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宾铎
- 作品数:185 被引量:1,156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黄海夏季不同取样网具渔获物组成比较分析被引量:13
- 2002年
- 根据 2 0 0 0年夏季双拖渔船和“北斗”号专业调查船对应站位拖网调查资料 ,进行了两种不同取样网具情况下渔获物组成的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渔船的单位扫海面积渔获量、几种重要种类的长度范围、平均个体长度、5 0 %选择长度、重量计优势度均高于“北斗”号 ,而渔获种类数则少于“北斗”号 ,且两者种类组成相似性较低 ,仅为 0 .4 5 8;而且“北斗”号的底层、近底层鱼类和无脊椎类占总渔获量的比例高于渔船 ,这主要是由于渔具的选择作用造成的。结果说明应用渔船针对渔业生产进行的渔业资源监测 ,对带鱼、小黄鱼、鱼等重要生产种类是适合的 ,能够反映其资源量状况 ,但对群落结构。
- 徐宾铎金显仕梁振林
- 关键词:渔获物夏季网具渔船群落结构
- 胶州湾中部海域秋、冬季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5
- 2010年
- 根据2008年9月-2009年2月在胶州湾中部海域进行的逐月定点底拖网调查,对该海域秋、冬季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胶州湾秋、冬季共捕获大型无脊椎动物60种,其中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是主要的无脊椎动物类群;优势种组成具有较明显的月间变化,主要为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短蛸Octo-pus ocellatus、脊腹褐虾Crangon affinis等湾内定居性种类及洄游性较小的种类。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范围为1.998-4.669,自9月起逐月递减,11月达到最低值,随后又逐月升高,2月达到最高值;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范围分别为1.325-2.500和0.422-0.693,逐月变化趋势与物种丰富度指数基本一致。多样性指数与海域温度、盐度和深度等环境因子均无显著性相关。多元统计分析表明,胶州湾中部海域秋、冬季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可划分为2个时间组群;组群间群落种类组成结构差异不显著。
- 陈晓娟薛莹徐宾铎任一平昝肖肖
- 关键词: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
- 基于混合效应模型的海州湾方氏云鳚的生长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2023年
- 本研究利用2015−2019年海州湾方氏云鳚(Pholis fangi)耳石样本,基于线性混合效应模型(LMEM)研究了方氏云鳚在2013−2018年内生长速度的年际变化,评估了不同年龄阶段的方氏云鳚的生长对底层温度、叶绿素含量和种群密度等外界因素的响应。结果表明:方氏云鳚个体在不同年龄的耳石增量具有明显差异,0龄平均耳石增量为0.327 mm,显著高于高龄耳石增量。模型随机效应表明,方氏云鳚的生长速度在2013−2016年呈现逐步变快的趋势,在2016−2018年波动较为明显。方氏云鳚0龄时期生长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底层温度和种群密度,其生长速度随温度的上升先加快后降低,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方氏云鳚1龄时期的生长速度受底层温度和饵料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不显著,体现了成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本研究深入解析了鱼类的生长动态对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响应,有助于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对渔业生态系统的影响。
- 赵天亚杨晓改李勋薛莹徐宾铎徐宾铎任一平纪毓鹏
- 关键词:耳石环境因子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 海州湾双斑蟳栖息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8
- 2018年
- 为了解双斑蟳栖息分布规律,实验根据2011—2016年多个季度航次在海州湾进行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数据,采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广义可加模型(GAM)以及随机森林3种物种分布模型(SDMs)方法,结合AIC(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准则、累积偏差解释率和交叉检验等评判指标筛选和构建了双斑蟳栖息分布模型,并分析了环境因子对双斑蟳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模型在解释因子与响应变量间的关系上基本一致;其中GAM在模型拟合上具有优势,而随机森林的预测性能明显高于传统的GLM和GAM。双斑蟳相对渔获量在年份和月份间的变异性最为显著,两个因子的解释率分别在18%和3.8%以上。水深和表层盐度对双斑蟳资源分布的影响较大,均与双斑蟳相对丰度呈正相关关系;双斑蟳分布总体呈现冬季相对较高,夏季东北部海域高、西南部低的特点,与海州湾水深分布特点基本一致。本研究还根据FVCOM(finite-volume coasta ocean model)模拟环境数据,利用随机森林分布模型估计了双斑蟳在海州湾海域2011年各个季节的空间分布,为渔业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提供依据。
- 栾静张崇良徐宾铎薛莹任一平
- 利用非参数方法估计山东半岛南部海域秋季游泳生物群落物种丰富度被引量:3
- 2018年
- 为减少渔业资源物种丰富度观测的偏差,以山东半岛南部海域为例,根据2016年10月对该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运用Chao、一阶刀切(Jackknife1)、二阶刀切(Jackknife2)和自助法(Bootstrap)4种非参数方法估算了该海域鱼类群落物种丰富度,并探讨了影响非参数方法估算的因素及非参数方法的应用。结果表明,4种非参数方法估算鱼类群落物种数目呈现出Jackknife2>Chao>Jackknife1>Bootstrap,依次为265种、248种、235种、206种;不同估算方法的标准差范围有较大差别,Chao最大,Jackknife居中,Bootstrap最小。通过MDS多维标度排序将该海域划分两个群落,两群落物种数有显著差异,群落Ⅰ物种数目估计值为250种、238种、219种、191种,群落Ⅱ物种数目为86种、100种,4种非参数估算方法在不同群落表现基本一致。综合比较不同群落的物种估算结果,认为采样强度是影响4种非参数估计方法表现优劣的主要因素,采样充足是使用非参数估计方法的前提。本研究为不同采样努力量下物种丰富度的比较提供了方法参考和比较标准。
- 牟秀霞徐宾铎薛莹任一平张崇良
- 关键词:物种丰富度BOOTSTRAP
- 胶州湾西北部潮间带冬季大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研究
- 本文根据2009年2月份在胶州湾西北部潮间带进行的7断面35个站位的底栖生物采样调查资料,研究了潮间带冬季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分布状况.结果表明,调查共获得底栖动物49种,平均丰度为88.1 ind/m2,平均生物量为77...
