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海燕
- 作品数:18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反复气道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极早早产儿的治疗效果评价
- 2018年
- 目的研究在治疗极早早产儿治疗过程中采取反复气道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计算机表法将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54例极早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27)与实验组(n=27),将采取机械通气干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将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早产儿作为实验组,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经不同治疗后的组间数据差异情况。结果实验组极早早产儿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MAP肺动脉压、PIP气道峰压、呼吸机撤机时间等指标均比对照组低(短),组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反复气道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于极早早产儿治疗中效果比较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彭海燕覃鹏刘珊
-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
- 抗病毒治疗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8
- 2018年
- 目的:分析抗病毒治疗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9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患儿予以对症治疗,B组患儿予以更昔洛韦治疗,C组患儿予以干扰素治疗。统计并总结三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患儿实施不同方法治疗后,A组患儿的咽峡炎改善时间、淋巴结缩小时间、肝缩小时间、脾缩小时间及异淋<10%时间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复发率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9630、0.3509,P>0.05)。结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予以抗病毒治疗和非抗病毒治疗,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抗病毒治疗未必能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儿童受益。
- 彭海燕王春燕
- 关键词:抗病毒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索经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疗法的可行性及实用性.方法对12例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留置针穿刺,形成封闭的换血回路,静脉输血及动脉排血均由输血泵控制,使换血过程在封闭的回路中按设定的速度自动进行.结果换血过程顺利,12例患儿换血后总胆红素明显下降,换血前后胆红素对比有显著降低(P<0.01).结论由输血泵控制,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是抢救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 木英王春如彭海燕罗燕姚娜梁文兵
- 关键词:外周动静脉换血疗法高胆红素血症
- 云南首例胸腹连体婴成功分离术及术后随访4+年被引量:2
- 2012年
- 2008年10月7日我院成功为1例胸腹连体婴儿实施分离手术,取得圆满成功,经过术后4年多不断随访,分离后的连体婴儿主要脏器功能良好,但生长发育速度迟缓,估计与出院后喂养和营养不良有关。
- 木英王春如彭海燕姚娜杨家武
- 关键词:分离术术后随访
-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3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查寻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病因,观察其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对32例患儿进行临床观察。结果除1例早产儿因病情严重家长放弃治疗外,其余31例患儿均经白蛋白部分换血、并予吸氧、补液、光疗、止血、抗感染等治疗后好转。结论病因以窒息儿、早产儿多见,临床表现以青紫、呼吸急促、反应低下、肌张力下降、黄疸多见,治疗效果好,预后好。
- 彭海燕木英
- 关键词:红细胞增多症病因
- 高频呼吸机联合止血在新生儿肺出血治疗效果评价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观察与探究高频呼吸机联合止血药物在新生儿肺出血治疗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期间于该院就诊及治疗的60例肺出血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0例新生儿,对对照组新生儿给予常规的机械通气联合止血药物治疗,对观察组新生儿给予高频呼吸机联合止血药物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新生儿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3.33%)与对照组新生儿(66.67%)相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肺出血停止时间、呼吸机使用天数分别为(5.70±1.46)、(36.12±13.05)d,与对照组新生儿的(15.51±4.50)、(54.02±20.03)d相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颅内出血、血糖异常、消化道出血、气胸、肾损伤等并发症总发生率(6.67%)与对照组新生儿(26.67%)相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出血新生儿应用高频呼吸机联合止血药物治疗的效果较好。
- 彭海燕刘金俊曾方
- 关键词:高频呼吸机止血药物新生儿肺出血
- 磷酸肌酸钠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本文就磷酸肌酸钠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进行了浅显的分析与研究。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0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分为观察组(n=20,采用磷酸肌酸治疗)和对照组(n=20,采用维生素C治疗),观察和比较组间临床治疗效果,心肌酶恢复正常率,用药后血清肌钙蛋白I(cTnI)及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用药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心肌酶恢复正常率为90.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6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nI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功能指标EF、FS均高于对照组,VA/TE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病毒性心肌炎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 彭海燕曾方陈玉环
- 关键词: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磷酸肌酸钠维生素C
- 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
- 2009年
-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它是因上呼吸道感染后而引起回、结肠区域肠系膜淋巴结的炎症。由于个体差异及病情轻重不同,部分病例症状极不典型,明确诊断较困难,若治疗不当,可导致病情迁延。应用高频彩超对患儿腹腔淋巴结进行观察,旨在为临床明确诊断及观察疗效提供科学依据。
- 彭海燕木英
- 关键词:高频彩超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 CBL结合PBL教学法在儿科本科实习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究儿科本科实习教学中运用CBL结合PBL教学法的有效性。方法对2018年3月-2019年10月加入儿科本科实习的学生80名进行调查分析,按照实习批次划分常规教学的一般组与CBL结合PBL教学的联合组,每组学生人员均是40名,研究实习生学习有效性。结果入科考试成绩中,一般组实习生平均成绩是(76.33±5.02)分、联合组实习生平均成绩是(79.36±2.48)分,P>0.05;出科考试成绩中,一般组实习生平均成绩是(82.48±6.05)分、联合组实习生平均成绩是(89.66±5.11)分,P<0.05;联合组实习生各项满意率数值均大于一般组实习生,P<0.05。结论CBL结合PBL教学法在儿科本科实习教学中具有较大价值,取得的成效显著优于常规教学模式,因此可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大力使用和推广CBL结合PBL教学法,提高实习生综合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医疗事业注入生机与活力。
- 刘爱敏曹春兰彭海燕
- 关键词:CBL教学PBL教学
- 60例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高危因素、头颅CT征象及预后分析被引量:5
- 2004年
-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新生儿颅内出血(ICH)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1997年3月-2001年7月在我科诊治经CT证实为新生儿ICH81例,其中SAH60例(74.1%),本文就其60例SAH发病高危因素,头颅CT征象及预后分析如下。
- 木英彭海燕李忱王晓彤
- 关键词:预后分析SAH蛛网膜下腔出血高危因素新生儿颅内出血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