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峰

作品数:8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肌电
  • 3篇脊神经
  • 2篇选择性脊神经...
  • 2篇选择性脊神经...
  • 2篇腰神经
  • 2篇愈合
  • 2篇愈合过程
  • 2篇生物力学
  • 2篇切断术
  • 2篇去神经
  • 2篇相关肽
  • 2篇描记
  • 2篇描记术
  • 2篇痉挛
  • 2篇痉挛性
  • 2篇基因
  • 2篇基因相关肽
  • 2篇肌电描记术
  • 2篇脊神经后根
  • 2篇脊神经后根切...

机构

  • 8篇北京大学

作者

  • 8篇徐峰
  • 8篇姜保国
  • 7篇张殿英
  • 6篇褚亚明
  • 6篇傅中国
  • 2篇付中国
  • 1篇薛峰
  • 1篇王天兵
  • 1篇李兵
  • 1篇赵富强

传媒

  • 2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肌电图对腰神经后根节段定位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应用肌电图行大鼠腰神经后根节段定位的方法。方法:通过电生理的方法,依次电刺激L3 ̄L5脊神经后根,分别记录大鼠双侧下肢主要肌肉的肌电图像,测量最早出现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最大波幅值。结果:刺激L3脊神经后根,于股四头肌记录到的波幅峰值(480.8±255.9μV)显著高于其它各组肌肉(P<0.01)。刺激L4脊神经后根,于下肢四组肌肉记录到的CMAP最大波幅平均值均>100μV,其中在股四头肌(305.2±131.5μV)、胫骨前肌(340.2±310.4μV)记录到的波幅峰值显著高于在股二头肌(142.4±144.7μV)、腓肠肌(138.2±127.6μV)记录到的波幅峰值(P<0.01)。刺激L5脊神经后根,于股二头肌(377.5±264.4μV)、腓肠肌(168.4±126.7μV)记录到的波幅峰值显著高于其它各肌群记录到的波幅峰值(P<0.01)。结论:电刺激不同脊神经后根,在大鼠下肢不同肌肉记录到的SNAP的波幅峰值存在差异,综合分析记录到的SNAP的波幅峰值,可作为腰神经后根节段定位的参考。
徐峰付中国张殿英褚亚明姜保国
关键词:肌电监测波幅
完全去神经大鼠皮肤愈合过程中神经纤维再生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完全去神经对大鼠皮肤伤口愈合的影响及愈合过程中神经纤维再生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情况,探讨神经纤维再生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伤口愈合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6-02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雌性Wistar大鼠32只,体质量250~300g。切断所有大鼠右下肢的坐骨神经和股神经,然后分别制造1cm的圆形皮肤缺损作为去神经组,在大鼠左下肢相应部位制造同样皮肤缺损作为对照组,于伤后1,3,7,14d每个时间点随机处死8只大鼠,用3M贴膜覆盖于伤口,然后沿切口周围1cm切取伤口组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神经丝蛋白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结果:纳入大鼠32只,均进入结果分析,伤口无感染。①两组大鼠伤后7d的伤口面积比伤后1d均明显缩小[去神经组:(0.195±0.053),(0.687±0.053)cm2;对照组:(0.131±0.041),(0.562±0.088)cm2]。与对照组相比,去神经组伤后3d大鼠的伤口面积无明显变化[(0.366±0.031),(0.408±0.079)cm2,P>0.05]。②去神经组伤口的神经丝蛋白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阳性染色在伤后第1,3,7,14天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完全去神经后皮肤伤口愈合缓慢,而伤口内的神经纤维再生缓慢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减少与皮肤伤口愈合缓慢有着密切关系。
褚亚明姜保国张殿英傅中国徐峰赵富强
关键词:去神经神经丝蛋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骨量、微结构及受力方向对去卵巢大鼠骨生物力学的影响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量、骨微结构和骨的受力方向与生物力学变化的关系。方法6~7月龄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5只,去势模型组25只,12周后处死全部大鼠,测定大鼠全身、股骨和腰椎(L4~L6)骨密度,对左侧股骨进行三点弯曲试验,右侧股骨沿载荷倾斜20°角进行压力试验,对椎体(L4)进行压缩试验,把部分股骨和腰椎(L5)制成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它们的形态计量学变化。结果去势组大鼠的全身、股骨和腰椎(L4~L6)骨密度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去势组大鼠右侧股骨沿载荷倾斜20°角后的结构力学性能和椎体的最大压缩力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但两者左侧股骨的结构力学性能差异无显著性(P>0.05),去势后大鼠股骨的材料力学性能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组化染色显示去势组大鼠的骨小梁较正常组稀疏减少,尤以松质骨明显。结论大鼠去势后松质骨的骨量、骨微结构较皮质骨变化明显,且骨量、骨微结构和骨的受力方向对骨的生物力学都有着重要影响。
