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剑
- 作品数:63 被引量:230H指数:8
- 供职机构: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卫生厅青年科技人才基金武汉市卫生局临床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69例冠状动脉心肌桥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病人中心肌桥的发生率以及临床特征。方法和结果 1678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人群中 ,共检出心肌桥 69例 ,发生率为 4.11%。均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 L AD)心肌桥。位于 L AD近段 1例 ,中段 5 7例 ,远段 11例。伴有冠心病的心肌桥 13例 ,伴有瓣膜病 3例 ,伴有心肌病 3例 ,无伴随心脏病的孤立心肌桥5 0例。孤立心肌桥中收缩期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70 % 2 5例 ,5 0 %~ 70 % 17例 ,<5 0 % 8例。孤立心肌桥中有胸痛症状 2 5例 ;心电图提示有 ST- T改变 18例 ;行运动负荷试验阳性 18例。 69例心肌桥中超声心动图或左心室造影提示有室壁肥厚 13例。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是心肌桥的可靠检出手段。心肌桥可伴随其他心脏病发生也可孤立存在。心肌桥引起冠状动脉收缩期的高度狭窄而导致心肌缺血症状、心电图 ST- T变化、运动负荷试验阳性 ,狭窄程度越重 。
- 彭剑王晓暾苏唏朱国英
- 关键词:冠状动脉心肌桥发生率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桥
- 影响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预后的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影响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行覆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92例,按腔内隔绝术后1周内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81例)及无并发症组(211例),术后半年、1年、2年随访,观察患者近、中期全因死亡.结果 292例均获临床成功,院内总死亡率1.7%.并发症组院内死亡率为6.3%,无并发症组院内死亡率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平均随访23个月,失访4例,随访期内总死亡率为5.6%,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死亡率分别为10.3%和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在多变量COX回归模型中,术前升主动脉最大直径(HR=3.651,95%CI 1.304~10.220,P=0.014)和降主动脉最大直径(HR=1.528,95% CI 1.237~1.886,P=0.001)为患者2年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围手术期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近中期死亡风险增加.术前升主动脉最大直径及降主动脉直径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近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魏敬飞苏晞宋丹彭剑鄢华汪敏鲁锦国张存泰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
- 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33例
-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方法和疗效.方法:自1999年9月~2003年8月利用Sigwart法行PTSMA33例.在压力监测、超声应用、消融操作、疗效判定以及术后处理等方面做了一些改进.结...
- 王人彭朱国英万海燕苏希马小静彭剑宋丹陈国洪张谭
- 关键词:心肌病导管消融术肥厚性梗阻型
- 文献传递
- 药物保守治疗外伤性心梗后冠状动脉瘤一例
- 2022年
- 胸部钝挫伤可以引发各种局部损伤,包括骨折、出血、气胸、心脏损伤等,其中胸部外伤所致急性心肌梗死是少见但致命的并发症。积极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可以重建受损的冠状动脉,并改善患者预后,但多数时候患者常合并多器官损伤或活动性出血可能阻碍PCI的进行。外伤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与传统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并无本质差异,同样可导致室壁瘤形成、心脏破裂、乳头肌功能不全或腱索断裂等机械并发症。
- 王心宇彭剑鄢华苏晞易东
- 关键词:冠状动脉瘤急性心肌梗死外伤
- Hybrid技术应用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近期疗效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联合血管旁路移植术(Hybird技术)治疗破口位于弓部的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AD)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2008年8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StanfordB型AD37例,均采取腔内隔绝术,并在其术前行血管旁路移植术。其中男33例,女4例,年龄36-71(51.84±9.21)岁。主动脉夹层第一破口距左颈总动脉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处均小于15mm。27例行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行右颈总动脉一右锁骨下动脉旁路移植术,6例行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移植术,2例行左颈总动脉-左腋动脉移植术(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及近端均被夹层血肿挤压)。术后立即转人介入导管室行腔内隔绝术。共置入带膜支架42枚(双支架5例,其中4例应用带膜支架加裸金属支架)。结果(1)37例行血管旁路移植术及腔内隔绝术均顺利。术后8—24(17.97±3.88)d出院。其中1例院内死亡,近期死亡1例(随访证实出院后当日死亡,等同于近期)。其余病例均无内漏、截瘫、内脏器官缺血、脑部缺血和左上肢缺血症状,随访30d,均恢复良好。(2)术后11例出现发热,排除感染因素,考虑为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经对症处理后恢复。2例因人工血管吻合口出血再次行吻合术。2例新出现肾功能不全,分析为对比剂肾病,经治疗后恢复。术后有5例仍有胸背痛症状,复查主动脉增强CT无内漏出血,治疗后均好转出院。结论腔内隔绝术联合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的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创伤小、疗效好的治疗方法。
