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峰

作品数:116 被引量:274H指数:8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3篇期刊文章
  • 33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0篇建筑科学
  • 8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3篇历史地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艺术

主题

  • 46篇建筑
  • 14篇住宅
  • 14篇乡村
  • 12篇太阳能
  • 12篇节能
  • 9篇热环境
  • 8篇农村
  • 8篇热泵
  • 8篇民居
  • 8篇采光
  • 7篇通风
  • 7篇保温
  • 7篇传统民居
  • 6篇室内热环境
  • 6篇自然通风
  • 6篇集热
  • 6篇建筑保温
  • 6篇建筑遮阳
  • 5篇太阳能集热
  • 5篇太阳能集热器

机构

  • 116篇湖南大学
  • 5篇长沙理工大学
  • 2篇湖南科技大学
  • 2篇中南林业科技...
  • 2篇中南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内蒙古工业大...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中机国际工程...

作者

  • 116篇徐峰
  • 34篇周晋
  • 30篇张国强
  • 11篇李洪强
  • 9篇卢健松
  • 7篇解明镜
  • 6篇肖坚
  • 5篇张泉
  • 4篇刘宏成
  • 3篇谢冬明
  • 3篇金熙
  • 3篇姜敏
  • 2篇盛强
  • 2篇蒋毅
  • 2篇邓广
  • 2篇刘丽芳
  • 2篇吴加胜
  • 2篇袁朝晖
  • 2篇解明境
  • 2篇刘伟

传媒

  • 14篇华中建筑
  • 9篇中外建筑
  • 5篇建筑学报
  • 3篇世界建筑
  • 3篇新建筑
  • 3篇湖南大学学报...
  • 3篇建筑与文化
  • 3篇建筑与环境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大众用电
  • 2篇现代城市研究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Journa...
  • 2篇城市建筑
  • 2篇西部人居环境...
  • 1篇地理研究
  • 1篇装饰
  • 1篇给水排水
  • 1篇室内设计与装...
  • 1篇工业建筑

