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坚 作品数:291 被引量:1,728 H指数:21 供职机构: 青岛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青岛市科技局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文化科学 电子电信 更多>>
MR弥散加权成像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5 2003年 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作为MRI的一项新兴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神经放射学领域,如脑缺血的早期诊断[1].近年来,也逐渐应用于身体其他部位,如骨髓疾病[2]、乳腺疾病[3]等. 郝大鹏 徐文坚 徐爱德关键词:MR弥散加权成像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MR特点 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SPS)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MRI表现,重点观察肿瘤血管的部位、形态、信号及肿瘤强化特点。结果 10例T2WI上肿瘤中央区见流空血管,其中7例呈放射状向中心聚集、3例呈散在细枝状。10例流空血管周围伴行高信号,其中5例呈管状、5例呈片状;10例肿瘤周围区呈稍高信号。10例肿瘤周围可见流空血管,其中7例在肿瘤四周包绕。8例肿瘤周围可见高信号血管,其中7例位于上下极。5例接受MR增强扫描,其中4例呈中等强化伴血管样强化,1例呈均匀血管样强化。结论 T2WI上中央区放射状血管流空低信号伴管状、片状(缓慢血流或血窦)高信号的表现,是诊断ASPS的特征性表现。 崔久法 陈海松 侯峰 徐文坚关键词:诊断显像 磁共振成像 良性骨病变的侵袭征象——MRI,CT,X线平片对比研究 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探讨良性骨病变在影像学上出现的侵袭性征象及其对诊断的影响。方法回顾影像学上有侵袭性征象并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良性骨病变患者资料200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177例行CT平扫,103例行MRI平扫,三种检查方法齐全者89例。统计侵袭性征象,主要包括周围骨髓与软组织水肿,有占位效应的异常软组织影,不连续的骨膜反应,骨皮质的中断与病理性骨折,类似瘤骨的软组织内钙化骨化或残余骨质。计算三种影像学方法对各病例的诊断与病理的符合率,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出现骨髓及周围软组织水肿的病例中,骨母细胞瘤9例,软骨母细胞瘤6例,骨样骨瘤9例,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7例,疲劳骨折18例,骨结核25例,不典型骨髓炎7例。出现异常软组织影的病例中,骨母细胞瘤7例,软骨母细胞瘤1例,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5例,骨结核17例。出现不连续骨膜反应的病例中,其中骨样骨瘤1例,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3例,疲劳骨折3例,骨结核1例,不典型骨髓炎3例。出现骨皮质的中断及病理骨折的病例中,骨母细胞瘤7例,软骨母细胞瘤3例,骨样骨瘤4例,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26例,疲劳骨折14例,骨结核28例,不典型骨髓炎4例。出现类似瘤骨的软组织内钙化骨化或残余骨质的病例中,骨母细胞瘤1例,软骨母细胞瘤2例,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2例,骨结核5例。对于良恶性符合率及病理符合率,CT均略高于MRI(P<0.05),三种影像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符合率(P<0.05)。结论许多良性骨病变可伴发侵袭性征象,给诊断带来困难。联合应用三种影像学方法综合判断,是避免误诊为恶性肿瘤的最简单可行的办法。 孙士庆 耿青 李晓飞 冯卫华 徐文坚 陈海松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双能CT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的门静脉图像质量评估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在腹部双能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门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60例研究对象上腹部双能CT增强检查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40、50、60、70、80、90和100 keV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重建的图像与标准线性融合M_0.5图像(50%100 kV,50%140 kV)的门静脉主干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和图像质量评分。结果门静脉主干40~70 keV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重建图像CNR值均比M_0.5图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M_0.5图像相比,门静脉主干40~80 keV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重建图像的SNR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门静脉主干的图像质量评分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40~70 keV重建图像明显优于M_0.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40 keV重建图像的门静脉主干的CNR和SNR分别是M_0.5组的3.57及1.53倍。结论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算法,它能够克服低keV的噪声限制,双能CT门静脉成像40 keV使用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重建与M_0.5线性融合相比,图像质量显著提高。 胡斌 陈静静 徐文坚 徐琦 李晓飞关键词:双能 门静脉 血管造影术 X线计算机 CT各向同性成像对骨膜反应的显示研究——与平片及病理对照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前瞻性研究各向同性CT图像对骨膜反应的显示能力。资料与方法对于拟诊长骨病变的患者行X线平片检查和64层CT各向同性扫描;对其中48例手术病理证实有骨膜反应者采用双盲法阅读其X线平片、CT横断位及长轴位多平面重组(MPR)图像,对比3种方法显示骨膜反应的平均评分与病理的符合率,并行χ2检验。