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教生
- 作品数:44 被引量:82H指数: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免疫组化结果误判导致淋巴瘤误诊三例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 提高对正确分析判断免疫组化结果的重要性的认识.方法 对3例淋巴瘤误诊病例进行复习,并增加相关抗体标记予以鉴别诊断.结果 例1为淋巴结经典霍奇金淋巴瘤,富淋巴细胞型(LRCHL),误诊为滤泡性淋巴瘤与形态学观察遗漏R-S样细胞以及误判免疫组化标志BCL-2、CD20有关,即将BCL-2、CD20阳性的非肿瘤细胞误判为肿瘤细胞;误诊为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与免疫组化标志误判有关,把围绕瘤细胞的背景小淋巴细胞CD20阳性误判为R-S样大细胞CD20阳性,将CD30阳性的肿瘤性大细胞误判为活化性B淋巴细胞.例2为急性髓系白血病,误诊为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主要由于对瘤细胞表达非特异性抗体TDT、CD7、CD43的意义认识不足.例3为胸腺瘤B1型误诊为T-LBL,主要与抗体CK标记不理想而遗漏了肿瘤性上皮细胞,将表达TDT、CD99的反应性细胞误认为肿瘤细胞,以及对Ki-67表达率的意义认识不足有关.结论 淋巴瘤的诊断建立在形态学、免疫组化标志、临床资料和遗传学分析基础上,免疫组化结果的正确分析判断对淋巴瘤确诊至关重要.
- 谷从友曲向东林跃辉徐教生孙琳高子芬
- 关键词:淋巴瘤免疫组化误诊
- 婴幼儿孢子丝菌病2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总结婴幼儿孢子丝菌病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和治疗效果,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7年间经真菌培养确诊的20例婴幼儿孢子丝菌病进行回顾分析,并与文献报告相比较。结果本组病例发病部位均为面部。皮损表现为炎性肉芽肿或结痂渗出性斑块。其中固定型15例(75.00%),淋巴管型5例(25.00%)。主要病理类型为非特异性炎性肉芽肿改变。20例患儿应用特比萘芬7.5~10mg/(kg·d),连续服用3个月后,均治愈,且无不良反应。结论婴幼儿孢子丝菌病并非少见,口服特比萘芬7.5~10mg/(kg·d)安全有效,耐受性好。
- 肖媛媛徐教生晁金京马琳
- 关键词:婴幼儿孢子丝菌
- 以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为首发表现的新生儿红斑狼疮三例被引量:4
- 2017年
- 新生儿红斑狼疮(neonatal lupus erythematosus,NLE)是一种以皮肤损害和心脏传导阻滞为主要特征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儿皮损主要变现为环状水肿性红斑及丘疹,而单纯以毛细血管扩张性损害表现不多见。我们报道3例以毛细血管扩张就诊的NLE患儿。
- 刘元香徐子刚徐教生孙玉娟
- 关键词:毛细血管扩张性新生儿红斑狼疮ERYTHEMATOSUS首发表现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脏传导阻滞
- 以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就诊的新生儿红斑狼疮患儿2例
- 病例1患儿女,1岁4月。头面部皮疹生后即有,表现为环状红斑、出血性红色丘疹,生后1月,红斑颜色逐渐减淡,出血性丘疹逐渐增多明显。生后1岁余查ANA、ENA均为阴性。母亲干燥综合征患者。病例2患儿男,2岁2月。患儿生后15...
- 刘元香徐教生徐子刚孙玉娟
- 文献传递
- 美罗华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影响的研究
- 目的探讨使用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影响情况。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56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Bcl-2、CD10、BCL-6、和Mum-1等的表达情况。根据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应...
- 刘翠苓尹文娟薛学敏何耀鑫徐教生黄远洁李敏高子芬
- 关键词:淋巴瘤BCL-2
- 文献传递
- Curry-Jones综合征1例国内首报
- 2023年
- 患儿男,3岁6个月,生后即发现多发带状分布的白色斑疹,随身体等比例生长,无自觉症状,伴右手拇指畸形及右手活动障碍。患儿平素不喜与人交流,注意力较同龄儿童差。否认家族史。体检:神志清,精神可,语言表达欠佳;特殊面容,右手拇指关节较左侧略膨大;心、肺、腹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右胸部、右上肢屈侧、下腹正中线及右下肢可见大小不等的多发片状、带状不规则白色斑疹,部分斑疹融合,大致沿Blaschko线分布,局部略隆起;右手掌、拇指桡侧可见条带状褐色斑。下肢白斑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基底样毛囊错构瘤。头颅磁共振成像提示胼胝体发育不全。患儿病变组织全外显子测序显示SMO基因突变c.1234C>T(p.L412F),父母均无该位点突变。根据皮损表现、病理及基因检测结果,该患儿诊断为Curry-Jones综合征,SMO基因突变c.1234C>T(p.L412F)可能是其致病原因。予患儿右手拇指功能锻炼并密切随访。
- 孙蔺波徐教生
- 关键词:遗传性疾病色素沉着异常HEDGEHOG通路
- 儿童双下肢斑块、结节1例
- 焦磊肖媛媛徐教生徐子刚马琳
- 儿童脑回状皮脂腺痣14例临床分析
- 2021年
- 目的探讨脑回状皮脂腺痣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手术时机。方法回顾2014年6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诊治的14例脑回状皮脂腺痣患儿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以及手术治疗时机。结果14例患儿中男10例,女4例,出生即有皮损,单发且位于头面部,外观与脑回结构相似,平均直径4.79 cm。所有患儿系统检查均无异常。组织病理:具有明显宽大的乳头瘤样增生,伴增生的皮脂腺及不成熟的毛囊。14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平均手术年龄1.94岁。术后随访半年至6年,均无复发。结论脑回状皮脂腺痣具有独特的脑回状外观,多位于头面部,易引起重视从而选择更早进行手术治疗。
- 韩晓锋孙娟徐教生马琳
- 关键词:皮脂腺肿瘤儿童
- bcl-2蛋白对胃肠和结内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意义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bcl-2蛋白在原发胃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以及原发结内DLBCL中的预后提示作用。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血液病理研究室确诊为DLBCL,且非利妥昔单抗化疗的患者93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cl-2、CD10、bcl-6、Mum-1表达情况。随访全部患者的治疗过程和预后。采用SAS9.1统计学软件对所得资料行χ2检验、生存曲线分析及Log-Rank检验。结果原发于胃肠道DLBCL46例。bcl-2(+)病例26例,完全缓解(CR)8例;bcl.2(-)病例20例,CR10例。两者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检验,P=0.1852),两组的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P=0.4663)。原发于淋巴结DLBCL47例。bcl-2(+)病例30例,CR8例;bcl.2(-)病例17例,CR10例。两者CR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检验,P=0.0293),两组的生存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P=0.0470)。结论bcl-2蛋白对原发淋巴结内DLBCL有预后提示意义,而在原发胃肠道DLBCL中无预后提示意义。
- 薛学敏刘翠苓李敏尹文娟何耀鑫徐教生高子芬
- 关键词:淋巴瘤BCL-2预后
- 儿童背部单发血管球瘤1例
- 徐教生孙娟韩晓峰张立新徐子刚马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