年份

  • 10篇2023
  • 17篇2022
  • 10篇2021
  • 7篇2020
  • 8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10篇2012
  • 6篇2011
  • 7篇2010
  • 10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1篇1995
  • 1篇1994
1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湖南典型城郊融合型乡村社区空间形态变化与空间营建策略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空间营建是城乡统筹发展阶段下乡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研究湖南典型城郊融合型乡村转型背景下的社区空间变化。研究发现:(1)湖南乡村转型以农业现代化转型为主,且处于初级阶段,近郊乡村社区不存在如苏南模式中的空间转型现象。以空间形态变化为主,主要表现为居民点增加与农用地规模化、内聚性秩序分散、建筑空间形态的多样化。(2)土地流转制度是空间形态变化的基础力量,乡绅企业家是重要推动力量,村民角色转变是内在动力,而农业转型升级是核心动力。(3)湖南城郊融合型乡村社区主要空间问题是产业空间规划与配套不足、公共空间弱化、建筑空间品质差。最后以燎原村为例提出"延续""整合"与"提质"的可持续空间营建策略以回应当代湖南城郊融合型乡村社区发展的现实问题。
宋丽美徐峰孙亮孟昂
关键词:乡村社区营建策略
古村落活态保护与旅游发展思辨——以湖南省新化县下团村为例被引量:4
2015年
在当今中国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在保护古村落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有序的传承与发展便成为重要的现实问题。在遵循保护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下,本文选取湖南省古城新化县下团村为研究样本,通过对不同空间场所的营造,将自然环境、历史建筑、民俗民风、传统工艺等古村落历史文化所赖以存在并发展的各类载体进行整合,对下团古村落所特有的历史文化进行活态保护研究,以期实现历史文化保护与社会综合发展相协调的目标。
阳曼陈晓明徐峰
关键词:古村落历史建筑民俗民风
多元协同影响下的特色民居形制分析——以彝族土掌房与印第安土坯房为例被引量:1
2019年
彝族土掌房和印第安土坯房作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相隔万里,相差两个世纪,在自然环境、社会背景、宗族血脉和宗教文化等多元要素协同影响下,出现了相似的建筑形制。通过对选址、组团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结构、功能划分与空间布局以及建筑装饰等方面的对比分析,以期探究特色传统民居建筑形制的影响要素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完善特色民居的研究,并为民居发展和保护开拓新思路。
邓源徐峰严湘琦
关键词:传统民居建筑形制影响因素
大学校园可持续指标评价体系研究
2012年
近年来为了适应我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国内的高等教育机构高速发展,校园的可持续发展也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对推动可持续理念的普及和深人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对全球范围内的可持续校园评价工具进行梳理,并分析了构建要素,总结了理想可持续校园评价体系的准则。
周天寒徐峰
关键词:评价指标
基于实态调查的中小型住宅餐厅可变设计策略
2020年
本文从中小型住宅使用现状调研入手,剖析了当前中小型住宅在套型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满足居民家庭结构及生活方式的变化,从目标、条件、方法3个维度阐述城市中小型住宅餐厅的可变设计策略。结合不同家庭结构模式,构建起餐厅空间的两大模式,即前期大两室两厅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度较高的大餐厅模式,后期通过模式转换,将餐厅变成卧室,以满足第三卧室需求,并进一步提出6种可变餐厅概念性套型,为中小型住宅设计提供参考。
许江英徐峰
关键词:餐厅设计
花瑶聚居区农村住宅的厨卫更新,湖南,中国
2019年
2013—2018年,湖南大学在隆回虎形山花瑶聚居区完成了13个家庭厨房及卫生间的改造。重点示范案例中,在延续传统风貌及饮食习俗的同时,设计采用了20余种适宜技术,着重改善了当地厨房的通风、采光等问题。
卢健松徐峰徐峰姜敏
关键词:聚居区农村住宅厨卫饮食习俗传统风貌
建筑室内自然通风潜力评估方法、系统、设备以及介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室内自然通风潜力评估方法、系统、设备以及介质,其中,方法包括:通过对预先构建的建筑模型进行分割得到若干个建筑单元;对每一建筑单元上的风压数据进行采样得到若干采样点的风压值;依据求取到的风压值的均值和预...
周晋徐艺菡杨瑛彭琛棽郑志行徐峰
农村装配式住宅侧墙送风系统室内气流组织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针对装配式建筑特殊结构形式对暖通空调(heating,ventil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HVAC)系统新的挑战与机遇,结合置换通风优势以及装配式住宅建筑墙体空间结构特征,开展了装配式住宅侧墙通风系统集成研究。采用数值建模研究手段,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计算平台,在诠释系统架构与运行方式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该新型系统运行效果表征关键环节,即室内气流组织效果。选择了夏季室内三种不同送风模式以及传统射流送风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并以风速不均匀系数、空气扩散性能指标以及通风效率等作为系统性能评价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制冷量限定条件下,大面积侧墙下送上回和中送风工况的风速不均匀系数、空气扩散性能指标、通风效率分别为0.432、0.963、1.279和0.386、0.926、1.574,优于传统射流送风方式的0.552、0.483、1.081。尤其采用中送风模式下,室内工作区内温度较低,在满足室内设计温度的条件下具有节能潜力。该装配式住宅侧墙送风系统,不仅可提高室内热舒适性,而且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建筑能耗,为装配式建筑与暖通系统的融合与一体化设计开拓了新思路。
董俊伟李洪强张国强徐峰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室内气流组织数值仿真
湘北农村住宅气候适应性调查分析——以华容为例被引量:2
2011年
气候与建筑的关系是近年来绿色建筑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地处夏热冬冷地区的华容村镇住宅冬夏两季的详细调研,从气候适应性的角度分析其总体规划、平面布局的特点,总结出华容地区村镇住宅原始质朴的"绿色建筑"设计策略,为湘北生态型农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与思路。
金熙徐峰石英
关键词:气候适应性
中国传统火炕非均质设计与性能优化
2023年
针对中国传统火炕(Heated Kang)设计不合理导致的炕面温度不均、热舒适性差、热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传统火炕的非均质设计方法.为更好地揭示新型火炕设计原理与分析火炕热均衡性、热舒适性等性能,通过CFD模拟平台建模,研究火炕的竖洞率(竖洞区域占火炕整体区域的比例)、炕板蓄热层厚度以及入口烟气温度、出入口相对位置等关键参数对炕板表面温度均衡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竖洞率为83%,炕板蓄热层厚度为80-50-20 mm(Ⅰ区80 mm,Ⅱ区50 mm,Ⅲ区20 mm),入口烟气温度为275℃,出入口形式为倒卷帘时炕面温度最为均匀,此时炕面温度标准差为5.6℃,而且具有较高的平均温度,为36.4℃.通过采用内部结构非均质设计方法,火炕的表面热均衡性显著提高50%.倒卷帘形式的出入口相对位置在优化炕面温度均匀性的同时,显著提高炕面最低温度9.1℃.该研究结果为传统火炕节能、提高热效率提供新思路,对传统火炕的创新改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李洪强毕名达阳小华刘丽芳刘丽芳徐峰徐峰
关键词:中国传统民居热舒适性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