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延波

作品数:51 被引量:379H指数:12
供职机构: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6篇脑梗
  • 26篇脑梗死
  • 26篇梗死
  • 23篇急性
  • 17篇预后
  • 15篇急性脑梗死
  • 13篇缺血
  • 9篇卒中
  • 8篇脑梗死患者
  • 7篇细胞
  • 7篇脑卒中
  • 7篇急性脑梗死患...
  • 6篇血性
  • 6篇再灌注
  • 6篇缺血再灌注
  • 6篇脑缺血
  • 5篇血清
  • 5篇依达拉奉
  • 5篇鼠脑
  • 5篇评分

机构

  • 25篇华北煤炭医学...
  • 22篇河北联合大学...
  • 5篇华北理工大学
  • 4篇华北煤炭医学...
  • 4篇苏州大学
  • 4篇唐山市第二医...
  • 3篇河北联合大学
  • 2篇唐山市截瘫疗...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天津商业大学
  • 1篇唐山市妇幼保...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唐县人民医院

作者

  • 50篇彭延波
  • 45篇王大力
  • 30篇张江
  • 19篇赵晓晶
  • 14篇薛新宏
  • 13篇常莉莎
  • 12篇高素玲
  • 9篇张丽
  • 7篇陈瑞英
  • 6篇邢磊
  • 6篇安雅臣
  • 4篇赵小明
  • 4篇王艳
  • 3篇王玉浔
  • 2篇林楠
  • 2篇常丽莎
  • 2篇甄志刚
  • 2篇花楠
  • 2篇张永红
  • 2篇熊鑫

传媒

  • 6篇华北煤炭医学...
  • 5篇中国综合临床
  • 5篇中华老年心脑...
  • 4篇中国实用神经...
  • 3篇中国煤炭工业...
  • 3篇河北医药
  • 3篇山东医药
  • 2篇临床荟萃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