褚亚明姜保国张殿英傅中国徐峰
关键词:生物力学骨微结构受力方向
腰神经后根切断对下肢骨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大鼠单纯后根神经损伤后对下肢骨骼生长的影响。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切除大鼠L_2~L_5双侧脊神经后根1cm神经束,分别检测术后第2、4、8周不同时段实验大鼠双侧股骨的骨密度及骨生物力学特性的改变。结果第2、4、8周时,实验组股骨骨密度平均值分别为(0.221±0.008)g/cm^3、(0.213±0.015)g/cm^3、(0.216±0.105)g/cm^3,对照组分别为(0.223±0.005)g/cm^3、(0.218±0.014)g/cm^3和(0.208±0.111)g/cm^3,两组同期股骨骨密度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4、8周时,实验组股骨最大载荷的平均值分别为(93.64±8.78) N、(89.77±11.18)N、(93.21±8.74)N,虽分别低于同期对照组的(95.94±6.29)N、(91.63±9.43)N、(95.57±8.64)N,但两组同期相比,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股骨最大载荷点能量吸收和至断裂点能量吸收的平均值,两组同期相比同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完全切断部分腰神经后根,短期内对下肢股骨骨密度及骨生物力学的特性的影响是有限的或不明显的。
徐峰付中国张殿英褚亚明姜保国
关键词:骨密度骨生物力学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痉挛性脑性瘫痪外科治疗的理论与应用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总结近10年来临床报道疗效较为肯定的痉挛型脑性瘫痪相关外科治疗方法的现状、进展与发展方向。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NCBIEntrezPubMed熏OVID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EBSCO数据库1978-01/2005-04相关痉挛性脑性瘫痪外科治疗的文章,检索词为“spasticity,cerebralpalsy,selectiveposteriorrhizo-tomies”,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计算机检索CNKI1994-01/2004-04相关痉挛性脑瘫外科治疗的文章,检索词为“痉挛性脑瘫,手术”。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有关痉挛性脑瘫手术治疗的历史、原理、应用解剖及基础研究、方法、预后及发展趋势等。排除标准:文献中重复研究、综述、非手术治疗方面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83篇相关文献,最后23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23篇文献中16篇涉及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除术术式的发展、改良、预后,其中又包括4篇关于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除术术中肌电图监测的应用;7篇涉及痉挛性脑瘫外科治疗新方法、新术式。资料综合:痉挛型脑瘫的手术治疗主要有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除术、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非切断性机械灭活及矫形手术等,但越来越多的临床报道证明,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除术是一种解除痉挛改善功能的有效且较成熟的方法,明显优于其他疗法。术中电生理监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判断标准仍存在广泛争议。结论:痉挛性脑瘫的外科治疗近10年来虽在手术方法多样化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单一手术有时未必达到满意的解痉效果,除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除术以外的各类神经手术均因缺乏足够的长期的疗效评估而难以得到广泛的认同。发展一种更安全、微创、有效、持久及普遍适用的标准的治疗方法及术中肌电监测的应用,甚至脑内原发病灶的治疗,是目前痉挛性脑瘫外科治疗研究发展的根本方向所�
徐峰傅中国姜保国
关键词:痉挛肌电描记术