- 严亚林宋丹彭剑苏晞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主动脉弓杂交技术
- 基于层次分析法合理选择他汀类药物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基于最高的性价比选择他汀类药物。方法在调脂强度达标的范围内,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减低LDL-C强度和价格为评价指标,设计问卷调查表确定个体化的评价指标权重,使用matlab软件进行矩阵计算,根据结果选择最适合患者长期治疗的性价比最高的他汀类药物。结果根据患者调脂目标及经济能力合理选择他汀,如更关注药物的调脂强度,则依次选择阿托伐他汀40mg,瑞舒伐他汀10mg,阿托伐他汀20mg,辛伐他汀20mg,阿托伐他汀10mg,辛伐他汀40mg,氟伐他汀80mg,普伐他汀80mg及普伐他汀40mg。如更加关注价格,依次选择辛伐他汀20mg,阿托伐他汀10mg,氟伐他汀80mg,辛伐他汀40mg,瑞舒伐他汀10mg,阿托伐他汀20mg,普伐他汀40mg,阿托伐他汀40mg及普伐他汀80mg。如药物的调脂强度和价格同等重要,则依次选择辛伐他汀20mg,阿托伐他汀10mg,氟伐他汀80mg,辛伐他汀40mg,瑞舒伐他汀10mg,阿托伐他汀20mg,阿托伐他汀40mg,普伐他汀40mg及普伐他汀80mg。结论在调脂强度达标的范围内,可以通过层次分析法获得最适合患者的性价比最高的他汀类药物。
- 彭剑双东思汪敏郭卉苏晞
-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他汀类药物问卷调查
- 45岁以下胸痛女性冠心病特点分析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中青年女性(<45岁)冠心病(CHD)患病的特点。方法:230例中青年女性(<45岁)胸痛患者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CHD)组和非CHD组,比较两组患者危险因素及无创检查的结果。结果:中青年女性胸痛患者CHD检出率为10%,其中单支病变者占78.3%;CHD组高脂血症,高血压发病率显著高于非CHD组(P<0.01),而无创检查阳性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且假阳性率高。结论:中青年女性胸痛患者CHD患病率低,高脂血症、高血压是其患病主要危险因素;无创检查对中青年女性CHD的诊断价值有限。
- 蔡建华苏唏万海燕宋丹陈国洪彭剑朱国英
- 关键词:女性冠状动脉疾病冠状血管造影
-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的临床预测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冠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的临床预测因素。方法对比分析203例CTO患者(CTO组)和173例非CTO患者(非CTO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特征。结果CTO组较非CTO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病程长(P〈0.01)、急性心肌梗死病程长(P〈0.01)、年龄大(P〈0.01);CTO组急性冠脉综合征反复发生的比例高于非CTO组(80.8%比59.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O临床预测因素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病程≥12个月(OR=4.313,95%CI为1.020-18.142,P〈0.05)。结论CTO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程及反复发作有关,急性冠脉综合征病程≥12个月是一个独立预测CTO的临床因素。
- 朱汉东朱国英苏晞宋丹陈国洪彭剑
- 关键词:冠状动脉心绞痛慢性完全闭塞
-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研究进展
- 2023年
-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SCAD)是一种与动脉粥样硬化、创伤和医源性无关的心外膜冠状动脉夹层。SCAD主要发病机制是冠脉内膜撕裂或壁内血肿而引起冠状动脉夹层从而导致管腔狭窄及闭塞,引起一系列临床综合征^([1])。SCAD主要见于年轻女性人群,与冠心病患者相比,她们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较少,发病凶险,死亡率、复发率高^([2]),特别是妊娠和产后女性^([3])。
- 张庆全吴师鄢华彭剑徐承义周磊何亚峰
- 关键词: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 冠状动脉钙化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化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22 537例患者中,男13 204例,女9 333例,年龄(58.53±9.48)岁,共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 254例。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术中能否发现冠状动脉钙化分为钙化组(A组)和无钙化组(B组),统计两组间心肌梗死发病率的区别,并探讨其原因。结果钙化组心肌梗死患病率明显高于无钙化组,差异有统计意义(18.16%vs.8.84%,P<0.001);钙化组较无钙化组男性多见(62.46%vs.58.04%,P<0.001)、年龄偏大[(64.61±7.92)岁vs.(57.67±9.37)岁,P<0.001];糖尿病(25.64%vs.15.28%,P<0.001)、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发病率高(74.00%vs.57.13%,P<0.001);易发生血管病变(93.70%vs.7.32%,P<0.001),且以多支血管病变为主。即使在心肌梗死患者中,钙化组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及多支血管病变所占比例也超过非钙化组,差异有统计意义(99.61%vs.94.32%,P<0.05;91.18%vs.66.23%,P<0.05)。两组均以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为主,两组心肌梗死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钙化患者,男性多见、年龄偏大;糖尿病、高血压发病率高;易发生血管病变,容易导致心肌梗死。
- 彭剑熊辉鄢华李磊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钙化合物冠状血管造影术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