- 张崇良任一平薛莹徐宾铎纪毓鹏
- 关键词: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丰度生物量
- 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季节变化
- 为探究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季节变化,根据2013年8月、10月和2014年2月、5月在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变动、优势种和种类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化.结...
- 刘晓慧徐宾铎张崇良薛莹任一平纪毓鹏
- 关键词:黄河口浮游动物优势种
- 胶州湾12种饵料鱼类耳石大小与体长的关系被引量:11
- 2013年
- 根据2008年11月至2009年8月在胶州湾海域进行的逐月定点底拖网调查,选择12种常见的饵料鱼类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每种饵料鱼类的体长与耳石形态大小(包括耳石的长度、宽度、长半径和短半径)的关系,并建立回归方程,旨在为深入研究高营养级鱼类的摄食生态和食物网营养动力学提供基础资料。研究表明,12种饵料鱼类的体长与体重均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P<0.05),回归系数b值在2.871—3.371,平均值为3.159±0.110(95%CL),b值最小的鱼种是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最大的是细条天竺鲷Apogon lineatus。经检验,Liza haematocheilus和箭鱼衔Callionymus sagitta的b值与3无显著差异(P<0.05),属等速生长;李氏鱼衔Callionymus richardsonii和六丝钝尾虾虎鱼的b值显著小于3(P<0.05),属负异速生长;其余8种鱼类的b值均大于3(P<0.05),为正异速生长。方差分析表明,12种鱼类的体长与耳石各个形态参数的回归关系均极显著(P<0.01)。在所有48个回归方程中,有37个方程的决定系数R2值大于0.8,拟合效果较好;有9个回归方程的R2值在0.7—0.8;其余2个回归方程的R2值小于0.7,拟合效果略差。其中,各方程拟合效果最好的是六丝钝尾虾虎鱼,其R2值均接近于1。通过比较同种鱼类各个回归方程的R2值可知,在这12种饵料鱼类中,多数鱼种体长与耳石长度和宽度的拟合效果要略好于体长与耳石半径的拟合效果,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测量耳石的长度和宽度来推算饵料鱼类的体长等形态参数。另一方面,由于多数鱼类的耳石比较脆,尤其是耳石的两端更容易破损,因此与耳石长度相比,耳石宽度与体长的回归方程更加适合于实际应用。
- 麻秋云薛莹徐宾铎纪毓鹏陈学刚韩东燕孙远远
- 关键词:矢耳石体长
- 海州湾及邻近海域大泷六线鱼的生长、死亡和最适开捕体长研究被引量:16
- 2014年
- 根据2011年海州湾及邻近海域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对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的群体结构、体长-体重关系、生长、死亡和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泷六线鱼渔获群体体长范围为44-292mm,优势体长组为54-74mm,平均体长为88mm;体重范围为0.35-574.3g,优势体重组为〈10g,平均体重为17.94g;体长-体重关系为W=4.23×10-6 L3.31(R2=0.978 6,n=1 514)。应用FiSATⅡ软件中的ELEFANⅠ方法估算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参数L∞、K和t0分别为328mm、0.36a-1和-0.43a;应用FiSAT软件中变换体长渔获曲线法求得总死亡系数Z为2.06,自然死亡系数M和捕捞死亡系数F分别为0.62和1.44,开发率E为0.70。Beverton-Holt单位补充量渔获量模型分析表明,在现行捕捞死亡系数F=1.44、YW/R取最大值时对应的开捕年龄为1.83a。现阶段大泷六线鱼资源已处于过度开发状态,考虑拐点年龄、临界年龄、繁殖和经济效益等综合因素,建议将海州湾大泷六线鱼最适开捕规格定为体长191mm。
- 孙远远昝肖肖徐宾铎任一平
- 关键词:大泷六线鱼
- 海州湾秋季矛尾虾虎鱼的摄食生态
- 2024年
- 对鱼类摄食生态开展研究是了解其生长发育、个体行为的重要途径,也是分析食物网结构和水生生态系统功能的关键。矛尾虾虎鱼是海州湾渔业生态系统中的主要鱼类之一,在营养结构研究中具有较大的生态价值。本研究基于2018年秋季海州湾底拖网调查采集的样本,结合胃含物分析方法和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海州湾矛尾虾虎鱼的摄食生态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州湾矛尾虾虎鱼主要摄食的饵料类群是蛇尾类和虾类,优势饵料生物是马氏刺蛇尾、紫蛇尾、萨氏真蛇尾、对虾科种类和日本鼓虾。矛尾虾虎鱼的δ^(13)C值范围为-19.39‰~-15.74‰,平均值为(-18.07±0.87)‰,与体长无显著相关性;δ^(15)N值范围为8.16‰~12.86‰,平均值为(10.14±1.51)‰,与体长呈显著正相关。各体长组矛尾虾虎鱼营养级范围为3.32~4.20,平均值为3.74±0.34,营养级与体长呈显著正相关,各类群饵料生物贡献率差异较大。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矛尾虾虎鱼的摄食强度主要受到体长、底层盐度、底层温度和水深的影响,尤其体长与摄食强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合稳定同位素和胃含物分析方法可以全面解析海州湾矛尾虾虎鱼的摄食生态,为海州湾营养结构研究及资源养护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 陈晓琳陈皖徐宾铎张崇良张崇良任一平纪毓鹏
-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营养级摄食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