWMRI显示高信号而CT诊断阴性,其中6个为食管旁淋巴结。DWMRI使6例患者的临床分期发生改变。结论DWMRI所示病变长度与食管钡餐造影结果最为接近;DWMRI易发现与食管粘连的食管旁沟肿大淋巴结,DWMRI可使部分患者靶区范围和临床分期发生改变。
- 田华王澜韩春时高峰高超李晓宁张靖孔洁
-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食管肿瘤肿瘤分期
- 食管癌同期放化疗的价值研究被引量:35
- 2011年
- 目的观察中晚期食管癌同期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搜集2006-2009年本科收治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209例,同期放化疗105例,单纯放疗104例。三维适形放疗117例,调强放疗92例,处方剂量中位数均为60Gy。用氟尿嘧啶、顺铂、亚叶酸钙方案第1、5周同期给予化疗。观察患者治疗完成情况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总随访率为99.0%,随访满2、3年者分别为99、44例,其中同期放化疗和单纯放疗的分别为45、14和54、30例。同期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8.1%、69.2%、66.2%和81.0%、64.0%、54.9%(χ^2=2.31,P=0.128),总生存率分别为84.4%、52.9%、45.6%与75.2%、50.7%、37.0%(χ^2=1.57,P=0.210);亚组分析显示同期放化疗高于单纯放疗的有大体肿瘤长度〉7cm和N0期的局部控制率(χ^2=5.11和7.66,P=0.024和0.006)及N0期的生存率(χ^2=5.07,P=0.024)。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降低发生率分别为81.9%和49.0%(χ^2=36.45,P=0.000)、14.3%和1.9%(χ^2=10.54,P=0.006)、24.8%和2.9%(χ^2=22.95,P=0.000);恶心、呕吐、便秘发生率分别为63.8%和7.7%(χ^2=71.52,P=0.000);≥2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48.6%和38.5%(χ^2=2.17,P=0.141),≥2级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5.2%和7.7%(χ^2=2.93,P=0.087)。结论食管癌同期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相比总生存率、局部控制率无显著提高,但N0期患者可能是明显获益人群,不良反应只有血液学和胃肠道反应明显不同,食管癌同期放化疗的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
- 王澜王军韩春张靖李晓宁高超
- 中晚期食管癌放化同期治疗的临床研究
- 目的:观察中晚期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与单纯放疗患者的治疗毒副反应,近期疗效,1、2、3年生存率、局控率,并进行亚组分析,以期找到加入同期化疗后明显获益的亚组患者。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0...
- 张靖
- 关键词: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疗效分析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食管癌同期放化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7
- 2011年
- 目的:观察中晚期食管癌同期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毒副反应及疗效。方法:将中晚期食管癌患者155例分为同期放化疗组77例和单纯放疗组7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中位处方剂量均为60Gy。化疗方案为顺铂、5-FU和亚叶酸钙针,于放疗开始的第1、5周同期给予,观察患者治疗完成情况和急性毒副反应及生存率、局控率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1)同期组白细胞、血小板、血色素减少情况均高于单放组,P<0.05。两组≥2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51.95%(40/77)和24.36%(19/78),χ2=12.510,P=0.000,中重度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5.58%(12/77)和3.85%(3/78),χ2=6.108,P=0.013。2)同期组与单放组1、2、3和4年局控率和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未寻找到加入同期化疗后局控和生存获益的患者。3)局部控制失败仍然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期组与单放组死于远处转移患者的比率分别为28.6%(10/35)和32.6%(14/43),χ2=0.144,P=0.704。结论:食管癌精确放疗联合同期化疗有可能出现较重的毒副反应,患者总生存率、局控率及中位生存期有提高的趋势,但均未达统计学差异,临床价值需要进一步探讨。
- 韩晶王澜韩春刘巍张靖李晓宁高超
- 关键词:化学疗法生存率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肺癌精确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价值
-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肺癌精确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2011年序贯入组的首程放疗肺癌患者47例,采用相同体位在CT及MRI下定位并进行图像采集,所得图像经局部网传至Pinnacle 8....