腰神经根与其支配肌群的电生理定位实验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观察电生理方法定位腰神经根主要支配肌群的可行性,为临床术中电生理定位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实验于2005-04/05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实验室完成,选择9只5月龄Wistar雌性大鼠,通过电生理的方法,依次电刺激L2~L5脊神经根部,分别记录双侧大鼠下肢主要肌肉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测量下肢四组肌肉(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波幅峰值。结果:9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刺激腰神经根于下肢所记录的典型肌电波形以双相波和三相波为主。②刺激L2脊神经根,于下肢四组肌肉记录到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最大波幅平均值均<1mV,以在股四头肌记录到的波幅峰值最高(0.89±1.05)mV,显著高于其他3组肌肉(P<0.05)。③刺激L3脊神经根,于股四头肌记录到的波幅峰值为(23.79±13.22)mV,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肌肉(P<0.01)。④刺激L4脊神经根,于下肢四组肌肉记录到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最大波幅平均值均明显>1mV,股四头肌和胫骨前肌记录到的波幅峰值显著高于股二头肌和腓肠肌[(15.88±12.28),(12.75±4.97),(7.11±3.60),(8.06±5.29)mV,P<0.01]。⑤刺激L5脊神经根,于股二头肌、腓肠肌记录到的波幅峰值为(23.92±15.05),(13.1±7.05)mV,显著高于其他各肌群(P<0.01)。结论:电刺激不同脊神经根,在大鼠下肢不同肌肉记录到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波幅峰值存在差异,综合分析记录到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波幅峰值,可基本确定所刺激的腰神经根节段。
徐峰傅中国张殿英褚亚明姜保国
关键词:脊神经根肌电描记术动作电位
去神经对大鼠跟腱愈合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既往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已证实了各种生长因子在肌腱愈合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来的一些研究表明在大鼠正常跟腱周围存在着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等神经肽,CGRP能调节血管的生成、细胞的增殖和生长因子的分泌,对皮肤、肌肉等组织的愈合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我们认为CGRP在跟腱愈合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本实验采用同时切断大鼠坐骨神经的方法造成大鼠下肢失神经,使损伤区的CGRP锐减,观察大鼠跟腱愈合过程中跟腱的生物力学和CGRP的变化。
褚亚明张殿英傅中国徐峰姜保国
关键词:愈合过程跟腱去神经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调节血管
半椎板显露选择性脊神经后根机械灭活治疗痉挛性脑瘫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研究减少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治疗痉挛性脑瘫的创伤及并发症的方法。 方法  12例痉挛性脑瘫患儿 ,其中痉挛型 7例 ,僵直型 3例 ,混合性 2例 ,痉挛程度Ashworth5级法 :Ⅲ级 6例 ,Ⅳ级 5例 ,Ⅴ级 1例。单肢瘫 2例 ,截瘫 6例 ,四肢瘫 2例 ,三肢瘫 2例。智力情况基本正常。采用马尾圆锥区半椎板 (7例 )和保留椎板 (5例 )的小开窗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非切断性机械灭活阻断治疗痉挛性脑瘫。术后配合采用针对性功能训练的方法 ,部分肢体严重畸形患儿 (4例 )行 2期肢体矫形术改善和恢复患儿的下肢功能。术后随访 15~ 2 8个月。 结果 术后肌张力情况 :1级 9例 ,2级 2例 ,4级 1例。肌张力降低率 10 0 %。功能明显改善 11例 (92 % )。术后不借助支具恢复独立行走9例 ,借助支具独立行走 2例 ,行走率为 91 7%。其中有 9例患儿术后流涎、斜视、语言障碍较术前明显好转。 结论 半椎板显露 ,选择性脊神经机械灭活术也能改善痉挛性脑瘫患者的症状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但其创伤小特点 ,能够减少SPR的并发症。
傅中国姜保国张殿英薛峰王天兵徐峰李兵
关键词: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痉挛性脑瘫下肢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