结果各向同性的CT长轴位MPR图像对骨膜反应的显示能力明显好于CT横断位图像(χ2=7.22,P<0.05),但与X线平片无明显差异(χ2=0.98,P>0.05)。结论 CT常规扫描显示骨膜反应的难点已基本由各向同性CT长轴位MPR图像解决。 陈海松 李晓飞 韩燕 徐文坚 柳澄关键词:骨膜 Riedel甲状腺炎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Riedel甲状腺炎(RT)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3例RT患者行超声、CT平扫、CT增强及MR平扫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超声表现为甲状腺局限性肿大伴不均质低回声结节11例,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12例,无钙化、彩色血流患者。CT平扫表现为甲状腺内等、略高密度结节灶11例,密度均匀减低的弥漫性甲状腺肿大2例。CT增强示甲状腺结节强化程度弱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MR平扫示甲状腺呈T1WI、T2WI低信号的结节样肿大。结论 RT临床常表现为质硬的无痛性肿块,易累及周围组织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RT影像学表现尤其是MRI特点较典型,有助于RT的诊断。 刘学军 张鹏 于风霞 王建红 冯卫华 徐文坚关键词:甲状腺炎 诊断显像 伴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的轻度脑炎/脑病11例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伴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的轻度脑炎/脑病( mild encephalitis/encephalopathy with a reversible splenial lesion ,MERS)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1例诊断为MER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成人4例,青少年及儿童7例,总结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11例MERS患者均有前驱感染史。脑炎/脑病症状表现为头痛伴嗜睡6例、意识模糊3例、癫痫2例、幻视2例、谵妄1例。11例患者症状均于2周内明显缓解。影像学检查11例均表现为孤立性胼胝体压部病变,其中9例表现为胼胝体压部中央部类圆形异常信号,2例为累及整个胼胝体压部的弧形异常信号;病灶于T2WI、弥散加权成像(DWU均呈高信号并伴表观弥散系数(ADC)明显减低;复查MRI病灶均于4周内消失。结论MERS起病前多有前驱感染史,临床表现为头痛、意识障碍、癫痫、幻视等神经系统症状。影像学上多表现为MRI上胼胝体压部类圆形或弧形病灶,DWI呈高信号伴ADC图降低。MERS预后良好。部分患者MRI上病灶的出现可滞后于脑病症状。 张鹏 牛蕾 刘松 郑雪平 刘学军 冯卫华 隋庆兰 徐文坚关键词:脑炎 胼胝体 成骨细胞瘤CT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成骨细胞瘤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成骨细胞瘤患者的CT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12例患者中,发生于脊椎7例、股骨2例、胫骨1例、下颌骨1例、甲状软骨1例。12例均见肿瘤矿化,病灶周围骨质均见反应性硬化,11例呈膨胀性骨质破坏,6例局部见骨皮质中断,11例见骨膜反应,2例肿瘤呈浸润生长,2例CT增强扫描显示肿瘤实体部明显强化。结论多数成骨细胞瘤CT表现典型,提示诊断,但少数CT表现不典型,确诊依靠病理。 李强 徐文坚 崔久法 聂佩 王鹤翔 郝大鹏 刘吉华 管帅关键词:成骨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 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 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A)的CT影像特点。方法对照术后病理所见,回顾性分析7例HEA的CT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 7例HEA均为单发,未见明显包膜;CT平扫均呈不均匀略低密度影,4例肿瘤内部可见脂肪密度影(CT值<—20HU),2例见多发囊变;增强后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5例强化模式呈"快进慢出",1例呈"慢进慢出",1例为延迟强化;5例动脉期可见供血动脉。结论肿瘤内脂肪密度影、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或延迟强化以及可见脂肪内血管影为HEA的特征性CT表现。 吴增杰 华辉 陈静静 蒋钢 李晓飞 李绍科 徐文坚关键词:肝肿瘤 血管肌脂瘤 基于MR T1WI的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模型预测软组织肉瘤分级的价值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 探讨基于MR T1WI的最优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模型及其预测软组织肉瘤分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8年1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113例软组织肉瘤患者的术前MR T1WI资料,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n=80)和验证组(n=33)。根据法国国家癌症研究中心(FNCLCC)系统将软组织肉瘤病理分级分为Ⅰ~Ⅲ三个级别。Ⅰ级为低级别,Ⅱ、Ⅲ级为高级别。训练组中18例为低级别、62例为高级别病变,验证组中7例低级别、26例高级别病变。图像进行标准化后,采用A.K软件对肿瘤感兴趣区进行特征提取,并基于不同特征选择方法(加入和不加入递归式特征消除)、机器学习算法(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算法)和采样技术(不进行过采样、使用少数样本合成过采样技术、使用随机过采样技术),组合成12种机器学习算法组合,应用弃一法交叉验证进行验证,建立分类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预测软组织肉瘤病理级别的效能。结果 在12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的软组织肉瘤分级预测模型中,联合使用递归式特征消除和少数样本合成过采样技术的随机森林分类算法效能最佳,其在验证组中预测软组织肉瘤分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9 (95%可信区间为0.808~1.000),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85%、86.21%和75.00%。结论 基于影像组学的机器学习方法在预测软组织肉瘤病理分级方面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王鹤翔 刘吉华 郝大鹏 段绍峰 徐文坚关键词:软组织肿瘤 肉瘤