- 张安度韩春王澜高超田华孔洁张靖
- 文献传递
- 781例不同部位食管癌三维放疗预后分析被引量:38
- 2013年
-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食管癌三维放疗疗效差异及可能原因。方法 2003—2009年781例T 1 ~T 4 期食管鳞癌患者接受常规分割三维放疗,其中肿瘤位于颈段 31例、胸上段 210例、胸中段 427例、胸下段 113例,处方剂量 50~70 Gy (中位数60 Gy)。197例患者接受了化疗。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和预后单因素分析,Cox法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 随访率为95.8%,随访时间满 5年者为 128例。颈段,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食管癌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9%、67.4%、58.1%,80.4%、47.4%、35.5%,63.7%、30.2%、21.9%,69.9%、33.6%、28.8%,其中颈段与胸上段、胸中段与胸下段食管癌生存相仿(χ2=3.03、1.35,P=0.082、0.246),但颈段高于胸中段、胸下段的(χ2=11.64、7.37,P=0.001、0.007),胸上段也高于胸中段、胸下段的(χ2=17.74、4.41,P=0.000、0.036)。颈段与胸上段的合并,胸中段与胸下段的合并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8%、50.0%、38.7%,65.0%、30.9%、23.4%(χ2=23.01,P=0.000)。胸中下段与颈胸上段比较大体肿瘤体积较大(48.22 cm3∶34.74 cm3,Z=5.80,P=0.000)、病变长度较长(5.20 cm∶4.80 cm,Z=2.36,P=0.018)、年龄较高(67岁∶63岁,Z=2.82,P=0.005)。多因素分析提示钡餐长度、肿瘤部位、非手术N分期、大体肿瘤体积为影响因素(χ2=4.13、10.01、10.34、11.19,P=0.042、0.002、0.001、0.001)。结论 颈段、胸上段食管癌三维放疗疗效优于胸中段、胸下段食管癌。
- 王澜孔洁韩春祝淑钗高超李晓宁张靖田华
- 关键词:食管肿瘤放射疗法预后
- 食管癌VMAT与IMRT的剂量学比较被引量:20
- 2015年
- 目的 比较食管癌VMAT与静态IMRT的剂量学差异,探索VMAT的可行性.方法 2011-2012年入组食管癌患者30例,颈段、胸下段各5例,胸上段、胸中段各10例.用医科达Oncentra 4.1计划系统分别设计单弧VMAT和IMRT计划,PTV处方剂量60Gy分30次.用Delta 4进行剂量验证.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检验比较两组计划PTV、OAR受量、机器跳数及有效治疗时间.结果 两组计划均能满足临床剂量学要求.与IMRT相比VMAT的CI值好(P =0.008),脊髓Dmax更低(P=0.032),但心脏V30、V40、Dmean增高(P=0.041、0.012、0.002);颈段病变VMAT的肺V5-V15及MLD增高(P=0.002-0.022、0.022);胸上段病变VMAT的心脏V30、Dmwan增高(P=0.030、0.026),脊髓Dmax减低(P=0.006);胸中段病变VMAT的肺V10-V20减低(P =0.015-0.041);胸下段病变两组计划各项指标相近(P=0.262-0.998).3 mm/3%标准下γ通过率VMAT为92.75%,IMRT为92.98% (P =0.826).机器跳数VMAT为460.66 MU,IMRT为522.55 MU,平均减少11.84% (P =0.001).有效治疗时间VMAT为139.6 s,IMRT为298.73 s,缩短了53.27%(P=0.000).结论 在靶区覆盖率相似前提下,VMAT可降低部分OAR受量,并能改善CI值、减少机器跳数、缩短有效治疗时间.Synergy平台上的VMAT计划剂量稳定可靠.
- 刘丽虹王澜韩春张靖田华李晓宁
- 关键词:剂量学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肺癌精确放疗靶区勾画中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19
- 2013年
- 目的:探讨胸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肺癌精确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序贯入组的首程放疗患者47例,采用相同体位在CT及MR下定位并进行图像采集,在CT图像上勾画GTV-ct,在DWI图像上勾画GTV-mri,GTVct-mri为CT靶区除去CT和MR共同的部分体积。观察MR对TNM分期的影响;比较GTV-ct、GTV-mri的体积差异;测量肿瘤组织及转移淋巴结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比较GTV-mri与GTVct-mri ADC值的差异。结果:GTV-ct和GTV-mri的平均体积分别为142.7和101.1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397,P<0.001。伴有肺不张/阻塞性肺炎者的GTV-ct为173.6cm3,GTV-mri为117.8cm3,Z=-4.541,P<0.001。不伴有肺不张/阻塞性肺炎者的GTV-ct平均为115.3cm3,GTV-mri为88.8cm3,Z=-3.622,P<0.001。肿瘤组织和转移淋巴结ADC值为1.25×10-3和1.54×10-3 s/mm2。肿瘤组织的ADC值低于肺不张及阻塞性炎症的ADC值,Z=-6.237,P<0.001。MR中GTV高信号区与周边低信号区ADC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89,P<0.001。结论:DWI与CT显示的肿瘤体积有差异。DWI可区分肿瘤组织与肺不张、阻塞性炎症。DWI成像结合ADC值测量对肺癌靶区勾画有很大帮助。
- 张安度田华韩春王澜高超张靖任雪姣李晓宁孔洁时高峰
- 关键词:弥散肺肿瘤放射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