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远 作品数:72 被引量:309 H指数:11 供职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基金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理学 水利工程 化学工程 更多>>
列管式废热锅炉火管管间液体流速场和温度场的试验研究 1992年 本文对列管式废热锅炉火管管间液体流速场和温度场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W1269型水热膜探头和1050型热膜风速仪测定了流场速度分布,用铠装热电偶测量了工质温度分布,并就出水口位置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根据实验结果对流场进行了分析,解释了实际应用中上管板经常变形和泄漏等事故的起因. 郭烈锦 张鸣远 陈学俊 王普勋 朱琳关键词:列管式 废热锅炉 温度场 突缩和分叉复合管内二维速度场分布的实验研究 2006年 采用折射率匹配技术,应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对突缩和分叉复合管内的液体二维速度场进行了测量。当旁路和主管的流量比为4∶1时,在两管道轴线组成的水平面内,汇流后轴向速度呈不对称双峰状,流动偏向正对旁路来流的主管道壁面一侧。在铅垂面内,轴向速度分布呈M型。在管道横截面内,存在着一对方向相反的漩涡结构,在汇流中心区域最为明显。 张超杰 张鸣远 朱宪然 杨建关键词:激光多普勒测速仪 水平管泡状流相分布特性 被引量:6 1999年 气液两相泡状流的主要特征是连续液相中携带散布其中的细小气泡,气泡的存在不仅对气液两相流的传热、传质及阻力特性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对两相流动的稳定性也有很大的影响.前人有关泡状流的研究大多偏重于两相流的平均参数,对于两相流局部统计参数如局部空隙率等参数的变化规律是近年来两相流研究的新趋势.对于垂直管内的流动已经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数据,而同样有广泛应用的水平管内相分布规律还知之甚少.气泡对气液两相流的传热、传质及流动结构影响机理的研究必须以了解相分布及气泡的局部统计参数为前提,同时对相分布特性的深人研究也为气液两相流的数学模型化提供实验依据.本文以空气、水为工质,研究水平管内气液两相流的相分布特性,给出了典型泡状流的时域信号图,研究了相分布随气液两相流量的规律变化,并与前人的有关结果进行了比较. 孙科霞 陈学俊 张鸣远 杨建关键词:水平管 两相流 卧式螺旋管内的沸腾临界后传热 被引量:5 1998年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post-CHF heat transfer in a electrically heated coil with horizontal helix axis is reported. The wall temperature varies with different circumferential locations, having a higher value at the inside surface (the suxface closest to the coil axis).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correlation of post-CHF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the coil is obtained. The averag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is larger with the coil than with straight tubes. 马卫民 张鸣远 陈学俊 孙科霞关键词:螺旋管 沸腾换热 传热 水平旋转内消能泄水道的流态序列、分区特性及临界条件 被引量:15 2005年 本文给出竖井进流水平旋转内消能泄水道的基本流态序列、过渡特性及临界水力条件。这种泄水道的流态可根据空腔环流内的气体压强、空腔直径和通气孔的通气量的变化规律分为淹没流流态、吸允流流态和自由流流态;空腔环流形成的水力条件为(H h)/h 大于2.5或 Fr 大于0.46;各流态转变过程中有明显的过渡段性质;在不同的流态分区内物理量的变化规律是不同的。 牛争鸣 张鸣远关键词:基本流态 垂直上升管内非牛顿流体流动沸腾滞后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97年 研究了一种非牛顿流体——高聚物水溶液在垂直上升管内强制流动沸腾过程中的滞后现象,发现HEC水溶液存在沸腾滞后现象,而PAM水溶液却没有滞后现象发生。提出了临界干度的概念,观察了溶液浓度和流速对沸腾滞后的影响,并初步解释了发生该滞后现象的机理。 李传凯 张鸣远 毛一平 景思睿关键词:非牛顿流体 非均质地层中黏弹性稠油的驱替特征 被引量:7 2002年 建立了非均质地层中考虑弛张特性的黏弹性稠油驱替的一维数学模型 ,并进行了解析求解 ,所得结果与一般非牛顿原油的驱替进行了比较 ,着重分析了在非均质地层中原油弛张特性对原油采收率的影响 .分析表明 :一定条件下 ,具有不同渗透率小层的地层内驱替黏弹性原油时 ,其采收率比驱替等黏度牛顿原油的要高 ,并且 ,相对采收率 (水驱黏弹性原油的采收率与驱替等黏度牛顿原油的采收率之比 ) 苏玉亮 杨健 张鸣远 张超杰 黄梦云关键词:采收率 非均质地层 驱替特征 矩形管内湍流结构特性 被引量:2 1998年 通过矩形管内湍流流场参数的测定,将电化学测试方法与激光测试方法进行了比较;结合这两种方法,测试分析了矩形管流动从管壁到管内的湍流结构特性。 王德耕 朱士亮 张鸣远 李传凯关键词:电化学测试 湍流结构 水平管气液两相泡状流入口段流速场的实验研究 2004年 用热膜测速技术对水平管气液两相泡状流入口段中的液流速度及局部含气率分布进行了研究.实验时液流折算速度为3 5~4 0m/s,气流折算速度为0~0 44m/s.结果表明,在入口段中液流速度随液流折算速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气流折算速度的增加而分布更不均匀.含气率随气流折算速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液流折算速度增加分布趋于均匀.在本实验范围内,当实验测试段长度与管径比L/D大于109后,液流速度和局部含气率的分布随L/D的变化已不很明显,可认为达到充分发展区域. 杨建 张鸣远 李荣先 侯洪宁 苏玉亮关键词:泡状流 入口段 流速场 基于气液界面能量模型的冷凝不稳定性分析 2015年 建立了管道内冷凝诱发的段塞流生成与演化动力学模型。在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考虑传热的因素,预测了冷凝流动过程中分层流向段塞流等不稳定流型转化的界限,在预测过程中将光滑分层流模型和从能量角度考虑的界面模型联合起来求解流动过程中的截面含气率,并将结果同前人(Cavallini,2003)使用实验关联式求解截面含气率来分析分层流不稳定性模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建立的模型在较大管径下,干度x>0.25时,模型与Cavallini(2003)的模型较吻合;同时,选取不同的质量流速初值qm对建立的模型的计算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臧国军 李佩 赵宏涛 刘刚 张鸣远关键词:冷凝 动力学模型 传热 段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