  • 4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6篇2008
  • 8篇2007
  • 1篇2006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剂量雌激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脑保护作用研究
2012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雌激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200只,随机分为5大组:假手术组(SO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雌激素大剂量组(EC组)、中剂量组(EB组)、小剂量组(EA组),每组40只,然后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神经元凋亡,比较不同剂量雌激素组和模型组的异同。结果不同剂量的雌激素组,神经元凋亡情况及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雌激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
薛新宏赵小明王大力彭延波张江
关键词:雌激素脑缺血再灌注
奥美拉唑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应激性溃疡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09年
①目的观察静滴奥美拉唑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的疗效。②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应激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应用40mg奥美拉唑,以3.3mg/h速度持续静滴;B组以40mg/h速度静滴奥美拉唑,1次/12h。两组患者均每2h测1次胃液pH值,并观察胃肠减压器中是否有咖啡色或红色引流物。③结果A组各时段胃液pH值较高且稳定,治疗SU疗效好。④结论持续小剂量静滴奥美拉唑治疗SU效果优于常规给药方法。
王卓彭延波苏宇
关键词:奥美拉唑应激性溃疡重型颅脑损伤微量泵
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被引量:43
2011年
目的探讨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建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2009年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连续性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随访患者的复发情况,于2010年6月30日完成随访工作,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复发率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建立复发模型。结果随访期间共79例患者复发,患者1年复发率为12.75%,2年复发率为18.87%,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X1)(RR=1.025,95%C1:1.003~1.048)、高血压史(X2)(RR=1.976,95%CI:1.014~3.851)、家族卒中史(X3)(RR:2.647,95%CI:1.175~5.961)、总胆固醇(X4)(RR=1.485,95%CI:1.214~1.817)、ESRS评分(X5)(RR=1.327,95%CI.1.057~1.666)和病情进展(X6)(RR=1.889,95%CI:1.123~3.178)是影响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复发模型的个体预后指数(PI)为0.025X1+0.681X2+0.973X3+0.3953X4+0.283X5+0.636X6。PI值越小,复发危险性越低;PI值越大,复发危险性越高。结论年龄、高血压史、家族卒中史、总胆固醇、ESRS评分和病情进展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成功建立复发模型及个体PI方程。
安雅臣陈云霞王玉浔赵晓晶王艳张江李春玲彭延波高素玲常丽莎张丽薛新宏陈瑞英王大力
关键词:脑卒中复发COX回归模型预后指数
椎基底动脉眩晕的DWI和CTA对比观察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眩晕患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椎基底动脉眩晕患者64例,进行颅脑DWI、CTA检查。结果:64例椎基底动脉眩晕患者中20%已发生了脑后循环的梗死;颅脑CTA检查的阳性率为92%。结论:DWI、CTA检查应做为椎基底动脉眩晕患者的常规检查手段之一。
王大力张江常莉莎赵晓晶彭延波邢磊
关键词:椎动脉磁共振波谱学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 探讨进展性缺血性卒中(PIS)患者不同时期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6例,其中PIS组46例,非PIS组90例。同时选取门诊健康体检者5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患者入院后第2、7、14天的血清MMP-9含量,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PIS组第2、7、14天血清MMP-9含量分别为(249.43±63.76)、(271.50±72.08)、(183.20±66.69)μg/L;非PIS组分别为(158.81±49.18)、(188.67±57.96)、(93.86±22.16)μg/L;对照组血清MMP-9含量为(88.60±15.93)μg/L。PIS组第2、7、14天及非PIS组第2、7天血清中MMP-9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IS组患者血清中MMP-9含量明显高于同期非PI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经线性趋势X^2检验表明,随着MMP-9水平升高,缺血性卒中进展的危险度呈上升趋势(X^2=38.96,P均〈0.01)。结论PIS患者血清MMP-9显著增高。可能是缺血性卒中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朱卫香王大力张丽彭延波
关键词: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20
2009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脑梗死组),健康体检者49例(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血清LP-PLA2、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时检测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患者血清LP-PLA2与年龄、性别、TC、LDL-C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1);脑梗死与血清LP-PLA2、hs-CRP、纤维蛋白原呈正相关(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LP-PLA2显著增高,血清LP-PLA2水平升高可能是脑梗死重要的危险因素。
王大力陈瑞英郑清存张江高素玲赵晓晶彭延波
关键词:脑梗塞脂蛋白类磷脂酶A
NIHSS评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与回归方程的建立被引量:36
2007年
①目的探讨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有效性。②方法收集入住神经内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41例.分别计算其入院前3天内NIHSS评分,并进行验证.建立回归模型。③结果441例患者的NIH—SS评分为2~31分,其中279例生存者评分平均为(9.94±4.51)分;162例死亡者评分者评分平均为(19.72±6.07)分,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后得到死亡风险模型。④结论NIHSS评分系统构建的回归模型可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危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
王大力彭延波邢磊赵晓晶常莉莎张丽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预后
静脉注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脑损伤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观察TBI后静脉注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CB-MSCs)对NGF、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 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采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损伤组和治疗组,每组30只.损伤组和治疗组采用改进的Feeney自由落体法制作大鼠TBI模型,假手术组只开骨窗,不撞击硬脑膜.治疗组尾静脉注入3×10^6个Brdu标记的CB-MSCs,损伤组及假手术组注入等体积的PBS液.在移植后3、7、14、21、28 d,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原位杂交法对TBI大鼠脑组织形态学变化、Brdu标记情况、NGF和BDNF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假手术组仅有极少量的NGF、BDNF阳性表达细胞.损伤组表达明显增加,以损伤周边区最为明显,注射后14d达到高峰(NGFA值为8.35±1.07,BDNFA值为9.01±1.74),之后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表达趋势与损伤组相同,14d达高峰后,21 d、28 d阳性表达明显下降;各时间点均高于损伤组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TBI中,静脉注射CB-MSCs可以增加损伤局部NGF、BDNF的分泌,改善局部微环境,促进神经元的修复.
安雅臣王玉浔陈乃耀申娜王大力赵晓晶张江李春玲彭延波高素玲常丽莎张丽薛新宏陈瑞英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移植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及降压治疗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9
2014年
脑梗死众多危险因素中,高血压是最持久、最强有力但也是可以控制的因素。尽管大量循证医学系统评价已证实,在脑梗死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成功有效地调控血压可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复发率[1-4],然而对于脑梗死急性期的血压调控,尚无统一意见。目前国内外研究缺乏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升高患者血压调控的大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据,故对于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升高的患者,尤其对于血压<220/110 mmHg(1 mmHg=0.133 kPa)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如何调控,是否应给予降压治疗、先前的降压药物是否应该继续服用及急性期的降压幅度等,少有明确的建议和指南。为此笔者阐述目前关于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及降压处理对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证据,以及近年来国内外脑血管病临床实践指南的有关意见,希望对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处理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意见。
王大力花楠彭延波
关键词:血压预后
血清胱抑素C与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与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后VCI患者(VCI组)84例及脑梗死后认知正常者(对照组)41例;又根据Cys-C水平分为<607.21μg/L患者31例,607.21~651.93μg/L患者32例,651.94~713.29μg/L患者32例,≥713.30μg/L患者30例。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Cys-C水平,采用logisitic回归分析Cys-C与脑梗死后VCI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CI组血清Cys-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607.21μg/L比较,607.21~651.93μg/L、651.94~713.29μg/L、≥713.30μg/L患者VCI的校正后OR值及95%CI分别为3.334(0.999~11.128)、9.125(2.411~34.537)和16.191(3.193~58.114)。结论血清Cys-C水平升高是脑梗死后VCI的危险因素。
王大力何晓娟安雅臣张江赵晓晶常莉莎彭延波
关键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